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很好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不仅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对立,还要研究形而上学同辩证法的同一。 (一)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1961年版136页)相对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也说过:“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2.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围绕这一观点经常出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进一步探讨和宣传唯物论与辩证法内在统一的观点,对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 ,着重阐发了黑格尔哲学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或本来意义的唯物主义 (不是指辩证法 )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形而上学 ,从而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黑格尔哲学中是真实存在的 ,因而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把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批判,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尤其他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原则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自觉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哲学上,杜林是一个地道的形而上学者。这使杜林在许多重要方面离开唯物主义走向唯灵论和唯心主义。例如,杜林在说明他的哲学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由于没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有没有唯物主义 ?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唯物主义最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作为集辩证法之大成的黑格尔哲学 ,其中有没有形而上学 ?本文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认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存在着本来意义 (而非辩证法意义 )的唯物主义 ,同时包含有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恩集西欧二千多年来辩证法历史发展的精华特别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加以扬弃而创立的。恩格期在《反杜林论》中说:“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马恩选集》第3卷,第51页)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费尔巴哈论》等著作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灿烂光辉。第一次制订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定义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黑格尔在马克思以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在他那里,辩证法的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硬加在自然界和历史上面的。因此辩证法所研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的世界观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点,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此后,又把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具体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各对范畴.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人的本质,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它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消极直观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界经过几年的讨论,在哲学史的定义问题上已逐渐取得了一致意见。近年出版的西方哲学史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了“认识史加斗争史”的提法。如,“说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与说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对矛盾运动发展的历史,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①;又如,“哲学史也就是认识的发展史……也可以说哲学史就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的历史”②。这样的定义的确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重要线索,然而并不全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提出了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任务,开启了哲学通达社会现实的思想道路,冲破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破除了其神秘主义的体系外观,批判性地吸收了其哲学中蕴含的改变世界的辩证法精神,将之改造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承载了这一新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功能与使命。它不是机械形而上学和非批判的实证科学,而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恩格斯将辩证法、唯物主义与认识论统一起来,扩展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历史性内涵,开创了具有鲜明实践批判性特质的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是洞察资本主义本质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器。恩格斯的辩证法立足“自然—生命—劳动—人类”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澄清了观念范畴得以生成的感性前提,澄明了社会现实乃是过程的集合体,提高了人们理解事物矛盾运动本质的思维能力,把辩证法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在人类认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方面引发了重要的方法论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方法论革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等方面的分析,指出由于孔子生活的时代对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阴影,孔子世界观中蕴含着宝贵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追溯了科学实在论与工具论争论的哲学历史根源,揭示了现代西方哲学以及科学哲学试图用工具论混淆和调和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都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又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但是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不了解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实在与思维的二元对立.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能克服实在论与工具论的对立,达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受了诸多的曲解和误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辨析实证主义,人们会发现:反驳实证主义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是错误的、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倾向是对人文价值的贬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以人的劳动本质作为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决定了这个理论必然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其中包括:科学的抽象方法;辩证的分析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等。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在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分清正确和谬误,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哥白尼-牛顿时期的自然科学状况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状况告诉我们:自然科学要真正成为正确哲学的基础,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社会因素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都应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解释一切事物 ,把唯物论和无神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为此我们必须理解科学 ,反对伪科学 ;学会理性思维 ,反对经验主义 ;区别知识、宗教与信仰 ,尊重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力抵御伪科学和迷信等歪理邪说的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康德和黑格尔的相关论点中勾勒出德国哲学传统对启蒙的独特反思路向,并且证明,<启蒙辩证法>本身是在前二者所奠定的概念框架中展开的,它对启蒙的批判既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延续又是对它的消解,这种对总体性的总体化批判本身陷入"说谎者悖论"般的悖谬境地,构成启蒙之后意识哲学自我否定的最后一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不仅破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桎梏,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革命性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瓦解和颠覆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进步"和"发展"为幻象所掩盖的资本增殖逻辑,揭蔽和破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经济发展以达成人的幸福这一资本主义最根本意识形态和最具有欺骗性的现代形而上学对人类谋求幸福与发展的桎梏,从而为人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20.
美学、文艺学是以哲学思想为根基建立起来的,它们离不开哲学本体论。唯物辩证法本体论,是与认识论相对而言的对应的基本理论,不能将两者隔绝和对立。以主体论替代本体论,必然造成理论上的严重混乱。要分清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实践”和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实践”概念的原则区别。蔡仪作为著名美学家,他的“典型论”对推进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本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