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数字化社会场景中,特殊群体基于年龄、智力、身体等自身原因,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原因以及法律等制度规范不完备等制度原因,不能充分获取、理解、适用相关数据和享有数据红利,形成数字权利弱势群体。从深层次上看,特殊群体数字权利弱化主要体现在法定权利转为实际权利存在困难、数字权力面前数字福利实现困难、新技术更迭加剧特殊群体原有权利弱化等方面。特殊群体数字权利实现需破解“制度笼子、数据铁笼、算法牢笼”,可从理念上坚守“以人为中心”的法治伦理、遵循“善法”抵制“恶法”;法律等制度规范上优化基础性治理理念、适当拓展我国既定法律等制度规范治理边界、增加或丰富我国既定法律等制度规范治理手段;高新科技领域崇尚“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德算法的嵌入、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等方面,保障特殊群体数字权利真正落地,促进我国数字社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立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数字政府"正在改变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形态,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技术—政府—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不仅仅正向推动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也蕴含着可能侵蚀"数字政府"自身的风险。本文根据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以全息视角从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动态维度、知识管理维度、社会维度等方面分析了"数字政府"的可能风险,为"数字政府"风险治理提供风险分析基础。提出以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过程,贯穿"数字政府"各个环节的风险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社会老龄化产生耦合。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忽视了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保障,该群体数字权利体系和救济体系皆不完备,且怠于使用数字技术,难以实现数字权利自我保护,利益相关主体对该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的参与度亦不高。乡村老年人享有数字人权,系既有权利及依赖于数据信息而享有权利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的社会权利表达包括数字生存保障权与数字受教育权;数据与老年人形成依附关系时具有排他财产权属性,数字人身权保护针对个人数字信息权和数字隐私权。维护乡村老年人的数字权利,须推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入法入规,强化公权力部门在乡村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中的积极作为与担当,尝试建构数据信托和数据代管人制度,打造多元利益相关人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李想 《国际公关》2023,(1):73-75
随着数字科技的盛行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大,数字科技在娱乐、医疗、通信、出行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数字技术的使用为老年群体带来了红利,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和“数字鸿沟”。本文通过分析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难的现状,剖析老年群体产生“数字鸿沟”的原因,并从政府、媒体、家庭、老年人自身四个主体出发,提出以政府支持为基础、媒体引领为保障、家庭促进为依托、老年群体自发融入为动力的老年群体数字融入路径,加快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融入,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包容。  相似文献   

5.
贫困与健康问题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贫病相交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着人的权利的实现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前正在推进的"健康中国"战略,实质上是一个实现人民的健康权利平等,从而解决一些特定群体的贫困问题,以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需求的过程。为分析这一过程,建构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扶贫政策体系的一个解释性框架,从国家义务、权利本位、障碍消除和协同治理四个维度分析中国的健康扶贫政策行动如何增进健康权利平等。对中国在健康扶贫事业上的战略方向、制度安排、多元互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在公共健康治理、反贫困与人权领域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视角下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责的再界定及农民自主性的激发,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场域政府主体性及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体系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国家义务的话语,导致了政府政治主体性的凸显与行政主体性的弱化,由此引发了农民权利的道德化及权利与责任的失衡。在后脱贫时代,需要加快均衡性的贫困治理体系的构建,实现政府政治主体性与行政主体性及农民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均衡。在具体路径上,可以从加强贫困治理体系的法制化及标准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赋权增能来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及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等路径,推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体系的均衡性转型。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深度贫困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发展能力与机会的缺失以及心理的失衡与自然、经济上的致贫因素交织互构使得深度贫困不断地积累和沉淀,并突出地表现在地域与人群两个方面。深度贫困主体的现实境遇启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治贫理念、方法和路径,发挥伦理关怀的功能。伦理关怀是深度贫困主体的内在需要,无论从责任、正义角度还是基于关怀伦理立场,社会都有为深度贫困主体提供伦理关怀的义务。在伦理关怀中,我们要以生存为基础,完善“深度贫困”的物质关怀体系;以尊重为宗旨,满足深度贫困群体的精神需求;以制度为保障,促进深度贫困群体的权利实现;以发展为目标,培育“深度贫困”消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在的逻辑。从治理类型来说,包括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从治理内容来说,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从治理关键来说,则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制度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之"治",突出体现在三大总体任务上:一是坚持以人民为基础巩固和完善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完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治理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依托巩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