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基于2012年江苏省水稻主产区农户关于气候变化的感知、适应行为及生产投入产出的调研数据,利用交互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就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并判断感知和适应行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农户对气候变化存在感知和采取适应行为,对水稻种植的经济收益均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感知基础上的适应行为对水稻经济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增加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是农户选择最多的适应行为,但其会显著降低水稻经济收益,而农户选择"使用新技术"程度增加1%,可显著提高水稻成本收益比例约0.24%,且"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选择新品种"也会对水稻经济收益产生正面影响,"修建基础设施"和"改善农田周边环境"则需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研究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农民气候变化知识和适应行为的宣传、培训与教育,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以达到农户科学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稳产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
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可以有效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激励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湖北省优质水稻生产区的119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以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为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了农户地理标志品牌参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模型揭示其影响路径。结果发现:(1)影响农户地理标志品牌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生产规模、耕地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稻谷价格、农药残留检测等;(2)农户参与地理标志品牌减少水稻化肥使用量16.29~16.90 千克/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7.64~18.19 克/亩。(3)地理标志品牌参与主要通过品牌溢价和品牌维护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当下和未来的市场收益,继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建议建设更多的绿色地理标志品牌,协同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和化肥农药减量化目标,积极提升农户地理标志品牌维护意识,完善绿色农产品溢价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农作物的种类、种植制度和耕地面积而且还影响着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都与农户的收入增长息息相关,农户生产行为如何适应气候环境变化,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执行者,其农业生产行为是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 鉴于农村地区农户兼业化的日益普遍,本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落脚于农药施用环节,探究农户兼业对其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农户兼业化后,会减少田间管理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导致农药施用量的增加。 但这一路径中存在一定的偏误,兼业为农户带来家庭总收入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农户作为“二元身份冶的载体,便会减少自留粮食耕地上的农药施用量。 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正,还原农户兼业与农药施用行为的真实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与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与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对苹果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中仅27.90%农户采用果园覆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且户均采用强度为1.51亩;气温变化、降水量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的主要因素;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参加技术培训次数,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参与对农户适应性行为决策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自然资本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苹果种植面积,金融资本中家庭总现金收入,物资资本中生产性工具及社会资本中通讯费用对农户适应性行为采用强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它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贫困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掌握他们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识别影响他们采取适应措施的重要因素,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澜沧江这样一个已经历了较明显气候变化的贫困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访谈搜集了较详细的村级和农户级数据.通过一般描述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受访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计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受访家庭已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农户家庭采取适应措施的数量跟家庭的人力资本、接受的相关培训和社会资本等因素显著相关.基于上述发现,建议政府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下,农户倾向于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过量的化学品投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约束,化肥和农药"双减"行动势在必行。采用OLS方法分析农户在不同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下的施肥、施药行为,并依据种桃规模分组回归,分析不同规模桃农施肥施药行为差异性。研究表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桃农倾向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自然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高的桃农倾向于多施肥、施药;且桃农种桃年限对农户施肥、施药有正向影响,说明桃农施肥和施药具有惯性。因此,降低桃农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提供科学施肥、施药方式将有利于农户减量施肥、施药。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且深刻的影响,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呈现碎片化状态,难以反映研究的热点及其政策导向。为厘清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经济研究的内核并发挥理论创新和政策引领作用,以中国1992—2020年共1 678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悖离及其成因与对策。结果表明:(1)已有研究构建“气候变化—风险生成—农户避险手段”的理论框架,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外生的)如何影响到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户避险手段选择性偏好(内生的)。(2)理论研究目标是增强农户对冲风险能力,政策实践目标是减少气候致灾因子,两者呈现悖离性。为此,应从“政策助推—市场发育—认知响应”三个方面,促进理论与政策的协同发展,并搭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粮食主产区山东省53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在测算农户家庭经济地位指数的基础上,以化肥和农药的减量施用为例代表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运用逐步回归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中介作用检验方法,分析了农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及其在化肥和农药减量施用过程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经济地位对其化肥和农药减量施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农户价值感知在化肥农药减量施用中具有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两类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中存在差异;在农户化肥减量施用中,农户利己价值观、利他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均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在农药减量施用行为中,农户利己价值观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而利他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耕地面积越大、低碳农业认知越高、没有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药施用上更倾向于采用高碳行为方式;文化程度越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安装互联网的农户在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化则是经营这一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手段。传统农业产业化模式与生态农业存在天然的对抗性,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对规模农业的排斥;农业产业化对我国传统生态农业体系的破坏;当前农产品需求的严峻挑战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同时,农业资源的现状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的高度机械化、专业化。要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就要重视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着力发掘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潜力,重视农民增收,在基本农产品供销上进一步削弱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选择模型,运用环渤海湾与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产区635个样本农户的面板数据,从高毒农药施用和农药投入2个维度刻画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规律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区域差异显著,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毒农药施用概率与农药投入水平均高于黄土高原地区;高毒农药施用与农药投入的农户决策机理及其决定因素具有差异;其中,高毒农药对绿色农药的低成本经济替代是导致农户施用高毒农药的主要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规制,引导农户规范施用农药,推进产业组织建设,促进绿色农药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加强农户教育,重视技术推广与示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是有效培养新型农民的方式,具体来说是充分利用组织资源,推进组织学习,提高农民技能,增强农民组织意识,实现新型农民个体和组织共同发展的培养方式。以农业产业化组织为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案例,总结其带动培养新型农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江西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创造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广袤,是世界农产品第一生产大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安全、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而有机农业是在整个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其他转基因合成品的一种生产方式,遵循的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有机农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注重农业土壤的质量安全,作物生长环境的生态环保,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安全水平,从而根本上提高整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从源头上切断农产品污染的渠道,并进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可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作为落实国家气候战略的微观主体,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适应行为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在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赋值分析了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的得分概况,并从性别、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家庭条件以及农业生产年限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对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的群体差异,最后从农民气候认知与适应的相关性、认知与适应的得分差异以及认知与适应的群体差异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北与山东两地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农户对转基因抗虫棉的认知与采用行为,考察农户对于转基因技术规则的认知和参与方式。研究表明,农户对转基因抗虫棉及其安全性、相关规则仍缺乏认知;农业技术人员仍然是农户获得种子信息的重要来源;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已经陷入困境,农民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种子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种子市场的监管不力及相关规则的缺乏,不但损害了农户的利益,而且加大了农户技术采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农户的决策行为、制定合理完善的技术规则等促进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水稻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两年来,无论在主观绩效还是在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提高政府政治信誉租金等客观方面取得了较高的绩效,但结果也表明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方面的成效不明显。文章认为,要使农业科技与农民有效对接应当从创新农业推广机制上入手,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诱致性为主、强制性为辅的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将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完善导向,并从农业土地立法、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林业保护立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农业气象灾害救济立法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