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农村组织,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乡村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分批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基于甘肃省15个村庄村委会选举的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测度农民合作社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影响效力,利用对比差距法与其它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效力高于宗族势力,而“农民合作社+宗族”群体的加成效应使其影响效力更强,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影响村庄选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苏省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利益分配制度对成员合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和制约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社员所有的产权制度和民主控制的治理结构不仅对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的健全程度;成员在惠顾、投资和参与管理方面的行为以及合作社领导人的“企业家冶行为是影响合作社组织绩效的直接因素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已经到了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阶段,合作社的合作即联合将成为农民合作的发展趋势,联合有利于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同质化竞争。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需要尊重成员意愿,忽视成员意愿将导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失败。通过对安徽和江西农民合作社的抽样调研,研究构建了排序Logit模型和二值Logit模型,用以探讨成员对农民合作社发展前景预期以及成员对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成员对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意愿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合作社发展预期、参与合作时间、合作社发起人类型以及对社长熟悉程度因素的影响,所以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需要以成员需求和市场竞争为导向,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加大合作培训力度,将社会资源良性引入农民合作社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京、冀、黑三省72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考察了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及其对合作社收益分配控制权归属的影响。通过样本数据描述、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并不是体现在成员农民身份的异质性上,而是休现在理事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经营规模差异、社会活动能力差异、在合作社内的出资差异、在合作社内的角色差异等方面。理事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异质性可以归纳为成员资源异质性和成员参与异质性两大类,其中,成员参与异质性会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控制权归属,而成员资源异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见,通过提高普通成员参与程度,缩小成员参与异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规范合作社收益分配决策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当前受城市化影响较大的城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一项较为迫切的现实课题。该研究对于今后更好地指导城中村的村委会换届、推进基层民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台州市路桥区四个样本城中村201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研究,从政治参与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因素、组织因素、选民素质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对城中村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并就城中村村委会选举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地区18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解释村委会选举的变迁:政府征收农业税、收费加重了农户的负担,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对农民传统的生育观念发出了挑战,地方政府为了使这些与农民利益相悖的政策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在村庄里树立强有力的代理人,村庄的权威政治形成,村委会选举形同虚设;在取消农业税、改变人口政策、农民权利和法律意识觉醒等村庄选举的内外环境变化后,县乡政府没有动力再在村庄中树立代理人,对村委会选举的立场和态度产生变化;农民合作社作为蕴育在环境变化中的行动者有充分的动机和能力参与到村委会选举中,成为推动村庄民主政治的新兴力量,权威政治在较为规范的选举中没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获得的第一手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研究社员入退社自由度、社员对合作社中各项事务参与度、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和社员满意度对合作社中社员民主性的影响,分析发现: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欠缺是合作社中社员民主程度不高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合作社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运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目前合作社自负盈亏的现状;以及提高社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来加强合作社民主建设,提高社员主体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行为逻辑已发生质变,农村的社会结构和联结模式正在剧变。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组织,从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乡村治理作用与影响的内生机理分析可见,一直都离不开乡村精英的参与。在农民合作社治理法治化的道路上,乡村精英承担着治理主体的功能与作用,引导社员利益理性与经济需求,发挥民主协商功效和社会资本的张力,推动合作社治理法治化进程。但是,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治理法律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困境与问题,质的规定性发生漂移,结构与逻辑也随之变迁。完善合作社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促进企业家成长、优化外部制度环境、加强社员培训提高村民法治观念等具体策略将有助于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是劳动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经济利益,按照合作社的特定原则和价值,通过自愿联合而建立起来的群众性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可具体化为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五个方面;同时,合作社社员信奉忠诚、公开、社会责任和关心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合作社原则经1995年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100周年代表大会的进一步修订确立了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原则、社员民主管理原则、社员经济参与的原则、自主和自立的原则、教育、培训和信息的原则、合作社间的合作原则、关心社区原则等七项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是指有别于传统合作社成员特征的成员之间的特征差异化,它的根本表现在于成员间基于基本特征的利益诉求差异。以社员入股额度为参考变量的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治理结构造成重大影响。浙江省88家合作社的数据和相关讨论表明,现阶段成员异质性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不需要社员人人入股;不强求股东社员均衡持股,但要发挥好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机制;要确保理、监事会间的相对同质性,并促使理、监事会实现有效制衡。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社是“农超对接”的中间组织,研究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农产品供给体系优化、支持国家开展“农超对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江西省242个农民合作社的抽样调研数据,基于“农超对接”的“SSCP范式”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8个影响农民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主要因素,然后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属性、超市市场支配能力、冷链物流支出、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当地经济水平、合作社能力对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以及参与程度均具有显著影响;理事长企业家精神仅对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政府应对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平衡超市与合作社的利益关系,强化涉农贷款,突出理事长在合作社经营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可以归结为自我服务和民主控制两个方面。以满足社员利益为宗旨和组织发展导向的自我服务本质规定性及以一人一票为基础的民主控制本质规定性 ,曾极大地促进了合作社的早期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革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正在发生漂移 ,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在我国 , 并正在对我国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 ,一方面 ,要充分认识合作社有别于其他组织的本质规定性及其漂移的不可避免性 ;另一方面 ,不必强制性干预这种漂移的发生 ,而应该鼓励合作社社员通过合作社章程自主选择是否允许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这种漂移的发生。政府部门则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合理引导本质规定性的漂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江西省11个地区农民合作社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合作社联合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负责人在合作社中担任的职务、合作社是否采用股份制、合作社是否需要专业的人才以及合作社是否有完整详细的社员账户与农民合作社联合意愿有显著性关系;而与负责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合作社创立形式等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管理民主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村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选举参与是村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化渠道,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参与仍然面临着选举制度安排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随意性、村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参与诉求高、村民利益期待高与参与效能低之间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选举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限制和弱化村民利益表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势必会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已有的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研究文献发现:成员异质性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不同学者对成员异质性的理解各有侧重;我国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问题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且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成员异质性程度并不会减弱,反而会更为明显;成员异质性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就成员异质性与农民合作社理论创新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民主控制”是国际合作社联盟列出的合作社七原则之一。随着我国合作社不断发展,核心成员控制合作社话语权的治理模式突破了这一原则。依据调研,成员享有的民主权利事项分为入社自愿和退社自由、选举理事长、制定章程以及对生产经营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四个层面,通过探寻不同层面上普通成员享有的和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发现在合作社内部,成员享有的和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呈现差异性,概念化为“梯次民主”,梯次攀升,民主程度增加,成员享有的民主权利从“进出权”到“选举权”,再到“决策权”,权利范围逐步扩大,让渡的民主权利范围随之缩小。目前,我国多数合作社仍处于低层次“民主梯次”,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民主成本过高影响效率,资本主导合作社发展给予了出资人充分话语权,成员不“自为”与风险不共担。  相似文献   

17.
从满足社员利益需要和行为激励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户合作行为的微观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员参与合作的根本动机是产销服务的需求和市场收益的提高,绝大多数社员在利益分配方面更重视惠顾贡献的回报而不是资本回报;社员对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低和合作组织自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是影响社员合作行为和合作组织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东省、安徽省68县(区)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综合异化度为52.49%,农民合作社异化现象十分普遍。合作社异化主要有3个主因子:事前异化包括按市价收购、入股筹资、重视社员培训和盈余返还,事中异化指一人一票制度,事后异化指入社自愿原则。以此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其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异化因子分别对合作社绩效产生显著且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事前异化因子对6个变量均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事中异化因子对"较同行业竞争力"及对"组织成员认同度"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事后异化因子仅对"帮助成员增加收入"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以"四个民主"为内容的基层直接民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践出发对"贿选"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贿选现象的出现有经济利益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个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须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并增强农民民主意识;规范选举程序;加强"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