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通识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进行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者应该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通识教育中,应结合《纲要》课程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承载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史纲"课程的民族团结教育要注意把历史和现实贯通,理论和实践结合,将民族团结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现有的教材体系之中,着力把我国民族团结的深厚历史渊源讲清楚,悉心将我国民族团结的宽广现实基础讲明白,帮助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赋予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纲要"课程的关系,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纲要"课程内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是摆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尚在初步探索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式的把握上都远未成熟。本文在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并就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水平不高、内容融入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设计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关照等问题.要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效果,需要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界限明晰、内容衔接的课程教学融入体系;打造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在该课程教学中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采用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合理利用资源,突出考核模式的配套作用,以确保十七大精神"三进"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尝试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运用于"纲要"课程实践教学,一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二有利于"纲要"课程教学目的达成。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要注意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二要注意把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三要把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合理、适度的运用的原则,四要注意做好实践教学事先的准备工作,五要注意将实践教学成绩纳入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力求突破"纲要"课程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方红色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将其有效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必能增强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凸显课程的正本清源属性以及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质增效。针对当前融合教学中存在的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较少、融合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应从强化资源开发、重视总体设计、加强课程实践三个方面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进行路径优化,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底气、地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要发挥其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正确的近现代史观教育的实效性,纠正大学生当中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或存在的一些消极的认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黄仁宇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解读,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判。从"大历史观"出发,黄仁宇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历史定位。"大历史观"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是"中国的长期革命",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汲取爱国主义传统,获得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最后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新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规定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的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探索、研究。现就这些研究现状作一初步的梳理,供关注和思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因此,有必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程。在讲授完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以专题的方式、以“中国梦”为主线来梳理和巩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既可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又能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教学与“中国梦”教育的目的,使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教学要素协同性较弱,整体合力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协同学中蕴含着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系统协同效应的思想。将协同学应用到《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纲要》课程"学"系统的协同;应注重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统一,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实现"教"系统的协同;加强"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实现"教"系统与"学"系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这门课程,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树立教学资源意识,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地方历史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恰当运用地方历史资源,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应当在教学中突出其时代性,把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纲要"课程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生源和学情的特殊性决定了问题链教学法在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必然。问题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层级性;基于历史真实,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性;符合医学生思想特点,体现时代性和开放性。问题链教学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紧密对接课外实践,优选教学案例,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的课程教学体系是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系列教学难点较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需要从开放性的教学思想、开放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方面着手,解决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百年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要以党史为核心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引导学生守真理、悟道理、懂学理;要讲清楚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立信仰、坚信念、树信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明大德、守正德、修己德;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纲要”课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新课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要强化生产力意识;区分史和论的关系,区分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关系;要处理好“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纲要”课专题与课程体系的关系、“纲要”课内容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