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争论还较多,集中表现在生态旅游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高档旅游还是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区域还是可以包括地方文化区域等三个方面。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非生态化现象和"泛化"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将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混为一谈造成的。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旅游生态化"的辨析,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解答,并试图还原生态旅游的本意,探索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后现代旅游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其中渗透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后现代旅游的生态哲学理论对我国现代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它昭示着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走生态旅游之路;发展"稳态经济",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生态旅游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生态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化与生态旅游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旅游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生态旅游是适应人们生态价值观的转变,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变化,谋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生态性、责任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生态旅游建设包括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和审美生态四个层面,体现了生态旅游建设的生态复合性特点。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要在规划、认证、管理、法规和教育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绍兴旅游业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绍兴旅游业和打造绍兴旅游竞争 优势的对策: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竞争导向的市场观;二是整合绍兴旅游资源,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 运用资本经营,做强做大绍兴旅游业;四是正确运用文化遗产,用文化运作来唱响绍兴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对旅游者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的源泉,对旅游地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文指出旅游的形象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以形象为导向的第四阶段。深入分析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师爷文化和酱缸文化,得出绍兴旅游形象定位的文化底蕴,并以此为基础阐述绍兴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及方法,提出了以绍兴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形象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皖北地区重点发展的是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在战略层面被忽略。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等对皖北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与分类统计,结合皖北旅游发展的现状,对皖北历史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旅游规划一体化、景区景点旅游无障碍、产品联合营销、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保护等实现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运行对保护区景观环境、旅游资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项目和产品生态化设计、规范开发管理、整理和挖掘社区文化、开展生态教育与生态环境监测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镇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旅游城镇的开发和建设逐渐向主题化方向发展.兰亭是我国的书法圣地,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深厚,其所处的兰亭镇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在对绍兴兰亭历史文脉及旅游资源条件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选取书法文化为小镇旅游的开发主线,确立了"书法旅游小镇"的主题,并探讨了兰亭书法旅游小镇塑造与开发的主要措施,主张充分利用兰亭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近郊区位优势,打造以休闲、旅游、居住为特色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施行,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基于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现状提出的有效举措,符合湖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要加快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努力使民族文化旅游向生态旅游提升,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品牌化建设。通过深入湖北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措施,并例举了三个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