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和杂文大师的鲁迅,实际也是纪实文学大家。他的纪实创作不但几乎占其全部创作的一半,而且也体现出“主体虔敬”“题材庄重”与“守真求实”等特色。他在这方面所开创的传统,与其小说、杂文等一样,不但为中国现当代纪实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给后世以深远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鲁迅精神在当今纪实“大文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纪实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构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影视创作中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纪实倾向,它表现在被吕新雨命名的“新纪录运动”纪录片创作中;在一些“纪实”性电影故事片;更多的体现在许多电视台制作的大量“纪实”类电视节目中。这些作品体裁样式、表现形式、手法、内在规律各个不同。但是它们却共有一种“纪实”观念:那就是对过于明显建立在观念上的主观真实的否定,希望去除人的主观介入;对原生态生活本身的强调和重视,力求忠实表现原生生活本来的状态和流程;并在技术上充分利用摄影机(摄像机)记录客观现实的能力和一些具体的纪实手法试图达到一种对原态生活的“纯记录”;实现对“真实”的承诺。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种纪实倾向就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是在宣称其具有一种不可能获得的特质,以期获得一种普遍的叙述合法性,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后现代文化的怀疑倾向。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瓦解“真实”和普遍合法性的迷雾,不但在影视具体的制作手法上,而且在“真实”和“纪实”观念认识上获得了解放,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3.
章罗生 《东方论坛》2023,(1):24-38+2
陈廷一纪实创作的数量、畅销与影响等位居当代中国作家前列。题材选择的重大与独特,文体形式的多样与创新,人物再现的典型与鲜活,描写方法的生动与通俗,是他传记创作的总体特色与风格内涵。而贯穿其报告创作始终的,是他鲜明的家国大爱、深沉的责任担当与崇高的浩然正气。他之所以没登“大雅之堂”、在文学史上无地位,主要是因我们屈从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纯文学”“话语霸权”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创新性发展”,正视“纪实时代”的“大文学”现实,重视对陈廷一等纪实大家的研究,从“大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更新观念,挑战传统,重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变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雅俗共赏”“双翼齐飞”为纯文学、通俗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虚实互补”“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4.
新闻审美以新闻的真实美为其核心组成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立于大众文化背景之下的众媒体纷纷借纪实化的报道手法为延伸自身的优势和生命力进行探索与尝试。发现真实与开掘真实是媒体主动的理性审美价值取向与受众客观的感性审美需求暗合纪实化报道手法之特征并在媒体经济运作逐步市场化、独立化基础上双向选择的必然结果。本文着眼于纪实化报道产生的宏观、微观动因及其应用误区 ,从新闻审美机理层面论述了发现真实与开掘真实的审美内涵 ,揭示了它与报道纪实化要形成有机互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对纪实文学已有所研究,但是,其研究还是肤浅的、片面的,至今没有人从当下读者最喜爱,社会影响最大,以《知音》、《家庭》和《华西都市报》、《南方周末》等为代表的"特稿"身上发现纪实文学的累累硕果,没有人把史记学与当代纪实文学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也没有人从当代文学体裁分类角度探寻纪实文学的价值,更没有人将纪实类文学提高到与虚构类文学(即"纯文学")同宗同源、平起平坐的地位,从而得出在21世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纪实文学取代虚构文学、中国文坛将全面进入纪实文学时代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6.
虞初体小说是明清文言小说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它既非“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也不是老老实实地按照时序纪实,而是抓住具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来凸现所迷对象的主体性格特征。它最大的特点便是用小说笔法将真实的故事写得具有“传奇性”。这类小说纪人、纪事之作均有,但纪人之作更具审美价值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在既有文学的历史中 ,纪实文学与虚构文学的地位不相匹敌。在传统文论的“文学”概念中 ,纪实文学也处于缺席状态。纪实文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归位”应首先从“叙事”着手 ,即遵从故事、本文和叙述三要素优先的原则 ,然后才是“虚构”与“纪实”之分。纪实文学作为“叙事纪实文学”,与“叙事虚构文学”相比 ,最能体现“摹仿—再现”的美学精神。其三种主要文体的相对年轻性 ,则孕育或已表现出非凡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纪实文学由80年代中期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开其端后,到90年代形成纪实文学热潮:继1993年前后的“毛泽东热”后,又有各出版社争相出版的大型纪实文学丛书,如新中国纪实丛书、二战纪实丛书、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回首20世纪纪实丛书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等等。这些丛书多的每套达20多种,少的也有好几种;同时,也出现了以写纪实文学为主的作家如权延赤、叶永烈、邓贤、郭小东和张步真等。然而,纪实文学究竟是一种什么体裁?其性质和特点如何?它与报告文学、传纪文学和通俗文学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似乎很少有人去考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许多纪实文学作家、理论家坚持自然主义真实观 ,表现在 :强调实录生活 ;无需想象和虚构 ;不必遵循典型化的原则 ;在创作中主体不介入、无评价等。出现这种现象 ,固然与“纪实”题材和时代的“务实”、开放有关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自然主义的一些理论同样符合创作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略介绍了清代浙东著名史学家邵晋涵的生平,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其“史以纪实”的史学基本思想和一些独到见解,认为他的观点科学明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得到文友谷峰同志所赠他新出的《太原解放接管纪实》时,想到的只是“随便翻翻”。可这一翻,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从头读到了尾。这本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洋洋26万字的纪实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的广泛和厚重,还是体例章法的别致和新颖,以及行文用语的新鲜和通俗化方面,都有不小的突破和独创。不仅可信可读,而旦做到了可存和可鉴。 可信与可读。作为纪实文学,首先是历史的真实,达到“信史”的要求。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能够引人入胜。就太原解放接管题材而  相似文献   

12.
纪实美是摄影艺术独具的美学品格。但是 ,纪实性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摄影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 ,“情”与“景”的结合。摄影艺术的真实是“双重的真实”。典型化是一切艺术美的核心 ,也是摄影艺术美的核心。摄影艺术典型化的基本方法是选择。决定摄影艺术美的 ,还在于摄影作品要有形式美。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有特有的组合材料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刑事诉讼法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标志着诉讼合作模式在我国正式确立。有别于传统对抗式诉讼,合作式诉讼模式下,控辩双方由对抗转变为合作,检察机关主导认罪认罚程序,诉讼重心由审判阶段转移至审查起诉阶段。控辩双方合意削弱了法庭调查,法庭审判成为“确认式庭审”,案件真实更多体现为控辩“合意性”,即合意真实。合意真实的诉讼观念蕴含了被告人主体理念,体现了对司法效率、司法权威和协商正义的时代价值追求,具有正当性基础。因对抗与合作二元诉讼程序变革,诉讼真实观应从传统一元的实质真实观向实质真实与合意真实并存的二元真实观转变。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纪实影像的生命。但是,在纪实影像的创作中,失真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当前纪实影像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一是前期拍摄中,为影像完美而失真,违背真实原则;二是后期制作中利用数字软件篡改,纪实影像艺术化,导致诚信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纪实观念、行为、监管、处罚等方面加以强化,防止纪实影像失真泛滥,确保纪实影像真实。  相似文献   

15.
备受争议的纪实摄影定义命题已经没有讨论的意义,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纪实摄影的属性。在外在属性"介入性"和内在属性"真实性"的互动共生中,可以看到真实并未被篡改,介入不等于干扰,以观看的方式进行记录,完成了纪实摄影以介入的形式表达真实的特质。真实在这里得到了延伸而不是曲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纪实作文是“课标”所划分的两大类作文之一。何谓纪实作文?记实作文就是写孩子们周围真实发生的生活,记述的足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不难体会,“真实”是纪实作文的生命,但遗憾的是,现今小学生虚假怍文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现实主义视觉样式,在其“写实”技术的帮助下坚持来自现实、贴近真实、反映现实的发展方向,它与现实主义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都源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感召.同时,纪实摄影的工作方式——客观记录加主观选择,以及现实主义的批判性都要求其在一系列选择和表现中体现自己的立场和情感.本文试图从纪实摄影对现实主义超越的角度出发,运用作品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阐述纪实摄影的表现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党史纪实文章的可读性 ,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在写作手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活动的描写要与人物的言行相一致 ;细节的描写要将历史的真实同艺术的真实相结合 ;运用“T”型写作方法 ,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些背景材料与人物介绍  相似文献   

20.
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实文学是一切非虚构文学的总称 ,包括纪实小说。当代纪实文学体裁有的是对传统文体的继承 ,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纪实散文 ;有的是新的文体创造 ,如当代纪实、历史题材纪实 ;纪实小说比较特殊 ,它是一种尚有争议的文体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