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个非常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对其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着重从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和整体/关联的角度对《围城》这一文学巨著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基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城市化进程打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生态城市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有利武器。文章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复杂系统的理论角度出发对生态城市系统的内涵及其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生态城市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此基础上,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美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种范式.一是生态型范式,从生态角度以整体性的眼光审视城市建设;二是文化型范式,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为根基研究城市景观;三是自然与城市融合型范式,主张将自然引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四是实践型范式,从城市建筑、生态建设、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从应用性层面对城市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归纳介绍了生态补偿的历史背景.从不同角度概括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并对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化研究作了综合阐述.在以上基础上,从森林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两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的研究的基本结论:一套广泛适用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形成需要BPP原则,即"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的有效实施;而变"输血式"补偿为"造血式"补偿、解决补偿标准问题是生态补偿机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经济利益与水土生态环境利益之间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机制。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源于经济学、法学、生态学、伦理学、系统学等多学科。着重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稀缺性理论、权利义务理论、环境公平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系统恢复演替理论、传统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熵理论等角度论证了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演替理论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下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到产业结构演替的内在机制。新增长理论下许多学者讨论产业结构的内生演替规律,专业化和多样化的争论成为产业结构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以演化经济学为基础的研究为从争论走向融合提供了思路,成为了产业结构演替理论的前沿。本文拟在厘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范式演变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理论研究特色及其深刻历史背景做出相关述评,从而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产业结构理论研究范式转变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力,并讨论了当前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争论的焦点问题——专业化与多样化,最后指出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的提出有助于调和专业化与多样化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已成为翻译学发展的新增长点,也促成当代翻译研究的范式转换,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范式。生态范式开启了本体论、方法论、人本论与目的论等若干新的问题域转换,充分彰显了生态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在当代翻译研究中具有深远的范式效应:它消解了翻译研究的简单性思维模式,建构一种整体的复杂性思维模式;推进了翻译理论、翻译模式与翻译实践有效的方法论融合;对争论的分析和辩驳为生态翻译学的生态进路提供了有力辩护与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类型——直接通过科学数据分析进行科学研究并作出科学发现。科学界及哲学界就其是否构成新的科学研究范式、数据驱动型科学发现是否会终结科学理论、数据与理论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争论。但是,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还需要区分不同的学科和研究层次,并从认知角度从机制上说明数据在科学发现活动中的作用及其与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产业生态转型是一个创造新的人工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为产业系统创造一个新的范式,将人造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中,逐步实现由线性系统向循环系统转变.为此,通过利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产业生态转型的基本内涵、推进层次和推进结构;探讨并建立了产业生态转型的生态产业建设机制、循环经济建设机制、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机制和清洁生产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语言生态学"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传统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弊端,据此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并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建设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城乡统筹质量五个方面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与分析,探讨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本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说中关于城市的书写是城市文化变迁的重要记录形式。新世纪以来新创作的小说中,关于城市文化的建构,包括有建构于消费文化之上的城市物质奇观、现代思维与传统伦理的颉颃、城市灰色空间中的底层叙事、社会变革中的官场生态与环保书写等多个维度。在文学研究中,对城市书写的观照与研究应是进一步予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自然本体论"、"人文本体论"、"生态本体论"三个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又遭遇了现实的冲击。要实现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生态城市,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形成保障机制,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追寻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是构架城市低碳发展理论研究框架与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有效指导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一步。对指导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的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足迹理论、脱钩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投入产出理论等理论进行系统分析,为城市低碳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黄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黄石市具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环境、资源、空间等各种要素的制约,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黄石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黄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为:加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生态城市为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因为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而这一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也遵循着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生态位最优化原则,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原则,城市的生长性(演替性)原则,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原则,城市设计与自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联系着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同时城市道路空间组织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景观生态也面临着极大危机,如何结合城市道路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结构和生态过程是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焦点.论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化设计方法的研究,深入分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问题及其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城市。在当前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如何有效、高效地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一大难点。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入手,以崇明生态新城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对低碳城市的关注,现行城乡规划在一些方面与低碳时代要求还不适应。为及时转变我国城乡规划思维,首先解析了低碳城市内涵,即从生物层面与城市层面的类比分析解析低碳城市"内生型"低碳化;从现代技术手段和系统的城市管理体系解析"外生型"低碳化,进而从低碳社会模式选择、宽泛的低碳生态价值观和技术与环境的价值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导向的城乡规划目标和理念转变模式以及城乡规划工作视野拓展的变革要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资本理论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第一,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状态与社会资本范式有不谋而合之处。第二,社会资本提倡的对社区人的社会需求和作为社区生命共同体的重视有利于减轻中国学界被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毒化过深的危险,纠正社区居民行为选择的过分理性化倾向,在社区治理研究中恢复人本主义精神。探索社会资本在宁波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