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江应梁先生的《说“濮”》一文(以下简称江文)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其中关于三国时的山越不是“浙江境内的越人部落”而是“原先楚国境内遗留下来的百濮部落”的看法,则似可讨论。对此,笔者本着学习和求教的心情,愿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江先生商榷;并对山越的族源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濮与山越无涉江文为了证明山越为濮的后裔,提出了“江汉到会稽这一片地”是“濮族分布区”的说法。江汉为濮族分布地是有史可徵的;但这“到会稽这一片地”怎么也成了濮族分布区了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湖泊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我国人民的祖先生息、生产的地方,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策源地之一。 长江流域古代居民大约可分三系,即居住在中下游地区及沿海各地的越族、居住在长江中游的蛮族,以及居住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南地区的濮族。而江汉平原又是越、蛮、濮三族最早杂居的地方。越族以扬越为代表,蛮族以荆楚为代表,濮族以巴濮  相似文献   

3.
哀牢夷族属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哀牢夷是两汉时代西南夷中一大族团,共族属是个长期争议不决的问题。自明以来,关于哀牢夷族属之说不下个余种。一曰濮人说。此说又分两种:一是蒲蛮说,明人董难云:“哀牢即今永昌,濮人即今顺宁所名蒲蛮者是也。”朱希祖认为濮水即为澜沧江,因濮族得名,“哀牢为濮族之大宗。”方国瑜说:“哀牢为濮族,后称为蒲蛮,即今布朗、布龙、布饶诸族古代的部落组织。”一是濮越说,其代表为罗香林。二曰泰人说。这也分两  相似文献   

4.
濮、越民族源流关系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时期濮、越异源,当时濮人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后有一部分向南、向西迁移到我国的西南地区;越人则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分布在自东南沿海到两广、云贵的广大区域内。到汉晋时期,濮、越融合出现了僚,同时也有濮、越融入其他民族中,例如融入氐羌系民族的濮人就成为了现代彝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巴、越是否有同源共祖关系呢?这个问题很大,材料不足,不能作出结论。但巴部族是一个以地缘为纽带的共同体,巴子有时姓姬,属华夏族,有时为巴氏廪君,属蛮(延虫)族,有时为板楯蛮,属濮僚族。总之巴部族还有许多小宗族(或氏族),其中有些可能就是越族。 常琚《华阳国志·巴志》云:“其属有濮、(?)、苴、共、奴、獽、夷、(?)之蛮。” 《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错居,曰(延虫)、曰、曰俚、曰獠、曰拖,  相似文献   

6.
彝族族源源于羌,也源于濮。濮在西南分布广泛,百濮为西南土著。彝族的基础为外来羌与土著濮的融合,濮是彝族族 源的一元。至今,我们仍可在彝族习俗中看到濮人的遗俗:龙崇拜,竹崇拜、“衣著尾”。  相似文献   

7.
周书灿 《南都学坛》2012,32(1):35-38
《牧誓》记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师曾随武王伐纣,古今学者皆释为凿凿信史,少有疑问,然八国族地望,则长期存在不少争议。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资料和田野考古资料对八国族中的蜀和濮的地望重新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认为:周原甲骨卜辞之"蜀"即《牧誓》之蜀,西周初年其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牧誓》之濮,西周金文中屡见,根据专家研究,即南国子,西周初年濮族大致位于楚、豫之间江汉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邛都夷,是汉代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今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大石墓,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现于安宁河流域的一种古代民族的墓葬。1975年1月原西昌地区博物馆在冕宁县三块石清理了一座这种墓葬。此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又相继发掘清理了数十座,巳发表的资料已有廿座墓葬。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对大石墓族属问题进行了探讨,大体有四种意见:邛人说,笮人说,濮族系统的邛人说,氏羌系统的邛人说,等等。笔者认为大石墓与邛人有关。现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粗浅之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濮族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系,以自称“濮”而得名。远古时期的濮人有把自己的居住地命名为“濮”的习惯。这种习惯在西藏地区沿袭至公元7世纪。 濮族活跃于中国民族历史舞台,可上溯至史前传说时代。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濮族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过特殊的地位,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架壑船棺”是我省考古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曾先后二次参加了调查,现就调查所得,结合文献、考古、民族学资料,就族别、葬制、年代诸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由于水平低,寡闻陋见,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族别问题的探讨关于武夷山架壑船棺的族别问题,目前分歧较大,或曰属“山越”,或曰属“闽越”。据我看来,二说均美中不足。越,史称“百越”,支族很多。有见于史籍的,有未见于文献记载的。故武夷山架壑船棺究系属于越族中的那个支族,应予辨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崖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崖葬与古越濮族的关系;其与水泽的关系;其主要分布地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同时,文章还关注到濮系族的后裔苗、瑶等族至今仍保存的崖葬之俗及其古今变迁特征,将研究目光推及现代。  相似文献   

12.
哀牢族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哀牢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前后提出过三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哀牢属于濮人,哀牢王国是濮人所建;一种意见则认为哀牢国为百越系统的越人所建,其族属于百越;而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哀牢为“昆明”族说。这种意见认为,哀牢是西汉初年滇西“昆明”部落  相似文献   

13.
古代民族志     
百越越族本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支系繁多,分布很广,所以又称“百越”(古代越、粤通用,“百越”,有的古籍上也称“百粤”)。“百越”一词首见秦人所著《吕氏春秋·恃君览》。见于史籍的百越支系主要有春秋时的于越,战国时的扬越,汉代的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的山越。它们与现代的壮、傣、黎、侗、水、仫佬和  相似文献   

14.
濮、彝与竹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濮人与彝族古史上的濮人,居于今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之地,是我国中南、西南的一大土著族群,史称百濮。从有关民族学材料看,彝族与古濮人有着渊源关系。流传于川、滇、黔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说,濮族女子濮莫列衣,去玩神鹰时,被神鹰滴血于身而孕,生下支格阿龙。这个传说,是彝族与濮人有族源关系的折光反映。又,《西南彝志》卷19里有“能沽卜  相似文献   

15.
巴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考古发现的材料增多,人们研究巴的历史问题亦随之深入,且著述甚丰。但研究中仍有不少困惑。 一、巴人 “巴人”作为广义的族称、人称,都是无可非议的。这犹如“濮人”“越人”等一样。这种称谓都是一种泛称。在文献史籍中,中原及其它族别国属的人们,称这个区域或那个区域的人为“巴人”、“濮人”、“越人”、“西南夷”、“百越”、“百濮”……如此等等都是不足为怪的。  相似文献   

16.
史籍中的哀牢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系统辑录有关古哀牢国史料的基础上 ,梳理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哀牢国大致形成于战国中后期 ,终竟于东汉前期 ;疆域同于魏晋永昌郡 ,政治中心在今保山隆阳 ;哀牢民族包括濮、越、氐羌三大族系。  相似文献   

17.
论秦代以前越族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林琳古代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个大族群在古代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曾被称为“百越”(又称为“百粤”)。正如《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越)杂处,各有种姓。”...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三年叶国庆等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发表了《西汉闽越族的居住地和社会结构初探》一文。作者认为春秋时代“越族社会尚处在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到了战国时代,越被楚灭,“自此以后,越族贵族集团的组织崩溃了,加之以贵族间不断的内争,越族就依其原来的组织分裂为若干部落,各有其君长”。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崖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崖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崖葬与古越濮族的关系;崖葬与水泽的关系;崖葬主要分布地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同时,文章还关注到濮系族的后裔苗、瑶等族至今仍保存的崖葬之俗及其古今变迁特征,将研究目光推及现代。  相似文献   

20.
论氐和羌、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族,兴起于魏晋之时,对伟大祖国的缔造有着贡献。隋唐以后氐人多与汉族融合,故少见于记载。由于年久日远,后世谈氐族情况多不甚清楚,而争论亦多。因此,探讨氐族的历史,有助于对丰富的祖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认识。 一九六三年笔者著文阐述了氐、羌同源而异派的看法。后来,黄烈同志著《有关氐族来源和形成的一些问题》,持氐、羌不同源说。最近黄烈同志以及童超同志又著文,再度重申前说。笔者感到还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现仅就氐和羌、戎的关系问题,再谈一点浅见,并就正于黄、童诸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