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 ,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 ,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 ,又互为创造物。所以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认为 ,社会结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的 ;社会结构的选择和建构 ,不仅是为了人 ,而且是由人所创造 ,由人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现实基础。认识和把握经济开发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特点和规律,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结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通过科学分析经济开发区的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劳动关系结构和社会地位结构,可以发现: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管理应该重点着力于社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劳资矛盾处理等问题,具体来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组织建设;二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依托力量来源于社区治理;三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在于流动人口管理;四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唯一选择是“政企协作+三社联动”的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程是社会结构转型的物质承担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工程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实践过程,是社会结构生成与变迁的实际承担者,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主战场”。社会结构一般系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是由社会主体的行动关联方式、状态和过程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一定的社会结构在社会工程实施中生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又在社会工程创新中变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在社会工程设计、实施中由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哲学奎历史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维度:历史哲学的未及研究人类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哲学的维度则是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这两个维度的关系,实际上屯就是唯物史观和现实历史的关系.社会哲学不同于实证的社会科学,社会哲学是从社会和人的相至关照中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哲学应着重研究社会转型,而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工持建构一个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政府-社会的三元结构关联是研究当代巾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结构变迁的一个必要路径。伴随“新民主主义社会-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次模式转换,当代中国的党-政府-社会的三方关联也经历了“相对分立-同构(两次亚结构变迁)-分野化”的四次结构变迁,总体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历史线索。新阶段中国党政社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展通道,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必须直面的现实境遇。探讨党-政府-社会之间良性关系的建构趋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在从旧式现代性转向新型现代性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时 代性课题。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而社会结构的状况又直接体现了社会 关系的状况,构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构 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和谐源于社会结构,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协调和整合;另 一方面,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二者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管理”和“城乡二元结构”概念具有独特意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制度不仅是生成、固化与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它在新时期正面临着诸多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进以及社会管理制度变化的历程表明,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和自觉建立市场机制之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探索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党-政府-社会的三元结构关联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结构变迁的一个必要路径。伴随“新民主主义社会-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次模式转换,当代中国的党-政府-社会的三方关联也经历了“相对分立-同构(两次亚结构变迁)-分野化”的四次结构变迁,总体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历史线索。新阶段中国党政社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展通道,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必须直面的现实境遇。探讨党-政府-社会之间良性关系的建构趋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略论英美民族姓名结构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英美民族的姓名结构形式作为英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巩固并保护了英美社会的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历史。讨论英美人姓名的构成、含义及其形成“名 姓”结构形式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刘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模式的形成既是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种机制,也是国家从社会获取资源的结构方式,并因此形成了我国立体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社会结构依旧在发挥其作用,同时这种结构的存在也引发了农村社会内部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革命”话语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有“持续论”与“断裂论”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但若将社会结构细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予以考察,或可超越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从村庄道德与权力体系来看,“革命”话语主要改变的是村庄的纵向社会结构,政治标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分层标准,而村庄的横向社会结构(以“己”为中心、以“伦常”为标准往外“推”的圈层结构)则呈现为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进化论之后围绕结构和功能产生的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释不同社会的异同。这要通过对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强调“文化统一体”的文化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时在方法论上很难操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念领域内建构的结构,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性与普遍性,缺乏可比性。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从经验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社会结构”,使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在方法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由“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社会结构组成的有机体。“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社会主义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三个不同的层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社会结构的最高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同时又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制度特征和体制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论述,社会经济结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结构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共时性和历时性,矛盾性和自身调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方式亦即经济制度的变迁史,经济制度的实践遵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有其密切关联性。其内在联系表现为主客关系、动态静态关系、基础制约关系、设计维护关系。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在同时态上是平面化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二者的相互融合性;在历时态上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往往新的经济制度的建立受到社会结构诸因素的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经济制度的选择;社会结构决定了经济制度存在的形式和性质,经济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结构的对称与非对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作为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现象和联系的对称与非对称,自然科学已进行了较为深入持久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称与非对称是否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规律,是否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结构中的对称与非对称现象及其规律的考察,进一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外在表现,以及对称、非对称与社会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基于网络资源差异性占有所产生的网络社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利用CGSS2010数据分析了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中,结构再生产是主导特征。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也具有资源优势,而那些现实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在网络资源占有方面仍身处劣势。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阶层地位既受到本人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也受到其父代的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从而以"代内再生产"和"代际再生产"的方式将原有的阶层结构延续到网络社会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产业结构发生了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社会结构变化,社会以职业来划分的各阶层的比例关系也发生改变,新的社会阶层形成。该文借用西方国家“蓝领阶层”、“白领阶层”等概念,分析了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后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前,“行政一体化”社会结构是广州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引起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行政一体化结构”产生分化,提高了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了社群组织的独立性、多元性和会社性的发展,私人空间得到了发展和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