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但更重要的还是伟大的思想家,这决定了鲁迅作品内容的博大与精深。鲁迅具有中国民族的思想家的特点。鲁迅思想的核心是“立人”。“立人”思想的逻辑起点是缘于对“国民性”的思考,而实践途径则是致力于改造“国民性”。因之,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具有非常久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略论鲁迅杂文幽默的语言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文化内涵研究是近年来语言研究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文化底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本文以发掘鲁迅杂文中“幽默”的历史传统为宗旨,以鲁迅作品特有的语言形式为例证,从鲁迅作品的修辞特点入手,揭示鲁迅作品的“幽默”来自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一个方面,以见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还大有可为,并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鲁迅作品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富仁的鲁迅研究提倡“回到鲁迅”“回到文学本身”,强调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中国反封建“政治革命的镜子”,而且首先应该是“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以此为基点,王富仁建构了重新阐释鲁迅的学术系统,这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鲁迅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王富仁指出,鲁迅毕竟是一个作家,他的根本价值在于从文学的角度促使人的精神觉悟,进而从思想启蒙的层面影响中国社会革命的进程。鲁迅的思想高度代表了“五四”思想启蒙的高度,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高度,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进取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憎恶、掊击看客的思想 ,是鲁迅一生无法解开的心结。看客在鲁迅作品世界里出现的次数最多、形象的类型层次最丰、所用的批判武器 (文体 )最多、经历的时间也最长。因此 ,看客现象对鲁迅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认识这一问题 ,对正确理解鲁迅作品 ,准确把握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光辉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作品思想性的高度概括。搞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这种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素以思想的深刻、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简洁凝炼著称。但一般情况下,学生学后却体会不出鲁迅作品的奇崛,反而认为鲁迅作品艰深难懂,学起来费时费力。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对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教育作用,包括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倡导博采众长、反对全盘西化、马列主义文艺观教育等等。必须充分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认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联系现实认识鲁迅作品,结合教学发挥鲁迅作品的现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是在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面中被折射出来”①。就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而言,我们仍可发现,“鲁迅在对生活的感受、对历史的理解、对经验的剖析方面,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常常通过一些现象,努力搜索和揭示人们的心态及其运作过程,并把这些和基本价值及历史进程这样的重大问题相联系”②。当代中学生面对复杂的生活,他们应该、也能够从鲁迅作品的“镜面”中观照自我,获取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  相似文献   

8.
《伤逝》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来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抒情诗般的格调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周作人曾认为“《伤逝》这篇小说很难懂”,是“鲁迅作品中最是难解的一篇”,他解释说,“《伤逝》不是普通恋爱小说,乃是借假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其实,《伤逝》并不难懂,也不是鲁迅作品中最难解的一篇。只是周作人作为“兄弟恩情断绝”的一方,站在他的角度来解释鲁迅作品而别有会心,或别具用心。这种解释是不符合小说的实际描写的。与周作人仅从一己的经历、体会或企图出发狭隘…  相似文献   

9.
伤痛与爱抚     
研究鲁迅作品,论者多从宏观入手,本文取相反视角,以生命个体经历为参照系数,追寻兄弟失和与鲁迅创作之潜隐关系,透视鲁迅在这一时期充满矛盾挣扎的心灵世界,为解读鲁迅作品提供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研究鲁迅作品,论者多从宏观入手,本文取相反视角,以生命个体经历为参照系数,追寻兄弟失和与鲁迅创作之潜隐关系,透视鲁迅在这一时期充满矛盾挣扎的心灵世界,为解读鲁迅作品提供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鲁迅笔名研究是鲁迅作品研究和鲁迅思想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本文研究了鲁迅笔名的修辞艺术的特点、规律及其杂文式的语言风格;并从修辞学的角度,结合语义学的方法和鲁迅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将鲁迅作品全部笔名(共129个)中的126个的涵义作了诠释,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部分鲁迅笔名的涵义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更确切的考证  相似文献   

12.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 ,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作品中的油画线条充满力量之感,它和强烈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漩涡”意象。鲁迅作品中的色彩具有鲜明冷暖对立特征,两大色系相互争夺,几成鼎立,与鲁迅“反抗绝望”的精神哲学确有相通之脉。鲁迅创造了生命与死亡两大意象群落(生命意象与凡.高相比,死亡意象与蒙克相比),还创造了类似罗丹雕刻中的“行者”意象,这一意象是对生命意象的升华,对死亡意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呈现着“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基于败落家族后系子孙承受的“鬼”的梦魇的切身体验,鲁迅对“人鬼纠葛”的社会中人生悲剧的展示极其深入,显示出《新青年》同人倡导思想启蒙之不足;鲁迅作品同时又存在着一个“人鬼交融”的世界,这与他对“道教”与“道士思想”的区分相一致,根源于他早期思想中对民间宗教的肯定和追寻,是他审视和批判人鬼纠葛的社会根基之一,同时,又是在补救“五四”新文化倡导之局限。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骂人”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成鲁迅作品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鲁迅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从而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文章以思想和情感的关系为理论基点,分析了“母亲”形象在鲁迅作品中的情感位置,并结合鲁迅自身的情感经历论述了“母亲”作为孤愤心灵最后停泊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母爱”方式及其给“母”和“子”双方带来的悲剧性结局的观照和分析,论证了鲁迅文本中“母亲”形象的思想意义。“母亲”是鲁迅所批判的那个时代、那些“国民”、那种社会的“母亲”,鲁迅用理智淹没掉情感的停泊之地,把“母亲”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阈,体现了鲁迅“批评”的“决绝”性和彻底性、艰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鲁迅阅读渐渐远离文本本身。回归文本本身、还原鲁迅自我,是正确解读鲁迅文本的现代意义的惟一方法。从鲁迅作品中选取“黑夜”、“人名符号”、“知识分子”和“乡村”四个意象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正在于借助西方人文主义形式演绎中国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常在主题意象中蕴含或喻示其判断与理念,“辫子”意象暗示和表现了多重意义,其中主要否定“铁屋子”里昏睡的国民的浓重的奴性意识,即否定国民的缺乏独立意识、不把人当人看及性格中的卑怯和巧滑。“辫子”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呈现当然源自鲁迅一生与辫子所有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上特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作品具有深广的思想意义与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无价瑰宝,是鲁迅先生、他的战友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正确理解和继承这笔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实事求是地评价鲁迅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鲁迅小说、散文和诗歌,数量不少,而且都是情文并茂、含意隽永的名篇佳作,我们本来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恰如其分地分析,使学生获得不少教益的。然而,由于“四人帮”  相似文献   

20.
就文学的眼光看,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所看重的,仍是描写各自家乡一隅风俗人情的乡土作品系列。自从走入文坛后,沈从文就始终将笔力凝往于故土湘西,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故乡人民哀怨悲欢的作品,为此,他赢得了“乡土作家”的称誉。而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首倡者和“引路人”,已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因此,从乡土文学的视角将鲁迅与沈从文作一番比较,应该是有价值的。深挚的乡情和悲悯的乡愁:鲁迅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一个共同基调尽管鲁迅和沈从文在思想、文化、创作风格以及学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