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少年》2012,(9):37
苏珊·布朗出生在英国约克郡。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习三维设计,从那时起苏珊对室内设计和现代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将水彩画的绘画手法融入到设计效果图中,使原本刻板的建筑设计图变得生动丰富。目前苏珊已经成为当代有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移民政策。犹太移民作为美国移民的一份子,不同时期曾不同程度地遭到排斥,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世纪20年代的40年里,300万犹太人的拥入,引起美国各阶层的重视。由于他们自身较强的民族性和事业上的成功引起美国人的嫉恨,以及此期间复杂的美国国内形势和动荡的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在20世纪20年代使反犹在美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苏青主编的《天地》杂志承传了20世纪30年代《论语》等杂志的编辑理念,在满足都市读者文化消费需要的同时,追求较高的文学品格。但在上海沦陷区的特殊文化环境下,正常的文学生产体制遭到破坏,文学刊物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度恶劣,制约了传播功能的正常发挥。苏青审时度势,使《天地》杂志的内容向饮食男女主题和日常生活题材拓展,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成为特殊语境下文学刊物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 40年代,一批学者型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活跃于中国的文化舞台,他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梳理、研究和评析,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赴美华裔学者,到美后失去了在中国社会中的支援系统,但得到美国的研究环境,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20世纪40年代赴美的这一代华裔学者,可称之为协力培育和造就美国汉学的先驱者,他们对美国汉学有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引领美国汉学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向工业社会迈进的关键阶段,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美国的工业化步伐加足了马力,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滥用,引起了人们对发展前景的广泛担忧。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将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摆在首位,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美国在20世纪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七月诗人是20世纪40年代,是艾青时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人群。他们从燃烧自己开始来燃烧世界的诗歌创作,为雄强的生命力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是艾青时代“一座崇高的山”。  相似文献   

8.
王军汉 《社区》2011,(34):32-32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羊耳峪里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今年8月初开始,社区进行环境改造,从地下管网到土建地上工程全面铺盖,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12):40-41
19世纪80年代末,香烟制造商开始把硬卡片插到香烟纸包装内,以撑起烟盒。之后不久,他们便有了把艺术作品、冷门知识、名人和漂亮女郎的图案印在硬卡片上的想法,并把它们按系列收藏品发行。 这种包装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这些画片现在已具有了很高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这里要介绍的"长寿十节操",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生前自编的一套健身方法。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运用自编的"十节操"锻炼身体,受益极大,活到89岁高龄。这个"十节操"是:1.抓挠:起床后轻微活动一下肢体,喝半杯开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印画家的交往始自泰戈尔、高剑父和徐悲鸿。1924年,泰戈尔和鲍斯访华,与中国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对近现代中国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1932年,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访问印度,临摹阿旃陀石窟等佛教遗址,探索印度绘画的美学元素,与泰戈尔等艺术家展开艺术对话。印度之行归来,高剑父的画风明显受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1940年,徐悲鸿应邀访问泰戈尔创办的圣蒂尼克坦艺术中心,受印度美学启发,形成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近代中印画家之间的艺术对话,促进了中印美术的深层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大量画家们把自己创作的题材集中在他对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生存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上。这种对社会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成为画家表达自己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通过“人文主义”内涵、发展历史以及在油画创作中表现形式等的回顾,从而阐述了当今油画创作中画家们对于“人文主义”关怀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既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抗日,也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40年代长江中下游乡村的借贷关系史显示,在政府的推动下,现代农村金融网络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银行、农民借贷所、合作金库、合作社、农业仓库的农贷体系,改变了传统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当然,现代农村金融始终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管理机制,农贷机构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认为节奏是表现诗歌的时间艺术,意象是表现诗歌的空间艺术,节奏和意象如何配合成为现代主义诗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二三十年代不同时期现代主义诗歌中,人们往往偏重节奏和意象二者中的一方面,而40年代郑敏是通过情绪节奏和独特的意象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节奏和意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40年代中国特殊的战争背景使中国的女性文学主流走上了一条在取材与主题上都与男性文学趋同的道路,女性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女性意识淡化或女性书写雄化、无性化的倾向。但是,她们追寻“五四”先驱的脚印,创作了一批富于“性别批判”内涵的文本。尽管在强大的民族国家语境中,她们的创作只能处于边缘位置,甚至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她们的存在毕竟丰富了文学的发展,为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老庄认为自然万物是至高无上的"道"的体现,"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而自然界的山水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自然无为"的特征。这种自然意识造就了中国艺术家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在道学精神的启示下,人们一而认识自然之美;二而追寻自然之美;三而以诗画摹写自然之美。这是道家自然观对中国山水审美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大量考古资料显示,战国秦汉时期的陕北地区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繁荣阶段,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与中原王朝出自于稳固统治巩固边疆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有密切联系,但过度的垦伐和气温的干冷则造成了陕北地区从东汉初期出现了自然环境恶化和土壤沙漠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导向,致力于全新解读贝娄的杰作——《洪堡的礼物》。贝娄对大众迷恋物质的描绘以及他对艺术和现代艺术家命运的关注使他与新历史主义的"文本的历史性"不谋而合。这表明贝娄的文本一方面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的产物,另一方面,作为历史话语的功能性组成部分,贝娄的文本还在建构现实,唤醒美国大众意识上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