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道德认同、乐观主义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方便取样并使用道德认同量表、大学生乐观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260名大学生施测。 结果发现:相关分析显示,道德认同、乐观主义与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得分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乐观在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81%。 认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塑造不但可以通过提高个体道德认同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强个体乐观人格特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用敌友指数建立的行为效用函数模型对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后 ,认为利他行为发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两个体之间的敌友指数r必须大于利他和利己行为的边际替代率MRSae,二是个体的行为能力b必须满足个体的生存Xe· pe。同时利他行为的发生量与个体的行为能力 (预算约束 )和敌友指数正相关 ,与利他行为的价格 pa 和利己的行为量Xe 反相关。在对利他行为的分析中 ,许多学者混淆了利他行为的定义 ,分割了个体之间亲缘关系和意识形态的联系 ,忽视了对动物利他行为的研究。行为的敌友指数效用函数模型 ,在个体水平上说明了利他、利己、损人和搭便车行为发生的条件和程度 ,指出它们都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相关问卷对高职学生的利他行为和人际关系困扰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利他行为水平较高,人际关系困扰较少,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较严重。本研究证明高职学生个体的利他行为与其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利他行为水平越高,人际关系困扰越低。学校要利用学生对自身人际关系困扰的关注,加强利他思想的教育。同时,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帮助学生消除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4.
试析利他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他行为可区分为软利他行为和硬利他行为.软利他行为可以用人的利己心解释,而硬利他行为则否.硬利他行为又可以分为有限硬利他行为和无限硬利他行为,有限硬利他行为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率,而无限硬利他行为则否.无限硬利他行为的形成与进化无法单纯用个体之间的竞争来解释,它是人类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多个层次的竞争当中的适应性行为,是在多层竞争中形成与进化的,是多层竞争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时间定价是将金钱价格赋予时间之上,用金钱来衡量时间的价值。时间定价激活经济效用心理定势,进而削弱个体的利他行为。本研究考察超越自我中心在时间定价影响利他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计算预期小时工资的方法操纵自变量,测量被试愿意参与利他行为的程度。结果表明:时间定价削弱了低水平超越自我中心者的利他行为,但对高水平超越自我中心者的利他行为没有影响;超越自我中心能够调节时间定价与利他行为的关系。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时间定价激活经济效用心理定势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员工,其工作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利他行为;新生代女性的舒适、平等和创新价值观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生代女性的重利和发展价值观对利他行为存在负向效用。这为组织管理者引导具有差异化工作价值观的新生代女性采取更多利于组织发展的利他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多维度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共情对当代青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宽恕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Hearland宽恕量表与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461名青年展开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宽恕、共情以及网络利他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青年的共情和宽恕水平都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宽恕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共情能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能通过影响宽恕而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宽恕在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当前中国社会实际需要角度 ,阐述研究利他行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 ,着重提出利他行为的三个层次及其在当前的几种表现 ,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层次特点进行分层引导。  相似文献   

9.
当代医学生利他行为培养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进行心理和道德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结合相关的理论依据,论证了医学生利他行为实施的影响因素并探索了相应的培养方法.为现在化背景下医学生利他行为的养成和健康表达提供了可参考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析汶川大地震中的利他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经历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难的发生引发大量的利他行为,这些利他行为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予以解释。这些行为将对社会的道德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观主体的利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利他行为,人们总是站在"经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源于一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分析,将各种因利他动机而产生的利他行为也解释为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站在二元动机驱策两种行为的基础上,在理性、利他和追求团体利益最大化的假设下,文章运用"道德人"假说来解释利他行为,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对各种利他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内隐自我指自我中那些不能被意识知觉和控制的方面和成分。自我平衡、自我驱动、社会文化影响等理论对内隐自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内隐自我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内隐自我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健康心理存在着不同于外显水平的内隐机制;情绪障碍在内隐水平影响着心理健康;内隐自我通过态度影响着个体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内隐自我对心理健康服务具有深刻意义: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内隐自我会影响其工作,健康服务工作者的内隐自我对其工作态度甚至医疗行为都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利己主义假设下,公地悲剧理论、囚徒困境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揭示了环境治理中个体理性而集体非理性的悖论,并提供了国家集权式、市场自发式和网络自主式三种克服悖论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然而,把利己性作为人的唯一本性作为分析环境治理困境的基础并不完全符合人性是复杂而丰富的事实,利他行为的普遍存在为环境合作治理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构建环境利他合作治理机制,需要明确制度建设中的“惩恶扬善”思想,以构建对“他人”的伦理责任为基础,通过建立对利己者的约束机制和对利他者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公平公正的合作剩余和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利他合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人的行为方式即自利行为、互惠行为、强互惠行为和利他行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不同的行为方式要适合不同的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市场环境中,如果信息是对称的、行为不具有外部性,那么自利行为是帕累托最优的;如果这2个条件不满足,那么互惠行为应当得到鼓励;在企业、政府等组织中,强互惠行为有利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在社会交往中,鼓励利他行为,有助于营造和谐、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利他行为”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利他行为和利已行为放在相对立的位置上,这是绝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也是一些学者所推崇的观点.本文另辟蹊径,在分析把两者放在相对立的位置上理解利他行为所遇到困境的基础上,从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深化和发展或者说是一个行为意义上的"连续统"的角度,对利他行为作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利行为是主流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命题,随着经济活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理论对人行为的研究已经从完全的自利行为走向利他行为。利他行为的内在机制可以通过利用亲缘、基因、群体选择、文化遗传、互惠及自人激励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内隐态度和启动态度对大学生分享行为表现的影响.实验一:选取62名大学生,采用IAT方法研究高分享态度和低分享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高分享态度组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低于低分享态度组;实验二:选取120名大学生,研究分享启动态度下的分享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启动态度条件下的分享行为水平明显高于非启动条件下的分享行为表现.两个实验表明,内隐态度对大学生的分享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启动态度则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