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目标模式和基本方式,并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 ,权利人自主转让之应是该项权利的当然权能。然而在《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中 ,法学家却明令禁止农地使用权的转让。笔者认为 ,这种作法不利于消灭我国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以及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同时造成了《建议稿》体系的混乱。因此 ,笔者认为应对这一规定进行修改 ,允许农地使用权的自主转让  相似文献   

3.
《源流》2009,(1)
土地流转: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改革:指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土地税收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农地流转条件、流转形式和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法制建设、加快税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发证工作 ,完善土地纠纷处理机制 ,制订格式合同来规制农地承包及使用权转让行为等规范农地流转秩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农地抵押贷款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障抵押权益;在规模经营抵押农地的使用权收益等于小农户农地的经营权收益的前提下,要在农地收益中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农地抵押权益,会导致承包农户失去承包财产权及其权益(失权失利)。通过构建五权分置模式并分析三权分置与五权分置的权益匹配关系、权益保障优先序与权益量化对应模式,发现它们都不能同时保障承包财产权益、抵押权益与使用权益。为保护农户承包财产权益,需要试点被处置规模经营抵押农地承包权与所有权转让,优化农地权益结构:一是允许农民向银行抵押并转让承包权,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利失权);二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保权失利);三是将农村集体组织农地所有权短期转让给承包农户,承包农户获得承包权交易收益(保权保利)。  相似文献   

6.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现行农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对陕西60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对相关部门的访谈调查,认为现行农地制度的基本矛盾在于农地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农地的生产要素功能要求对农地进行规模经营,要求农地产权稳定、可交易,但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却要求平均分配和定期调整农地,并限制农地的自由交易。据此,文章主张赋予农户永久的农地使用权,并允许已经有稳定非农收入的农户出售农地使用权,但在交易中政府征收社会保障金,以逐步将农户纳入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其目的是在充分实现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的同时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经转化后转让的制度经验逐渐成熟,一方面要求对其权能扩至处分权能,另一方面也对有关权利、制度供给提出了需求。宅基地使用权先买权具有平衡宅基地经济价值与居住保障功能的制度张力,该权利设立的正当性在与既有先买权的典型规范、制度目的比较分析中得以证成。该权利为法定先买权、形成权,对第三人具有法定对抗效力,权利主体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利人依出卖人“事后通知”,在知晓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有权在通知期限内向出卖人做出愿以同等条件购买的单方意思表示。在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中,同种先买权竞存与不同先买权竞存应按照差别化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基本法层面,并没有明确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各地法院的司法指导意见和审判实践却推衍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效力以认定无效为原则,以认定有效为例外的处理规则。这种隐性制度安排,实际造成宅基地使用权“产权”制度不明晰,使宅基地使用权无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流转。因此,有必要理清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标准和尺度,回归兼顾效率和保障的价值理念,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效力的判定,应当主要考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否违反了宅基地规划或用途管制。国家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治理,可以从仅管地、不管人的角度切入,对符合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的流转,法律承认其转让的效力,反之,则应当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9.
农村承包责任制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 2 0年的历程。这一制度的推行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时至今日却已弊端丛生。作者在深入探究弊端产生缘由的基础上认为 ,唯有实现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才能铲除弊端赖以产生的制度土壤。作者在分析比较各种传统用益物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借鉴传统的永佃权制度来构建农地使用权制度乃是我国物权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已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大的法律缺陷.有条件地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转让具有重要的法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一定的法律规则构建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有条件转让是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社会保障性与物权性的功能平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接的最好桥梁.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的运行效率取决于城镇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所形成的合力,还取决于运行于其上的“城镇化制度平台”所产生的“阻力”的大小。农地产权制度状况是构成农村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曾经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蕴含的重大制度缺陷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众多的农地产权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比较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安排。  相似文献   

12.
他物权体系的建立对于经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第二、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他物权体系我国用益物权体系应有的内容。对于地上权、农地承包权、典权、及担保物权体系中的特殊抵押问题等形态的名称采用、范围、权利和义务结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西省Z县鲍村为个案,对改革开放以来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进行了研究,指出村级组织农地调控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村级组织在运用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其实行土地调控权的制度资源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变通之处.村级组织实行农地调控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加强财产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民法典和土地法典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终生继承占有权、对他人土地的限制使用权的规定,较完整地构成了俄罗斯的现代土地他物权制度,也体现出俄罗斯根据本国的需要对土地他物权的立法所作的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存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构建。论述了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权利2种权利在属性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与外部的重叠、权利保护上存在的优先顺位关系。提出3点启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利用是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物质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合理利用离不开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应该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物权构建的法理基础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基 于对我国集体所有土地有关权利的现状分析,参照大陆法系国家具体的土地物权制度 ,提出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措施,构建了我国集体土地农用地用益物权和建设用地用 益物权等用益物权形态。试图在我国集体土地上设计一个,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石、集体 土地用益物权为重心的集体土地物权体系。  相似文献   

18.
耕作制度发展矛盾及对策--以黄土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中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处于流失之中,并且其未能合理分享集体土地的收益,应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配套措施,以强化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现行物权法为农村土地交易理清了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的关系。但是农村土地交易仅仅依靠物权法是无法解决的。农村土地交易权利配置与利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构建以农地发展权为基础的农地制度,再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是构建我国土地交易利益分享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