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研究和创新养老机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对比分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和PPP模式,PPP模式在增强养老机构发展活力、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养老服务提供水平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应当作为未来我国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融资租赁业三大市场主体对比,分析三大租赁业主体的比较优势。银行系租赁公司具有网点优势,且适合面相资金密集型行业,创新模式多样化;厂商系租赁机构擅于在专业型领域占据龙头,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主体的竞争优势则是能够提供给客户多元选择和增值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确定三类融资租赁主体未来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创新融资模式,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基于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利用博弈方法分析融资租赁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加大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力度、融资租赁企业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业务、政府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开展融资租赁保理业务等是保障融资租赁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渐渐增大给养老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契机,但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短缺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分析发展养老产业的现实机遇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与现代农业融合的养老产业发展方式。最后,从福利性养老机构等公益性设施由政府出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体、养生服务项目采取市场化融资、现代农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采取项目融资等角度提出创新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建设资金的投融资活动。政府财政拨款、金融机构借款、证券市场融资是我国现行农村基础设施的主要融资模式,但存在着政府财政支出力度不够且存在地区差异,农村金融机构未能充分发挥职能,缺乏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外的符合证券发行条件的投融资主体等问题。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各级财政支出份额进行合理规划;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和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推进投融资主体市场化等,将有助于解决现行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通到更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贷款融资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剧增 ,但由于存在诸多问题 ,其融资的状况不容乐观。为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政府、银行和民营科技企业等应携手努力 ,创造条件 ,开辟适合民营科技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住房问题日益严峻的问题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建设,但是如何筹集公租房建设资金成为了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总结国内外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模式,并对国内外融资模式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模式的发展提供启示,获得解决融资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通过梳理国内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创意企业的规模及资产、资金的制约和创意价值链等特征。从金融支持模式单一和风险两个层面探讨创意企业的发展瓶颈——融资问题。提出,一方面通过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除了完善现有金融支持模式,引入融资租赁和众筹等金融支持模式,促进创意企业与资本、金融服务的对接。另一方面从创意企业价值角度出发,提出各主体参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的策略,以及通过价值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控制风险,为政府、相关机构和中小微创意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进入了资金密集型升级的急剧扩张阶段,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但现行的融资体制和渠道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个中原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即民营中小企业不能向外界有效传递准确的企业发展信息,银行也无法准确掌握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如何解决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本文侧重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出现了床位指标和床位空置率双双上升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的缺位。长照制度建设将推动专业养老机构的模式转化和结构重组。基于长春、宁波专业养老机构获得的入住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引入对入住失能老人的观察,可以将现有养老机构分为社会福利院型、部分市场化的公立机构、老年公寓型民营机构和部分护理型民营机构。这类机构在适当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下,最有可能向标准的长照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11.
论加快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租赁,这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兼有融资和融物双重功能。在我国,融资租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没有体现出来,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文章就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对比的优势、功能、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及如何加快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中,资金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中国近代缺乏资本原始积累,政府对数量最大也最为活跃的民间资本企业的资金援助极为有限。因此,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金融机构、传统社会筹资习惯和途径以及机器工业产生后民间应运而生的企业筹资方式,承担了工业化进程中对资本的需求重担。这里分析的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吸收社会储蓄和企业内部多种挖潜积累的扩张方式,展示了一幅幅中国民间金融资本活跃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落后地区实施供给导向型金融发展模式更能够发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带动经济振兴.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落后,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深化程度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迟缓,直接融资所占总体融资比重偏低等方面.在这种现实面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尤其应确立金融的核心地位,实施供给导向型金融发展模式,以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为契机,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扩大长期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以确保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投资者自发参与、利益与公益并存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金融体系的支持。但由于CCS项目的高成本、高风险导致融资存在渠道狭窄、供不应求的困境。因此,设计了“政府财政补贴、风险分担+金融全业态联盟+供应链成本分担”的融资机制,并在政府作为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企业、CCS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三方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探讨不同时期CCS商业化运营的最优融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财政补贴是几种融资机制中作用效果最快的,而金融全业态联盟则是最持久的;(2)在银行信贷风险方面,相比于政府针对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当前CCS运营商面临的碳价风险更为有效;(3)在供应链融资机制中,CCS运营商的成本分担比例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CCS商业化的发展。此外还发现,CCS项目的运营模式应因企业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商业化模式更适合于那些CO2累积排放量较低的中型能源企业,而那些CO2累积排放量较高的大型能源企业则更适合自营模式。CCS商业化运营模式及其融资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加快全社会减排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船舶融资租赁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崭新的船舶融资方式,是一种集租赁、买卖、金融信贷性质于一体的独立的交易.但正是由于船舶融资租赁是一种新型的交易形式,我国<海商法>尚未对其作出特别的规定.从船舶融资租赁合同的特点来看,其与光船租赁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应依照<海商法>等海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法>第十四章的规定来构建船舶融资租赁之若干制度.  相似文献   

16.
风险租赁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融资租赁业务的投资回报中引入股权认购权,将部分债权转换成股权,产生了集风险投资和融资租赁于一体的新型投融资模式———风险租赁。风险租赁的业务流程与一般的融资租赁类似,其要点在于投资回报的形式及其比例安排。风险租赁较之融资租赁和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满足租赁双方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风险租赁适用于中小企业,尤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融资租赁是具有新金融机能的新兴行业 ,中国融资租赁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 ,发展曲折。加入WTO以后 ,融资租赁业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国应在充分适应WTO法律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特点调整融资租赁立法 ,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融资体系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包括政府政策因素、金融机构因素、中介服务因素、企业因素及其他因素(风险投资、保险资金、私人资本)的一级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构建了创业投融资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新创企业孵化基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介服务体系在创业投融资体系中表现良好,而政府政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因素表现不佳,因此系统的整体性能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