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活跃着三位湘中籍作家 ,他们是谢冰莹、成仿吾、蒋牧良。谢冰莹以其坎坷经历和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 ,成了文坛上著名的“女兵” ;成仿吾高举文艺批评大旗 ,在文坛上掀起了一股股旋风 ;蒋牧良则以小说著称 ,其创作具有鲜明的讽刺艺术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评论界对他们有一些研究 ,但很不够 ,且不成体系 ,也欠深入 ,特别是对谢冰莹的研究 ,几乎是一个空白 ;把三位作家放在湘中地区这个文化背景下 ,从他们不同的创作道路、创作特色中探索出一些共性来 ,更是前所未有。李夫泽同志的专著《湘中现代作家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谢冰莹,原名鸣冈,又名谢彬,1906年9月5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大回镇谢铎山村(现属冷水江市),2000年1月5日,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谢冰莹早年曾与陈天华、成仿吾被誉为湖南新化"三才子",谢冰莹以散文作品在当时名扬天下,她的<从军日记>一出,便引起文坛轰动,被译为数国文字传扬海外,美国、日本还将其选入中学课本,而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一面世即成为畅销书,当时进步青年是"人手一册".谢冰莹以"女兵"形象奠定她在文坛的地位,罗曼*罗兰曾称赞她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女性".但由于谢冰莹的几次婚变、与"左联"关系、1948年应聘去台湾等各种人生经历和历史因素,使得中国大陆文学界在长期以来,一直有意地忽略了谢冰莹这位文坛巨匠.湖南娄底师专中文系副教授李夫泽先生作为谢冰莹的家乡人,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近年来,李夫泽先生在掌握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以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专注开始"谢冰莹研究",现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谢冰莹因历史的原因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李夫泽先生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真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女性散文家-谢冰莹,让我们能站在新的历史面前,以现代的眼光和姿态重新审视和评价谢冰莹.李夫泽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大陆关于谢冰莹系统研究的空白,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新发掘和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李夫泽以系列论文的研究成果,初步完成了对谢冰莹的文学价值的整体概述,他的这一学术成果也因此获得"娄底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这一开创性的科研必将丰富中国大陆关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多层次性和多视角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作家大"下乡"的时期,乡土作家蒋牧良用亲切的方言土语,质朴的民间歌谣,激活了湘中独特的风俗人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蒋牧良记录着湘中一段历史,历史也记录下了蒋牧良.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月 5日 ,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蜚声文坛的“女兵”谢冰莹女士 ,在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后 ,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 ,享年 93岁。谢冰莹的逝世 ,是继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老宿相继辞世后 ,又一位老将的离去。谢冰莹出生于湖南冷水江铎山。这里风景优美 ,园林甚多。谢冰莹的旧居叫“守园” ,是扩建于明朝古道上的一处图书馆式的园子 ,园子里曾藏有两万多册典籍。在“守园”的附近 ,有“务本园”、“怡怡园”、“桂花园”、“式园”、“植本园”、“有心园”、“庐陵园”、“作新园”、“乐宜园”、“谷园”等十多个…  相似文献   

5.
谢冰莹,现在的年轻一代觉得很陌生,其实,在现代文坛上,谢冰莹的经历和创作曾产生过很大的轰动效应,她的所作所为仓招致了一些人的非议,特别是她1948年去了台湾,使得她的作品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评价。谢冰莹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因而殊为人知。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在回顾总结本世纪文学之时,谢冰荣才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谢冰莹原名鸣冈,字民宝,又名谢忱1906年9月5日生于湖南新化县大回镇谢锋山村(现属冷水江市),其父是清朝举人,能文能诗,做过二十年新化县立中学校长,博闻强记,学生们都称他…  相似文献   

6.
打开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卷帙,你会发现一支湖南作家组成的浩荡的文学大军,他们以其独具的艺术个性,从水势湍急峡深滩险的沅水边,从湘西湿漉漉的之字形小道,从鬼斧神工妩媚狂狷的金鞭岩下,从楼台悬空屋檐飞翘的土家吊脚楼上,从石达开的兵士张贴过“均贫富”告示的麻石小街,从米豆腐飘香的“芙蓉镇”,从爬满青藤的古老木屋……自信而稳健地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他们是黎锦明、孙俍工、彭家煌、丁玲、袁昌英、白薇、谢冰莹、沈从文、叶紫、蒋牧良、张天翼、周立波、康濯、古华、韩少功、何立伟、莫应丰、彭见明、谭谈、聂多森、残雪……面对着这支名符其实的“湘军”及其构筑的文学世界,不能不使我们惊叹这片土地的神奇!  相似文献   

7.
谢冰莹早年曾参加北伐 ,她的成名作《从军日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表现了对妇女命运的特殊关注 ,塑造了革命女兵的光彩形象。谢冰莹前期作品呼应着历史的脉搏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其中以纪实性作品成就最高。善于真诚地坦露自我感情 ,是谢冰莹创作艺术个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妇女解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也是现代以来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是反映现代妇女解放问题的代表作。它的最大特色是凸显了“女兵”身份和“女兵”意识。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一个弱女子如何蜕变为一个刚强女兵,不但砸碎包办婚姻的锁链,还成为积极的革命者。它张扬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和参与社会工作意识,建构了一条女性通过参加革命工作获得解放的道路。但从妇女解放的终极目标和作者自身的婚姻现实来看,这条“女兵”道路有熠熠闪光的一面,也存在“雄化”女性、忽视性别差异和常态生活下的婚姻经营之不足。重新审视谢冰莹自传,能为当代妇女解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谢冰莹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冰莹在“五四”大潮冲击下走出湖南新化偏僻山镇 ,在包括世界文学名著译作在内的新文学影响下成为作家。在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 30年代她两次留学日本 ,与日本文艺界的交往 ,使其创作受到日本文学的明显影响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宫本百合子以及林芙美子的创作因素深深渗入谢冰莹的创作之中 ,这是谢冰莹主体期待中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纵观夫泽先生的谢冰莹研究,在搜集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尽其最大努力地使作家谢冰莹的人格与心路历程、作品的风格与价值全方位地从现当代文学史中凸现出来,从而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新发掘与定位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湘中作家蒋牧良清醒地审视了自己脚下的土地,深情凝眸于故土家园,他的作品深广地反映民生忧痛,揭示社会黑暗.本文力图从揭露残酷的阶级压迫、展示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人性的变形扭曲,呼唤人们的觉醒反抗等四个方面对蒋牧良小说的思想内容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2.
谢冰莹与“左联”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谢冰莹长期被文学史所忽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后来同左翼文学阵营疏远。[1]谢冰莹同“在联”的关系老何?本文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略作说明。(一)1929年,正当谢冰莹在上海处于贫困、饥饿之际,她收到了三哥从北平的来信,要她去北平报考女师大。经过一段踌躇之后,她于5月30日同符号等登上了北去的海轮。起初,住在河北省妇女会,一星期后,搬到《民国日报》社和陆晶清合编副刊。可是仅两个月,刊物被禁止出版。她又回到妇女会住,准备考学校。由于生活不安定,她的考试成绩极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月5日,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蜚声文坛的"女兵"谢冰莹女士,在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后,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享年93岁.谢冰莹的逝世,是继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老宿相继辞世后,又一位老将的离去.  相似文献   

14.
提到乌克兰的伟大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就不能不想到“谢甫琴科诗集”。 二十年代初,从茅盾主编的在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的“俄国文学研究号”上,我才知道了乌克兰的诗人谢甫琴科的名字,读到了他的诗《遗嘱》。到1935年我作为《大公报》驻苏记者,到了莫斯科。七·七事变后,我回国参加抗战,先到了乌克兰。我从1937——1989年曾九次到过乌克兰,这是第一次。我首先寻访了谢甫琴科在首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个叫《乌龟改名》的故事,说的是乌龟不满意自己的名字,请龙王为它改名字的事,龙王见它劳苦功高,赐它一个叫“海中王”的名字。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讲故事的人说:“你们把‘海中王’倒念一下会更有意思。”这时,听故事的人才恍然大悟:“海中王”倒念不是“王中海”吗?原来,听故事的人中有个叫“王中海”的。小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有趣,于是,就“海中王”——“王中海”式地模拟起来,殊不知,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模仿,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一种尚未被名家认可的辞格——倒文。  相似文献   

16.
成仿吾年谱     
一九六六年七十岁三月:在高教部济南会议上谈贯彻“七·三”指示等问题。四月:在山东大学校庆纪念会上号召全校人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六月底:山东大学“文革”办公室重印了成仿吾《关于教育方针的报告》、《在中学、师范校长学习班上的报告》,发给全校人员讨论。成仿吾开始受批判。七月后:全校人员对山东大学党委及党委书记成仿吾展开辩论。成仿吾开始靠边站,挨批斗。一九六七年——一九六八年七十一岁——七十二岁这期间,山东大学有些人认为成仿吾是好干部,有些人则认为应该打倒,两种看法僵持不下,成仿吾遭受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17.
乌镇风情     
我到过温州的芙蓉古镇,领略过安徽歙县棠樾古建筑群,欣赏过江苏的周庄风情……在阅读过谢冰莹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后,就一直向往着能到这样的水乡去走一走。今年国庆,在妈妈的安排下,我终于有机会走进江南水乡乌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从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在初步总结所尝试的改进视、听、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和理论探索,以期在理论指导下更自觉地灵活多样地加强听说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位置及作用,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视听说”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听力训练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重点”的互动式训练模式,以说促听,以听练说,听说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围绕“日记文学”的相关话题,郁达夫、鲁迅、林语堂、谢冰莹等人为代表的民国作家展开了多年的争鸣和讨论,初步建构了他们关于“日记文学”的理论。真中见真和尽有文艺的趣味是日记文学的两大特征。日记能成为极具特色的文学分支,与作者对社会的观察视角、记录内容、叙写目的、主体素养等有极大关联。读者爱读日记,主要是源于他们好奇的天性和趣味的追求;就具体情况言,古今读者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娱乐广场     
故事斋徐锡麟借镜教人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早年曾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过副校长。在此期间,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且很讲究方法。有一次,一位衣着考究的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徐锡麟知道后,把这个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平静地问“:你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