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西藏及四省藏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对当前藏区以"基于民族性的同步发展"为区域发展的基点进行了总结反思。研究表明,现行的区域发展基点存在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易诱发民族分裂活动等不足。建议采取"基于自然性的动态均衡发展"基点,促进藏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历经顺治、康熙时期的以蒙治藏到雍正、乾隆时期的蒙藏分治,由间接、松散式的管理转变为规范化、法制化的直接管理;通过变革地方行政建制,设立西宁办事大臣,实行千百户制度,规范藏传佛教寺院的管理等等措施,使其对甘青藏区的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它是清中央对甘青藏区的统治逐步强化和深化的结果,对维护甘青藏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差异系数、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88个国家2001-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HDI)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HDI差异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中表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特征,且存在着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四种不同类型的趋同俱乐部;空间维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HDI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而且在欧洲和亚洲存在局部集聚分布特征;同时研究期内HDI分布的空间格局与差异具有时间上的敏感性与依赖性。最后,基于HDI差异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国际亚洲高地研究产生出"东南亚地块"(Southeast Asian Massif)、"佐米亚"(Zomia)、"喜马拉雅地块"(Himalayan Massif)等讨论区域整体性的核心概念。在大空间的研究视角下,文章审视以卡瓦格博神山为核心的云南梅里藏区在地理、生态和社会文化上与喜马拉雅的整体性关系。文章认为云南梅里藏区在生态、生计、一妻多夫婚姻形态、语言、宗教信仰等生态-社会文化方面表现出与喜马拉雅高地社会所具有的区域共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趋同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2001—2012年31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采用GIS技术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Markov链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趋同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整体上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梯度降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现集聚分布;(2)农业现代化水平还表现出一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随着时间积累,各俱乐部的趋同迹象有所缓解,但一直都存在着“高水平垄断”现象;(3)空间因素对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高水平的邻居更能带动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还发现在考察期内这种带动作用需要3年的时间积累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来源,对实现中国协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整体与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Markov链和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应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方差分解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来源与结构来源。研究表明,我国整体与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之势,但八大综合经济区呈现出“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黄河中游-东北-大西北”梯度递减的不均衡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显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空间效应与“集聚”效应,且存在一定概率的内部流动性;核密度曲线的演变趋势与极化特征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空间差异分解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为主要来源;结构差异分解显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差距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与打造区域数字经济产业新优势,为此建议政府着重打通区域壁垒,在推进数字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中国1985--2008年31个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农业经济活动存在显著的非随机性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小幅收敛趋势;东中部地区主要为高一高类型集聚区域,西部地区主要为低一低类型集聚区域,非典型省区较少;高一高集聚类型的集聚区域的空间联系带动力增强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1978—2005年各市州的相对人均GDP值为数据基础,通过折线图的特征将其归为向上趋同的俱乐部、水平俱乐部和向下趋同俱乐部等几类,然后分别对其分组说明,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虽然三种方法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但证实了四川经济增长过程中确实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下,提升能源生态效率对于实现碳减排和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出各城市2009—2019年的能源生态效率均值,构建地理、经济和综合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莫兰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能源生态效率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作用关系,并对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旨在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整体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城市碳排放量存在着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下游城市群,低-低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上游城市群。能源生态效率和城市规模水平与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产业结构系数、工业集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等几个因素与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业能源依赖程度差异会使产业结构变化对电力需求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空间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工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对31个省进行产业梯度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产业转移对电力需求空间结构传导效应。结论如下:中国工业发展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区域特征,产业转移与区域用电息息相关,不仅体现在增速变化趋同,也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变化基本一致。由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东部用电量占比会继续下降,中西部则会上升。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在国际上普遍定义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我国学术研究及地方立法基本也是这种观点。这一定义是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方式和片面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环境中心主义"倡导的自然的权利、动物的权利,也不可取。环境权应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权利,包括人享有良好环境、享有损害赔偿等请求权的财产性权利和通风、采光、瞭望、享有清洁空气、安宁等具体人格权,也包括对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议、监督、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权利及后代人视为享有的环境权。在环境权反思重构视阈下,我国应实行旅游兴国、自然再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化政策,制定景观法、自然再生促进法、产品包装回收利用法等绿色化法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提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的兴衰与罗马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不仅是罗马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时城邦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海外霸权的确立和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导致罗马社会道德沦丧,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见,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社会道德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