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低,相应地经济增长也呈现粗放形态,要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实现、自主创新,必须把握合理的理念定位,使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时,在自主创新方面,要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主创新,在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中实现自主创新,在营造良好环境中实现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和保证。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科学、有序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即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制度创新建设、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等,把增强自主创新贯穿于经济与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要想达到自主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自主创新的前提,自主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二者统一于实事求是之中,在实事求是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6.
模仿创新:我国中小企业不可逾越的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仿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之举,同时又是产业集群整体提升的必然选择。模仿创新中也有自主创新的成分和新的知识产权的产生,但与被模仿企业相比,模仿企业的被动性较大、风险大。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牢记,模仿创新的基点是自我提高。企业一定要坚持高起点的原则,并不断提高其技术网络程度,最终走向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常州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常州中小型企业具有基础较薄弱,人才短缺.创新平台不强等弱点.建立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面要共同努力,在投入保障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自主创新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国家的战略抉择。自主创新有三种类型,都有共同的发展链模式,而科学创新是其源头。科学创新就是R&D活动中的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决定性的竞争优势。要调整基础研究的国家政策,国家财政科技经费要向基础研究倾斜,要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R&D投入的比例。自由探索是基础研究的本质,指令性的基础研究要以自由探索为基础。要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国家两大基础研究计划要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9.
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科技自身水平,还要加强区域先进文化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与区域先进文化辩证互动,二者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后者为前者提供系统支持,前者为后者增添时代内容和表现载体。安徽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一手抓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手抓区域先进文化建设,才能做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自主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自主创新,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是党中央、各级政府、企业家、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关注的焦点。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是目前经济界和管理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对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展望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在本质上属于企业战略层次,因此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也应该是影响企业战略的一般因素,即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导向和企业文化。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而言,自主创新在微观层面就是指企业能动性的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型技术创新最能体现出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从企业导向的角度而言,自主创新是以企业家为导向的企业家精神"自主"特性的体现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价值的实现的统一过程。自主创新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内隐文化影响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则是通过外显文化进而影响内隐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区域自主创新发展基础、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区域内的企业投入、政府投入、产学研联系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区域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例,比较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中、西部各区域发展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找出了中西部地区在促进自主创新过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别从明确政府定位、强化区域间协同互补、重视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道路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考察了知识创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00家建立网络关系企业的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所获有效数据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创造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因素,并指出加快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提出的自主创新这一战略思想,不同于一般的创新理论,更加强调了创新的自主性,特别是我国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这赋予了创新以特定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自主创新的涵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复杂技术创新组织的有效性:基于不确定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也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方面。高度不确定性是复杂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如何从创新模式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减少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成为复杂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所在。复杂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创造新知识,创新主体对知识资源的获取成为复杂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自组织网络能够有效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复杂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地位与作用,确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目标与任务,积极实施高职院校自主创新的策略,努力提高高职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国现阶段企业创新能力的博弈分析显示,选择合作型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竞合"博弈的最优策略.将有利于科学配置合作创新组织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创新效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建构合作创新系统中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和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合作创新复杂系统模型,探讨合作创新系统的有序演化的基本条件.通过对合作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熵与耗散结构系统负熵的量化,导出对合作创新系统状态判别的基本标准.分析合作创新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反馈关系的系统有序演化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大学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和吸收消化能力。大学科技体制可分为外部体制和内部体制两个层面。当前,我国大学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归根结底在于大学科技发展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管理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以及科技活动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滞后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推进大学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创新、加强大学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等途径,提高大学科技活动的效益,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相似文献   

20.
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培养平台,对创新人才进行项目开发实战培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还应该通过设立"创新人才特区"、制定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政策、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等措施,营造浓厚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