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七十年,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总领着浩瀚澎湃的文学潮流。整个新文学思潮的消长起伏,无不与现实主义主潮的潮涨潮落息息相关。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概念的“舶来品”在中国一开始便不是一个自足系统,在对现实主义最基本属性的认识中,也包蕴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歧义,廓清现实主义概念内涵的混乱状态,重新规范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属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主潮",对新文学起着推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与视野下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反腐小说表面的现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的现实主义追求,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而底层小说也因自身命名的争议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表达底层、采取什么叙事态度表达底层等问题的提出,使得现实主义叙事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削弱。只有分析与反思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困境,才能获得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真正写"现实"而非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处于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背景下的胡风、周扬和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态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独尊现实主义理论倾向,它是通过对浪漫主义的有效兼容、对现代派等非现实主义文学的彻底排斥、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无情批判等理论活动表现出来的。从实践上讲,这种倾向确立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理论上它却使现实主义在现当代中国陷入二难境地。这是理论家的悲剧,也是作者的理论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文学流程中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没落和现实主义的崛起 ,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历史选择。这种选择所导致的使命感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区别于欧洲的现实主义。西方文学的输入和传统文学的继承使中国新文学充满了对峙和张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实主义形态学视角认知中国新文学巨匠茅盾 ,探讨“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价值 ,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揭示茅盾作为此种文学形态典型代表的意义 ,由此确立其在文学史上无可置疑的领衔地位。  相似文献   

6.
对新文学三十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行观照和评析,是一个大而难的研究课题。许多文学批评家为此进行了不倦的思考,但真正站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学潮流之外作出冷静而客观的探讨之作还不多见,人们更为执着的是从意识形态。社会效应等方面去关注现实主义。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以下简称温著)一书就试图把自己对三十年来现实主义的阅读理解和现实人生体验引发到历史的沉思上来,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变化流程和考察它的历史命运。该著付出的这一努力,无疑能弥补现实主义研究的一些缺失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来。一…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杜甫、白居易以及元稹等人之文学观念的清醒延续,尤其是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文学主张对其影响深巨。但西方体验对其文学观的形成也同样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开阔了其阅读视野,深化了文学体验,丰富了理论储备,使其文学观念产生了新变和质变。进化史观、实用主义哲学、近现代欧美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易卜生主义”等丰厚的西方文学文化资源有效充实并强化了他早期所接受的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观,使之逐渐凝结成一种中西连通、古今交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在新文学的初创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在中期后阶段即已得到确立,然其全面的发展和成熟,则是在后期逐步完成的.抗战文学运动的兴起,把作家和理论家们的视野,牢牢吸附在民族危亡的严酷现实里,文学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密切。这不仅大大强固了人们只有现实主义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观念,坚定了文学上的现实主义路线,同时也进一步激发起人们研讨现实主义的理论热情.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长期作为一种主流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被提倡,同时也具有改造与重塑作家的世界观、美学观的特殊意义。它的根本指向是关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新文学形态的构想。虽然冠以“现实”之名,“主义”才是根本,它包含着鲜明的理想色彩乃至乌托邦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取代是必然的。当代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规范机制,通过日趋严格的典型设计和题材规划,实际成为了文学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学的悲剧理念,《红楼梦评论》带来的对《红楼梦》的悲剧性现实主义的认知对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倾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新文学的作者们从中借鉴吸取了创作动力,奉献了新一代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建设时期,"浙江潮"的贡献突出地反映在基于新文学建设的理论自觉性,担纲组建新文学社团,创建新文学文体等方面,显示了新文学建设的开山之功.这是浙江作家创新精神的生动展示,是地域文化精神的又一次生动张扬.  相似文献   

12.
进化论在近代传入中国时,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新文学先驱们的救亡情结使得西方进化论的渐变思想发展成了近代中国"单向直线的一元整体思维".在这种新胜于旧、"后胜于今"的思维模式之下,五四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文学都染上了浓重的激进色彩,其中文学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作家到作品,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都能感受到新文学激进昂扬的主旋.  相似文献   

13.
论浙东乡土作家的文化意识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作家群体,二十年代浙东乡土作家的文化意识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他们都先后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受过外来的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并最终都以信奉马克思主义为归宿。在文学上,他们则呈现了一种开放的多维取向。在主要信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同时,也不排斥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而他们作品所表现的浙东人顽强抗争的思想则承传了浙东先贤刚强气节、爱国为怀的品德及越文化反传统的批判精神。他们文化意识的特点是激进性、多元复合性和相对的浮浅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依据作者主编的<浙江20世纪文设作出重大建树的浙江作家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卓越贡献,探讨其建构文艺新格局、引领文艺主潮及其创作提升左翼文艺品位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日益窘迫的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代文学怎样才能走出低谷 ,再度繁荣是广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正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文学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以启示 :文学应回归本位 ,成为纯正的艺术 ;作家要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文学创作要坚持现实主义传统 ,反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国家应该扶植高雅文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新写实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探讨了作家如何成功地领引当代文学的发展和认知策略。在当代中国多元思想的整合中,面对中国文学“无主题”的困惑,作者试图分析并提炼新世纪进步文化的人性内涵,为领悟欣赏当代意识的中国文学,洞开了新的审美向度和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7.
借助杰姆逊.弗雷德里克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框架,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分别看作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在文学上的相应表现,分析各个时期各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分析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物内心的隐秘,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为既解构又建构。  相似文献   

18.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把欧洲现代文学与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相结合,又不乏后现代怪诞式因素的独特综合演绎。其文学作品顺延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但不是简单继承,而是不断创新建构。"魔幻怪诞"的创作手法及"神话"原型母体的艺术渗透,使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小说开始普遍地转向当下的乡村现实,关注乡村苦难,但在无节制的苦难叙事当中,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已逐渐被异化,真正的乡村现实反而遭到遮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作家仍坚持艺术创作上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意识,为我们呈献出富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品,并为文学正名。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南洋时期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加强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地位,提高了马华文学的创作质量。郁达夫的文艺实践活动,为马华文坛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留下珍贵文学遗产,促进了当地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