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我国,社区一直是国家权力机构实现管理和控制社会的一个重要剧场.以社区为单位的共同体始终无法置于总体社会的运转与变迁之外,社区营造也始终没能脱离社会改造的阈限,作为源于公民社会的社区镜像,始终反映出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市场的嵌入使社区进入市场化运作的逻辑,市场经济提供了另一种重构社会剧场的理想类型.反思和重新检讨中国社区建设的整个历程,可以发现,国家权力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难以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复兴和繁荣,那么,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现代社区如何营造?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多样性体现在两方面: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主体文化群体对待处理少数人的态度与政策问题.认识和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构成特点对认识当今世界各国多民族、多文化国家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在其演进的历史中形成了相应的文学传统.在现代理性精神的烛照下,经过对传统经验的选择与改造,实现对传统的承传与超越,中国现代女性作家逐步形成了体现新的文学价值观念的新文学传统.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新传统的建构,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其一,女性自我表现:从自叙传到“精神创造传统”;其二,性爱书写和文化/人性层面的现代转型;其三,创作方法上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写实传统.  相似文献   

4.
孙磊 《天府新论》2022,(1):52-61
对20世纪有关“家国同构论”各种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是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关键,也是重建以“家”为方法的现代中国国家理论的根本。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以家国关系为根本问题,以中国周代国家理论构建为核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亲亲与尊尊的张力,思考家国文化如何通过调和亲亲与尊尊维系中华政治文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国家理论构建如何返古开新。作为宗法意义上的“家”体现了以亲亲为本、以尊尊损益亲亲的“齐家”文化。从“宗统”到“君统”体现了以尊尊为本、以家拟国的治国文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体现了封建制中家与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复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命运"或"中国向何处去"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的时代课题.这个问题是与"儒学的命运"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且集中突出地体现在它与五四运动的深刻的内在关联之中.没有中国的崛起就没有儒学的复兴,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在特定层面上、比如在制度层面上是合理的;同时,没有儒学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崛起,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某些"全盘"反传统、反儒学是偏激的、错误的.儒学的复兴是必然、应然而实然的,因为这是"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的内在要求;不过.复兴的儒学并不一定成为一种刚性的政治化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柔性的社会化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对前者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景书写虽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但是长期以来对风景的认识却一直停留在文学作品简单的点缀层面上。到了近现代,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20世纪初期,风景书写成为批评者一再强调的文学要素,同时风景书写也被认为是白话文学优于古典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当代,这种意识进一步深化,风景书写极大程度地参与了中国小说现代品格的生成,风景书写除了具有叙事学意义,还被挖掘出各种文化阐释功能。而挖掘现代小说风景书写与旅游文化的联系,无疑拓展了风景书写研究的广度。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与西方的冲突由来已久,从文化角度看,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在意识形态层面,体现为伊斯兰国家观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冲突;在传统文化层面,体现为伊斯兰的独特属性对西方文化的抗拒;在社会心理层面,体现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8.
革命话语的转换使得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又一次成为社会的主流话语.本文从文化与历史演变关系介入,揭示出《白鹿原》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省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文化颠覆和精神虚无的状态;另一方面,揭示在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救赎过程中,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话语存在的深刻矛盾,并指出小说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启示我们找寻真正的实体性的历史意识,重新开始“讲述”关于“我们民族命运”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董希文 《学术论坛》2005,(1):160-164
在后现代社会中,视觉转向成为必然.就逻辑层面而言,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形象对语言中心论的反叛与颠覆;然而就社会层面来说,它又是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在文化上的必然表现,由此导致视觉文化具有商品性质.在当今社会,视觉文化影响着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观近年来我国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研究 ,在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存在多种说法。本文认为 ,由于当代的“伊斯兰现象”波及范围广 ,涉及社会各层面 ,形式多 ,因而对于伊斯兰世界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现象” ,还是使用“伊斯兰复兴运动”这一术语较为妥当。对于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形式划分 ,从国际和国内的角度看 ,可以分为国际层面的伊斯兰复兴和国家层面的伊斯兰复兴。对于伊斯兰国家内部的伊斯兰复兴 ,即从伊斯兰复兴涉及的社会生活层面看 ,可以划分为穆斯林民众精神信仰的复兴 ,伊斯兰社会文化的复兴 ,伊斯兰在国家政治中的宗教—政治复兴、政治—宗教复兴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