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论述其创设条件、缘起及运行三年的过程,以此总结无论学术出版形势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突出特色依然是评价期刊尤其是理工科类社科学报谋篇布局的王牌。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呈现的平台,高校学术期刊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入长板理论,从原理和方法论及实践尝试以求证特色栏目创设的价值。同时,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建设既要有所侧重又需突破局限。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学报功能定位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出版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而学报的功能主要在于反映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然而,这样的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学报的学术性相矛盾的。其实,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排头兵,是整个社会学术资源的一部分,应当主动强调自身的化传播功能。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不能以牺牲刊物的学术质量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对学术期刊而言,所谓编辑部体制的改革,实质上是对学术事业公益基础的摧毁。对于高校学报,则意味着一个坚执了半个多世纪的以弘扬学术精神培育学术新人为己任的公益学术时代的结束,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后学报时代的开始。这一改革的唯一积极意义是有利于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制后的高校学报将不得不克服发行量小、读者面窄等先天不足,通过多种合法手段谋求生存和发展,尤其需要与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和期刊评价机构等建立既合作又博弈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的主要职责是连续、集中、全面地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校的学术水平、塑造学校形象、培养学术人才,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报依托高校,他除了一般期刊的社会教育功能外,还对本校的教学科研起着独有作用。学报应融入到学校发展的主流,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学报应该注重提高质量、推出精品,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5.
也谈核心期刊与高校学报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改革现行的高校学报办刊模式 ,就目前学界的观点来说 ,大都倾向于联合办刊、专业化改革 ,而主张联合办刊、专业化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实行专业化办刊模式之后 ,学报容易进入核心期刊。事实上 ,高校学报改革的目的在于在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的基础上优化学报的地域布局和层次结构 ,实现高校学报“从以规模数量为主向以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 ,以更好地使高校学报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更好地扶植学术新人。而进入核心期刊只是目前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它远不是主要手段 ,更不是目的。将进入核心期刊作为学报改革的目标是不适当的 ,是对学报改革目的表面化和简单化的理解。同时 ,就已经出版的三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说 ,还存在着颇多不严谨之处 ,甚至连基本常识之类的错误都避免不了 ,自然也就不值得我们奉为“圭臬”。“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与优秀期刊的评比过程之间存在着不小差距 ,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的目的是缺乏说服力的 ,也不利于学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1926年4月《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厦门大学季刊》创刊,主要刊登本校文理各科的教学科研成果,1927年停刊。1931年12月《厦门大学学报》正式创刊,提出“以介绍世界学术,发表研究成果为宗旨”,文理合刊,不定期。杜佐周、余謇、姜琦、郑德坤等先后担任主编或主任。1937年厦门大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往福建长汀,学报停刊。1943年学报复办,用毛边纸出版。1945年学报又停办,改由各院系分别自行出版学术期刊。1952年7月在王亚南校长的亲自筹划下,《厦门大学学报》复刊,成为解放后第一家复刊的大学学报,对后来各高校学报的复刊和创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大学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门类,是一种具有物质形式的文化产品,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于对人类文化的横向的交流与传播和纵向的积累与传递,但更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型大学学报又是一种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其教育功能具有作为学术期刊的普遍意义和作为高校学报的具体意义,但更追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和谐。应用型大学学报还是一种应用性学术期刊,其学术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学术园地、学术窗口、学术动力,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学术与应用、创新与应用、学科与应用、应用与规范等几个关系。应用型大学学报办刊模式研究要以其文化品位、教育品格、学术品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鉴于综合性高校学报与高等学校的特殊关系,综合性将始终是高校学报的一个焦点问题。然而,数字化出版技术淡化了期刊的类别、数量、档次,有"消化"综合性高校学报先天不足的可能,从而为其展现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提高综合性高校学报数字化生存能力的根本是注重内涵发展,同时需要在学报栏目设置与数字出版检索方式、出版数量、周期、编排环节、利润分配等方面,推进综合性高校学报与数字期刊的互动改革,实现资源共享、同生共赢。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客观了解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2022年)中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计分析21种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相关文献评价指标及其被国内重要核心收录系统收录的情况。针对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提出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学术竞争力、把握媒体融合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建议,为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学报与高校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探析高校学报在反映高校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引领高校教学科研方向、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转换以及培养教学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学报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提出,高校应当积极推动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把学报当作重要科研实体来建设,优化学报的传播效果,扩大学报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要实现从"全、散、小、弱"向"专、特、大、强"转型,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认识学报存在的问题,既要有历史眼光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要对学报改革进行具体分析,改变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注重培养一批优秀学报编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文科学报都陆续复刊或创刊,发展极为迅速,成为了我国学术理论战线上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据对1990年全国展出的4000余种期刊的统计,在自然科学方面,以中国科学院的220多种学术期刊和670种大学理工科学报为主体,在社会科学方面,以中国社科院70多种期刊和600余种大学文科学报为主体,二者已形成了学科齐全、阵容强大的我国学术阵地.文科学报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的高教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它作为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体制之弊与纠偏之路——也谈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面临来自现行出版管理体制的制约和高校内部学术利益的羁绊。借鉴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未来发展蓝图的设计,普通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可以尝试走整合校内学术期刊创建专业版学报、区域内高校联合出版专业化学报和在现有综合版学报基础上谋内涵发展等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学报的"内向性"与"综合性"、公益性与市场走向的矛盾入手,就高校学报改革的焦点问题逐一深入探析,指出未经慎密论证而将学报商品化,可能会导致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下降以及编辑精英的流失。追溯高校学报改革的逻辑起点,即为净化学术,自强发展。最后指出在全球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学报走集约化、专业化的网络出版之路,可能会打破改革僵局,带来发展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大量"学报特色生命论"相关论文的观点,我们发现,在编辑学理论关于大学学报范围的研究中,有一个所谓重要命题就是"特色生命论"。这个命题,并没有真正把学报特色与其历史使命和功能的根本关系摆正,难以成立。1.科学和登载它的学报不一定非要有特色。学术是研究社会、人类、自然界现象背后共同规律的思维活动,是"天下之共器"。2.关于大学学报的历史使命:首先,我国法律规定了高等学校学报的功能"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其次,权威实例和权威观点证明并论证了我国高等学校学报的功能是"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之机关杂志"。学报的本质是学术期刊,其安身立命必须按照学术期刊的办刊规律来办刊,放弃学术期刊的这个历史使命和主要职能,而去追求所谓"特色",是本末倒置。3.学报不看重"特色",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编辑策划,编辑部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把握学报本质、发挥学报功能、履行学报历史使命上下工夫;这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地域文化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与教学科研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协同发展的良性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实际出发,探寻高校学报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举措,重点围绕栏目设置、专刊出版等方面进行实践;从优化编辑队伍、完善政策制度以及加强财政支持等方面为高校学报发展提供保障,以期高校学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的历史和传统与学报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了解学报的历史和传统是制定现行改革政策的前提。学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学桴》、《清华学报》和《北京大学月刊》为代表的早期学报铸就了最初的传统。其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综合性或专业性则是其外部形式特征。1950年代,传统发生"裂变",中国科学院传承了传统的核心价值,着手构建以开放的专业期刊为主体的学术期刊体系;高校学报则拘泥于传统的综合性学报的外在形式,并坚持稿源的内向性。对传统在不同向度上的继承造就了两类期刊的不同命运。今天的许多管理者和学报人往往错把1950年代以来逐步固化的综合性、内向性模式当成了学报的传统,学报体制更形僵化。因此,学报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应该改革和如何改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革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和手段。在新闻出版总署新近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转企"这个改革的手段已取代了目标。学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学报体系的构建,为达此目标,比笼统"转企"更为可行的手段,是将纸本学报与数字化学报分开,将学报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对待的"两分开"办法。  相似文献   

18.
学报是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术交流的桥梁,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术人才的阵地。盐城工学院学报自1988年创刊至今,已发行100期。经过历届编委会的不懈努力,学报伴随学校的改革发展而发展,为大学功能的发挥和学校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报,需要正确处理好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关系,以特色和质量为根本,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方式及对学报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出版市场的成熟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报网络出版提供了前提条件。学报网络出版主要有传统学报上网和网络版学报两种方式,它们具备传统纸质学报所没有的一些优势。学报网络出版可以较大地提升学报的学术品质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扭转当前学报日渐式微的形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专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学报也迅速发展起来。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学报已近七百种,民族院校学报也有十多种。仅就数量而言,民族院校学报所占比例甚小;但作为反映民族院校教学科研成果的载体和橱窗,它们为促进民族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繁荣我国学术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和民族问题领域的学术文化,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