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和创新是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动态能力又是企业在越来越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271家企业为对象,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则需要通过以知识创新作为完全中介变量,才能增强动态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组织学习、知识创新来增强动态能力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红  唐媛  蓝海林 《管理学报》2011,(10):1444-1450
通过对永光集团的案例研究,回答了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后发企业如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技术基础选择组织学习的主导模式,以促进技术能力提升这一问题。分析表明,组织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组织学习模式的选择与技术基础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后发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水平、技术基础和发展战略目标影响组织学习主导模式的选择,而组织学习的主导模式又从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2个方面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谢慧娟  王国顺 《管理评论》2012,(10):133-142
社会资本和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动态能力作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物流服务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础,但学术界尚未对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中部地区274家物流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对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社会资本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作用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本文研究结果为中国物流服务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组织学习来增强其动态能力和创造动态竞争优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组织能力:资源基础理论的静态观与动态观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培伦  尚航标  李海峰 《管理学报》2009,6(8):1104-1110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演化过程,将组织能力区别为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企业的静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实力,企业的动态能力集中表现为企业活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不同解释.据文献回顾,基于静态观而形成VRIN模型,基于动态观而形成动态能力模型.阐明了组织能力、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并且对静态能力与动态能力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动态能力是对静态能力的一种扬弃.进而,提出了企业组织能力研究模型并探讨动态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薛金芳 《经营管理者》2012,(3X):249-250
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赖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要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通过企业的学习力、优秀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动态的核心能力管理等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动态环境下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首先,本文对企业核心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揭示了元学习的实质;接着,建立了组织学习与核心能力形成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对动态环境下基于元学习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动荡环境中获得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众多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于企业营销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正是为企业如何在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获取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构成维度、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几个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完善和深入对营销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葛宝山  董保宝 《管理学报》2009,6(4):520-526
在动态的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源对企业绩效的贡献越来越大,如何开发资源为企业带来高额的绩效,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动态能力入手,打开了资源开发过程到企业绩效的黑箱.实证研究表明:动态能力在资源开发过程与新创企业绩效的转化关系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关于动态能力的维度及其功效还存在较大分歧,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动态能力毫无价值,应该摒弃动态能力研究.本文从战略过程视角,依据相关文献与访谈调查,将动态能力分解为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探讨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的关系及环境不确定性在其中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中国地区217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动态能力确实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是动态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敌对性则对持续优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的结论澄清了动态能力的价值前提,探明了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理,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基础,企业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基于知识的动态核心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动态核心能力演化模型。指出动态核心能力的出现和发展是企业的经营性惯例、学习性惯例、知识说明以及知识编码四种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认为动态核心能力的演化主要是围绕变异、内部选择、传播和保持四个阶段循环进行。然后本文结合万科集团动态核心能力演化发展战略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12.
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将模型化的思想引入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中,建立了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对能力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中国物流运作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了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将物流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基本级、可重复级、定量管理级和优化级,并系统分析了每个等级下的关键活动.结合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的服务运作业务对其物流能力成熟度进行了等级确定,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服务能力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决策的依据.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联盟的组建、运行及协调.  相似文献   

14.
组织能力的系统剖析:从具体到抽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修权  彭金梅 《管理学报》2006,3(5):549-555
由于与组织能力理论有关的一般性的术语,如资源、能力、核心能力等没有得到清楚的解释,这已经成为组织能力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在企业中应用的障碍。把能力看作是能力本体、能力功能以及能力的可靠性和水平3个方面的从具体到抽象的统一,对能力这个基本概念从具体到抽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并根据剖析的结论提出了有关组织能力理论研究和企业进行能力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能力层级观,提出IT能力(IT整合和IT重置)通过促进吸收能力来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性.同时,市场动荡性也可能调节IT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关系.通过对203个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两种IT能力和市场响应性之间都起到中介作用;市场动荡性正向调节IT整合与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而对IT重置与吸收能力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业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然而并不表明这些公司也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受到组织动态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技术创业型公司的组织动态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知识整合能力,即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信息与组织技术能力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创业型公司组织动态能力过程是影响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过程.本文通过对三家典型的技术创业型公司案例研究来解释有关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7.
18.
组织学习能力测度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度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需要。本文从有效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实践角度构建了7个评价维度、35个具体指标的测度体系,来对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行测度,并给出了一个测度案例。  相似文献   

19.
寡头是复杂的能力与知识系统,寡头核心能力发展竞争,实质上是独特知识积累的竞争。本文构建的双寡头核心能力发展与学习博弈模型表明,寡头学习类型、学习策略选择、学习努力水平、学习追随与初始知识积累水平,决定双寡头知识积累,进而决定核心能力发展均衡;博弈竞争条件下寡头学习追随可能导致学习无效。  相似文献   

20.
陈秀梅 《领导科学》2003,(11):36-37
应对突发性事件是非程序化的决策问题,往往无章可循。突发性事件具有模糊性、破坏性、演变迅速等特点,既给领导者处置这些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又是对领导能力的一种挑战。作为组织核心与灵魂的领导者,处理突发性事件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随着领导活动时空跨度的加大、个体变量的增多、领导对象构成的复杂化,领导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应对突发性事件,提高自己处理危机的能力。未雨绸缪———超前的预警能力突发性事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则是偶然的,有时不是人们所能准确判断的。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