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6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并行性中介模型和纵向性中介模型探讨大学生社会目标、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且道德推脱得分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2)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在其社会目标和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调节作用;(3)道德推脱在大学生社会目标的发展和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4)大学生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相互影响。依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道德认同、乐观主义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方便取样并使用道德认同量表、大学生乐观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260名大学生施测。 结果发现:相关分析显示,道德认同、乐观主义与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得分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乐观在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81%。 认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塑造不但可以通过提高个体道德认同水平,也可以通过增强个体乐观人格特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方法:采用Aquino和Reed(2002)编制的道德认同量表和自编一般背景问卷随机测量在校的786名大学生。结果:(1)大学生内隐道德认同显著高于外显道德,大二学生道德认同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学生干部的道德认同高于一般同学;(2)大学生道德认同在性别、文理专业、生源地均无差异;(3)班级角色、专业、年级与大学生道德认同(含内化道德认同和象征化道德认同)显著相关,且能够预测道德认同。结论:大学生道德认同水平总体较高,但道德知行脱节现象严重,可以通过特定主题的道德训练策略,或从年级特征、学生组织、校园氛围、社会活动角度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育策略来实现对大学生道德认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的道德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结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IT2和MJT量表为计量工具,在成都市的4所高校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中国高校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4所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总体状况令人乐观;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和父母职业有较弱相关,和家庭居住地方没有显著相关。为此,高校要在科学评价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基础上,提高教师的道德推理水平,关注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环境成因,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促进大学生道德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410名学业不良或在校有打架斗殴行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道德动机在道德判断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与道德判断、道德动机相关显著,反社会行为与个人利益呈显著正相关,与维持规范、后习俗水平、公民意识、无私和道德同一性呈显著负相关;(2)在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预测中,大学生道德判断预测力高于道德动机预测力,其中个人利益在预测个体反社会行为上占主体成分;(3)在道德判断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道德动机起着部分调节效应.文章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预防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城市矿产开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打造“无废城市”的重要抓手。从产业链脆弱性视角构建协同治理影响城市矿产开发不良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借助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312份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回归分析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协同治理的协同主体素质、协同结构质量和协同机制效力三个维度对城市矿产开发不良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效应;动态协同能力在两者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协同感知力、协同适应力和协同恢复力三个构成维度在两者关系中产生显著但程度有别的部分中介效应;协同氛围在协同主体素质与动态协同能力间产生负向调节效应,在协同机制效力与动态协同能力间产生正向调节效应,而环境不确定性在动态协同能力与城市矿产开发不良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这些结论揭示出协同治理解决城市矿产开发不良绩效问题的内在机制,为提升城市矿产开发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网络道德的内涵、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治理路径等.但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既是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治理亟需突破的课题,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社会退缩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分别采用社会退缩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588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并使用潜变量建模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父母心理控制的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社会退缩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父母心理控制会通过影响子女的社会退缩水平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道德推脱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道德推脱问卷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道德推脱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道德推脱的总体水平较低;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是否学生干部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得分上均有显著差异。高校应继续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一项重要的持续的工作,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某高校随机抽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在负道德心理中属子无知心理者为46%;从众心理者为36%;侥幸心理者为13%;反叛心理者为5%。通过对这些负道德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出:无知心理主要是道法教育问题,目前道理教育尚存在一些“盲区”;从众心理主要是道理管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侥幸心理主要是道德成本问题,如果负道德成本过低,那可能使非道德行为人有恃无恐;反叛心理主要是道德示范问题,必须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在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根据这些调查和分析,作者认为迈德建设要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具体在大学生遣德建设中应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特之以恒的严格管理,使具有外在强制性特征的道德他律性,逐步转化为具有内在自觉性的道德自律性.  相似文献   

11.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不是并列关系,自治是法治和德治所追求的目标,法治是自治和德治的保障,德治是自治 和法治的基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强化党的领导,立足自治体系建设目标,推进 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使得自治、法治、德治协同作用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某省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为目标对象,通过半结构访谈法,探讨了大学生眼中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本质的认识不到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对导师和学生的教育与培训,以使双方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核;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规章制度,以使其充分发挥实效;减轻导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以保证导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以“学会关怀他人”为核心,重视对师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构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从价值理性出发重构关怀型的德育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在“双主体”关系上的平等交往;引导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和教学中回归生活世界,创建关怀型互动情境;加强高校教师关怀能力建设,以师为范,为学生树立关怀榜样;寻求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实现高校师生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15.
制度与人格相互构建,行政人格的生成与社会治理制度密切相关。在传统的权制和法制模式中,由于相应制度中伦理道德的“等级化”和“虚无化”,行政人员分别被塑造成依附人格和工具人格。随着服务型政府从理论走向现实,社会治理发生了重大转型,道德被重新凸显,德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进而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也只有在德制中,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才会得到普遍性的生成和自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师德问题的治理虽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从宏观的政策层面看,同样需要遵循师德政策的逻辑,即合于师德政策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师德政策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就师德规范的体系而言,师德政策具有层次性;(2)从"政策群"这一角度出发,师德政策涉及多维主体。正确评估我国当前的师德建设状况和合理规划师德问题治理的政策路径,需要以遵从师德政策的这两个特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本科教学探析:衍进、内涵、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为核心的研究型本科教学,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是个巨大挑战.营造研究型教育环境、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课程联系、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调整教师评价体系等措施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项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书院主要有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词章为主的书院,以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为主的晚清西学书院等四种类型。清代各类型书院在办学宗旨上都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具体教学制度也充分体现道德教育功能。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诸多的启示:要注重发挥我国传统经典文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者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发挥礼仪仪式和规章制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