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现阶段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了研究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选用2004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现阶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经济及增长、居民生活质量、财政及增长、外贸与外资、科技水平与教育、环境6个方面选取15个二级指标建立东部地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利用熵权-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和计算经济活力得分,依据得分结果对东部十省市经济活力排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活力"两极化"明显;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较好,京津冀地区两极化严重;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显示,仅有13个省份的综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即它们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强,而其他18个省份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改善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我国应从金融创新的动力、投入和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是社会养老保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分析及量化评估,可以为制定改善和提高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对策提供资料,使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真正有的放矢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在多项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基础之上,为了达到数据简化、客观赋权、区域间比较的功能,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对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中8个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并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的若干代表性指标重新聚合为新的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最后探讨了保证综合评价结果真正科学合理地说明实际生活质量状况,因子分析方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十个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将这十个指标归结为盈利、销售、运营、发展等多个因子。最后,根据每个因子得分情况将所有地区归为六类,进而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不仅包含了福利的经济内函 ,还包含了像健康、教育、贫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诸多非经济要素。文章从收入状况、居民消费、社会安全、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资源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不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无法剔除指标间的重叠信息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采取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排序,并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由此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主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能全面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对全国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了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各地区了解各自的弱点和优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居民政治生活的实际状况,依据生活质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对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提出了由民主参与、法治进程和政府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论述了对我国居民政治生活进行评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水平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2009年度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因子提取,共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并对每个因子进行命名,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每个因子得分和9个年度的因子综合得分,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2001-2009年度的居...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科技实力的重要尺度,更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和6大经济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明了各省市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采集的全国31个省市区横截面数据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并针对因子得分及排名综合考察了各省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和优化落后省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知识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客观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进而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借助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和各主要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进而得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出教育均等化,从教育投入、产能和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省域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及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中国各个省域的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化明显,影响各地区教育均等化水平的因素有所不同;提出了促进中国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议:建立健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与转移支付力度、关注人均教育资源的无差异化、注重优质教师资源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范围,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据此对我国各省市2005年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人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GPCA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从省域层面出发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08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集聚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探究其集群效应的空间分布及其核心区域。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区域人口安全水平之间的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各省(市)区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各省域均未脱离其期初原有的集群范畴,时空跃迁类型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已初步形成且较为稳定,时空演化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质量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重视,但是对其内涵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文章从城镇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三个维度共30个指标着手,构建了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12年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法。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呈两极分化现象,山西、江西位于前列,湖南、湖北位居其中,安徽、河南相对滞后。最后结合各省市城镇化水平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区域信息化评价正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建立一套科学而简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在海选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初步筛选指标,通过聚类-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以确保指标体系简洁而全面。构建由9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信息化水平简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并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对31个省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信度、效度分析和方差贡献率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