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曹勋为北宋末年慢词大家,其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融入了自我的人格精神和审美趣味,含蓄典雅,推动了文人词的雅化。内容上以士大夫的高情雅趣修正花间绮艳题材,以词言志,使词向风雅精神回归;艺术手法上以才学为词,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这些都与时代风尚、本人丰富的学识、艺术趋尚及其父曹组的创作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3.
刘璐 《南都学坛》2003,23(3):118-119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杰出的专业词人 ,他的词在雅俗结合的风格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而这一点 ,后人褒贬不一。多数论者只盯住柳词之俗 ,对其持鄙视、否定的态度。吴曾说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 ,浮艳虚华之文”[1] (P480 ) ;黄升称柳词“长于纤艳至此 ,然多近俚俗 ,故市井之人悦之”[2 ] ;王灼说他“浅近卑俗”“声态可憎”[3 ] 。因此 ,对柳永的俗词作一个重新理解是十分必要的。一柳永的俗词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俗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在雅词中 ,诗人总将抒情女主人公写成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她们多为一些深闺贵族…  相似文献   

4.
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间是明词发展的高峰时期,以陈霆、杨慎为代表的明中叶词人一方面深受"主情""主俗"之风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觉肩负起词体雅化的责任,在各自的词话专著中展现出矛盾复杂的词体观。雅俗兼并、交织碰撞,是明中叶词坛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曾勋在宋代历史上比他在文学史上的名声大.在靖康事变中,曹勋与宋徽宗赵佶等人一起被金人北掳,后奉密诏南还,又使金迎宣仁太后.在宋、金间奔波往来,颇为辛劳,表现了强烈的抗金复国,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是一位爱国志士。同时,曹勋又是较早地将出使金国中所见北方沦陷、人民痛苦的情形写入诗中的人,称得上是一位爱国诗人。但是,人们过去对曹勋的诗歌评价不高。然而,我们研读曹勋的诗歌,觉得颇有特色,决不只是象清人《四库提要》卷156《松隐文集》“提要”所说的仅仅“词来亦雅赠可观”而已。曹勋的七古,主要见于《松隐文集…  相似文献   

6.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缘于时代风尚、地域文化以及个人心性诸因素,曾经创作了许多俗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词的平民化、世俗化与散曲化的发展趋向.论其文学源流,则远祧敦煌曲子词,近师柳永、黄庭坚,既有承传,也有新变,大体形成了柔婉、明快二者兼容的俗词特色,进而对元代散曲起到了某种开启先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界上,基本确认了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歌者之词——诗人之词——赋家之词的三个发展阶段,词的基本走向是由简到繁,由俗到雅,由自然天成到雕琢安排。柳永在众多的词人中,可以说是处于第一阶段的歌者之词。柳永的出现,在中国的词史上无疑是一道闪电,是一声惊雷,冲决了北宋的词学观念。他以填词为生,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他深入到市民生活中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自制慢词长调,拓宽了词境,更新了词的气象,启迪影响了一代词风。一在文人创作上,柳永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前无古人,却后有来者,是为“…  相似文献   

8.
对于李清照的词,古今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浅俗、清新而含意深厚。说到浅俗,当词开始兴起时,调的语言就已具备了这一特征,宋代许多词人也都尝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如宋初的柳永就有不少大量采用民间口语而创作的词,遗憾的是由于加工不够,显得有些粗糙,有的地方也比较直露.李清照的词,同样也采用了通俗、明白易懂的语言,但经过词人的改造和加工,读起来让人丝毫不感到低得直露,浅得粗糙。可见李清照对究竟如何使用民间口语是有一定之规的.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诗的语言)“为了要做到清楚明白,在使用词汇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众多,李清照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故本文在对李清照咏梅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易安词对咏梅词这一文类写作空间的拓展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词人对咏梅词做出的独特贡献,品味其梅花词的“不俗”之处。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众多,李清照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故本文在对李清照咏梅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易安词对咏梅词这一文类写作空间的拓展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词人对咏梅词做出的独特贡献,品味其梅花词的"不俗"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10,30(4):28-31
对于曹操葬制存在诸多争议。曹丕黄初三年(222年)诏所透露的有关曹操高陵葬制的信息,也为相关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现在看来,高陵"陵上祭殿"确实存在。被称为曹丕"终制"的诏令被赋予传世之戒条的意义,当时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公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半公开的文件。不论魏文帝曹丕的本意如何,这一诏令所取得的宣传效应是明显的。我们以为这篇措辞严厉的文字值得注意的,还在于曹丕对于违诏"妄有所变改造施"的诅咒,体现曹操宣告薄葬的遗制,应当得以遵行。我们通过魏文帝曹丕"终制"的文字可以推知,如果他确实对于曹操"薄葬"遗令"有所变改造施",一定不会痛斥反薄葬行为是"愚俗所为",也不会自认"弃君于恶"、"爱以害亲"、"不忠不孝"之名,当然更不会使用"为戮尸地下,戮而又戮,死而重死"一类激烈言辞。很可能文帝黄初三年诏和文帝"终制"原本属于一个文件,也许统称为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诏"是适宜的。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则马端临注意到的"魏武父子遗令俱欲薄葬"就表现出了连贯性和完整性,其中所透露的有关曹操高陵葬制的信息亦有更值得我们确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聚仁是位有着多重身份的文化人,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鲁迅研究领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并不影响其成就的卓越。本文主要从作家所具备的史家眼光和研究鲁迅独到的见解两方面着手,探讨曹聚仁鲁迅研究的特点,以期引起大家对曹聚仁及其鲁迅研究成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魏晋以来,评论界对曹丕诗歌创作的评价普遍不高,不少评论家认为魏文帝得以立足中国文坛主要因为他的《典论.论文》,是以曹丕虽贵为帝尊,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不及其弟曹植和乃父曹操。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对曹丕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曹丕诗歌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人性化的、情感充溢的抒情性韵味,刚柔并济的风格和多工语又不失自然音旨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晚唐诗人曹松的生平与游历尚存疑问,《唐才子传校笺》和《曹松若干事迹补正》对此有深入研究,但也都还存在着疏忽和失误之处;结合曹松自己以及友人的诗作,再借助史书和地方志的记载,对其籍贯、游历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曹丕是因利乘便的一代帝王,即因袭其父所创伟业,乘汉室式微之便利而获得政权的一代帝王。他不仅在继承王位、以魏代汉、执掌朝政等活动中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华,而且在战争频繁和朝纲紊乱的情况下,起到了一位政治家应该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具有写实精神是建安作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之一 ,而在曹操诗歌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本文从曹操诗歌反映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展示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 ,来论述曹操诗歌的写实成就  相似文献   

17.
曹操高陵自2009年底被公布发现于河南安阳之后,引来各个方面质疑之声。究其原因是,曹操其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奸臣化,成为"奸绝"。因此,对于曹操墓的被发现,以及从中没有出土属于曹操本人的铁证文物,故而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此墓已被列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本人认为其中仍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考古学毕竟是一门近代新兴科学,需综合各类科学成果才能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合符历史真实,其中也更少不了用历史文献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当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吻合,这样的成果才没有遗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认知出发,探讨了曹操如何根据自己对社会角色基本现象的认知和社会角色本质的把握从而在斗争实践中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形象,以及他所认知的社会角色与他的事业、与他在汉末群雄中的地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