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参与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本途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课程参与研究,具体体现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决策能力.研究大学教师课程参与理论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大学教师课程参与中存在问题的理性分析以及对大学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对策的思考,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具有目标的针对性、决策的民主性、内容的开放性、情境的互动性等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要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其课程开发意识;发挥教师潜能,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优化其课程开发过程。教师要具备确定校本课程目标、编写校本教材、评价校本课程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决策扎根于教师自身的课程实践,通过教师对课程问题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实现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治,因而成为教师专业自主的一个有效途径。课程决策不但为教师专业自主提供了实践空间,而且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得到彰显;同时,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自主能力也在课程决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决策是一种存在于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公共性行动。在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公共理性、公共协商、公共制度三种公共表征。具体而言,公共理性是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性基础;公共协商有助于教师课程决策共识的达成;公共制度是教师课程决策的保障。学校公共生活中教师课程决策的实现需要唤醒教师的“公共人”意识;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推动教师课程决策的公共参与和协商;建立教师公共意志表达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当下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一种现实需要。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课程决策贯穿于幼儿园课程运行的全过程;教师课程决策主要从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两个层面展开;教师课程决策的方式通常以直觉决策为主;教师课程决策主要受其自身知识和信念的影响。基于上述特征,为确保幼儿教师课程决策的成效,应进一步通过赋权来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体作用,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多种资源与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体现学生、学校和社会差异性等特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协调好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积极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解决好课程的兴趣性和学术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程决定是教师在特定的、由影响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多元决定的课堂情境中的呈现.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研究教师的课程决定,不仅适切而且必然.以现象学还原的方式进行反思认识到,我们应当避免课程学研究中的机械论、唯理论等先入之见对当今教师课程决定产生影响,澄清教育现象学的观念,这对研究教师课程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研究项目中的案例证明:以教育现象学的视角探究教师的课程决定,意味着必须回归课程决定本身.教育现象学视域下的课程决定具有如下特质:教师实践智慧是课程决定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人格特质决定了课程决定的品质;教师的课程决定是非连续性的、动态的、偶发的;教师关于课程决定的知识是融于教师自身的、知行合一的敏感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栽体,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的效果,进而决定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课程结构失衡、课程类型单一、课程内容割裂等问题.应采取积极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策略:树立研究反思性、实践创新性、终身全面性、理解对话性、关心尊重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新理念;深入研究并遵循教师教育课程逻辑;优化课程结构,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有特色"的价值取向;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程决策对于新课程实施成效起决定因素,因此审视新课程下教师课程决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变革的路径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方向。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课程决策的经验取向、唯知识传递为主的取向、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决策的依赖方面。实现教师课程决策的变革可以从加强课程政策的保障、变革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课程决策能力、更新学校文化、构建课程决策的支持系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对人的改革,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改革的精神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必须形成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专业技能;新课程下的教师还必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转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权利,他们从课程实施的听令者逐渐向课程领导者转变,成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引领者,进而推动课程的改革。具体来说,教师课程领导是通过平等合作探究分享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以期革新学校课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课程领导是一种团体领导,并不是一个人进行决策,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特点,受教师因素、幼儿园因素及社区和社会因素等若干情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情境因素的繁杂性和动态性,教师课程决策情境产生了不确定性特征,教师要适应决策情境的不确定性并做出有效的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年,我国研究者对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课程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实践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升策略等方面。研究者认识到教师课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其展开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积极推动了教师课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但是,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研究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对象窄化、理论创新滞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综合性、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等特点。改革并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形态有利于基础教育师资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未来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技能、能力和专业情意的互相转化。教师教育专业实训课程主要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特长活动课、专业体验课、专业研究性学习课四种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课程改革的教师积极性调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课程改革最终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性不高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师资培训滞后、教师学术能力不足、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要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加强师资培训与培养,建立立体的课程管理模型,依托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管理,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它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习指导能力、组织实践活动能力与个性化评价能力在教师素质中较为重要。为了培养高师生相应的指导能力,建议高师的课程结构中增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论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行动.基于专业教师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对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关系,分析目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研究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路径.专业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伴观摩是同伴问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反思和共同发展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体现了良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在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中有效实施同伴观摩有利于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利于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意识、知识结构以及合作、研究、反思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都在经历重大变革.强调学科专门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凸显 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做到授受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等,体现了两国教师教育“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相结 合的共同价值取向.选取法国巴黎高等教师教育学院(ESPEdeParis)、克雷泰伊高等教师教育学院(ESPE deCréteil)和我国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渤海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特别是课程结构 进行比较,对它们的教师教育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展现两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结构现况,促进两国 教师教育改革经验的交流,并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