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教育构成贵州教育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贵州民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困难和差距,发展贵州民族教育,必须坚持"六个不动摇"。  相似文献   

2.
1994年土家族研究论文资料索引正卉·宗教、哲学·1、浅析湘西民歌中的哲学思想/吴善茂、谷润生/民族论坛.-1994.2.-852、土家族“天地再造”及其哲学观念/张应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3.-13、土家族的杀神祭祀遗俗/张应斌//贵州...  相似文献   

3.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语言与社会历史调查和简史编写,基本反映出该民族的实际。近20 年来, 湘西民族学研究抢救了大量资料,出版了大批著作并培养出一批本地学者,成绩喜人, 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4.
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今天,在座的好多是少数民族同志,有西藏的藏族,新疆的维吾尔族,东北的朝鲜族,北方的蒙古族和南方的壮族、苗族、土家族等。大家希望我讲一讲。我就谈谈如何深入开展民族调查的问题。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三十多年来所搞的民族调查工作。我是1950年到贵州的,从那年开始就搞民族调查。在这以前,什么叫少数民族,我们也不大清楚。通过中央访问团的几次调查,搜集到不少资料,了解了有些什么民族,但是还不全,不很清楚。后来,中央组织了几次调查。1956年,全国人大常委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包括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贵州各民族人口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     
地理分布和人口概况 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悠久,分布集中。根据国家民委1979年5月提出的数字,全国共有土家族77万多人(据目前了解远不止此);集中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的广大山区。解放前,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土家族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人被迫隐瞒了自己的民族成份,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解放后,党和政府了解到这种情况,先后在湘西、鄂西、川东等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德江一带流传的傩堂戏,源远流长,以古朴的风格、鲜明的民族色彩、浓厚的乡土气习,深得土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喜闻乐见”。为编辑《德江县土家族文艺资料》,县民委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最近应邀到德江,在县民委李华林主任的亲自带领下,  相似文献   

8.
"跳马"仪式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这种巫、傩文化结合的民间祭祀一直支配着土家族的信仰与社会生活.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固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和隐含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民俗、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跳马"习俗已演变成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成为土家族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论坛主要围绕"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理论对话、‘藏彝走廊’与西南民族研究、民族认同与宗教、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研究及民族识别与西南民族的研究、国家走廊与贵州民族研究"五个专题对西南地区发展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民族认同发展趋势及其功能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就土家族民族认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认为这种趋势主要体现为不再注重血缘文化属性。客观的民族认同要素的凝聚力减弱,导致以政策或结构导向影响的现代性上升为主要特性,同时,在内外因的交织作用下,民族认同本身还呈现出增强的趋势等方面。并就土家族民族认同对当地民族成员的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即其所体现的正负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并逐渐形成"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本文比较了乡村、都市两个文化空间里的"女儿会",探讨"女儿会"在发展中呈现的空间转换特点,分析转换中出现的新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2.
“舍巴”类舞蹈作为人类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土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中,“舍巴”以其特有的身体运动,将土家族的宗教、历史、生产、生活等文化信息予以了充分的展示;还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为载体,把土家族的社会文化价值,如体育、经济、社会等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叶尔嗬”的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撒叶尔嗬”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梯玛是土家族社会中的宗教职业者,主要通过巫术活动为人驱鬼逐疫、消灾治病、求子、还愿。在土家族历史上,梯玛信仰广泛存在,梯玛是地位显赫的社会阶层,在土家族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土归流以来,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梯玛信仰在逐渐萎缩,梯玛在多数土家族地区逐渐消失,只是在土家族聚居的深处有残存。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梯玛消失得更快,残存的地方也出现传承断裂,存世的梯玛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在土家语存留区的局部地方出现梯玛信仰的“复兴”。梯玛信仰的复兴是与土家族社会现代性深入不够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其特定功能有关。“玩菩萨”仪式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显示出梯玛信仰“复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6.
"土家学"的学科构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土家学"这一概念,是1997年在《土家学刊》创刊号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土家学"的学科结构,应该允许不同学科结构的并存和共同发展;从今天"土家学"的研究来看,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当然,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审视下土家族哲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现代性的角度理解全球化,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民族文化得到发展的过程.在全球化审视下的土家族哲学研究与发展要注意:一要有宏大的视野;二要对土家族哲学的作用做实事求是的估价;三要对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的理念;四就是"塑造"与相对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坡脚土家语有n、η 两个鼻音韵尾。该语言有些词的鼻音韵尾是从原始藏缅母语继承下来的,有些词则是在土家语从原始藏缅母语分化出来之后才产生的。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跟韵母元音、鼻音声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语言与汉语之间长时问的频繁接触也对其鼻音韵尾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论土家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宗族观念、“天人和一”的伦理精神以及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5世纪以来,土家族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哲学转型:第一次是“脱蛮入儒”,在土家族文化传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即以儒学文化为根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传统,这一转型在改土归流后得以实现;第二次是全球性现代化推动的土家族初步接触西方现代思潮,形成了解决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问题为主题的各种哲学思潮;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新的哲学自觉,逐步谋求自己的哲学建构,并有了一些新的成果。文章强调的是转型过程,这一过程表明的是土家族不断趋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