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奥塔尔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对后现代知识状况作了详尽的研究,其知识合法化理论揭示了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指出:与知识的信息化、商品化和多元合法性等后现代状态相对应,作为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制度性场所的现代大学出现了危机。现代大学必须正视这些危机,从大学目的、大学系统、大学发展模式等多方面改革创新,以增强大学对知识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福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知识考古学》比较集中的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他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认为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的,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它才有意义;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的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的位置的游戏而已.传统线性连续的和进步的历史观是在现代知识型这种特定的框架中,将充满断裂、歧义、分岔的历史重新装配成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法国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转向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国主流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转向的思想渊源主要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以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和克里丝蒂娃。对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福柯从知识考古学出发,对科学作了新的诠释。他摒弃了传统认识论的研究框架,独辟蹊径地从话语实践的角度考察科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反科学",他否定了科学的真理性、进步性,也否定了主体对于科学的建构作用,从而彻底解构了传统的科学认识论,最终将科学知识归为一种"知识型"支配下的话语游戏。  相似文献   

6.
詹姆森是在美国和中国都很有影响的理论家,他试图寻找一条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道路,并对"现代———后现代"问题提供他自己的独特理解。虽然詹姆森的理论位置处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但是,他的理论实质不是通过后现代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某种现代性,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在詹姆逊的著作中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关键词,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因为后现代主义是他介入当今现实的一个切入点,是表征着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真正要指认的是支撑后现代主义背后的晚期(全球)资本主义。事实上,他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当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相似文献   

8.
19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当代传播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哲学层面对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的媒介思想进行审视和反思,可以发现,鲍德里亚发展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也是最极端的后现代传媒批判理论。鲍德里亚的意义在于,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透视了后现代社会虚拟代替现实的严峻境况,而在他看来这一切正是大众传媒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等四位后现代哲学家复杂而丰富的哲学思想中,体现出了后现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他们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为后现代哲学理论的建构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的后现代哲学理论为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为现代性的重建(即后现代性)提供了必要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20世纪60年代末的著述《知识考古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话语"的概念探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并推广的"世界遗产"运动在40年的多层次实践中也改造并形塑了国际与国内层面上带有异质性及历史化的"文化遗产话语"。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这一"话语"视角对理解与反思"文化遗产"话语在国际、国内语境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姚华  耿敬 《东方论坛》2004,(5):116-122
福柯(1926-1984),是法国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其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可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般来说,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大部分作品,是依靠他所谓的"考古学"的方法;进入70年代以后,他因研究"谱系学"而放弃了考古学.尽管福柯的研究前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在他对精神病院、疯狂、医学、监狱、性等的大量历史研究中,权力问题沿着全部这些问题展开,并内化于这些问题,与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必须保卫社会>是福柯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记录,也是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必须保卫社会>一书的梳理与解读,彰显出福柯如何将战争视为历史进程中可理解性的框架,又如何在这一框架中对权力关系进行独特的分析,这也是福柯对其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的一种展示.  相似文献   

12.
詹姆逊是西方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他介入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是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的发表.他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应运而生,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产物,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微观权力学说是米歇尔.福柯先生的独创性学说之一。按照他的理解,不仅“权力”一词已具有了新的内涵,知识、真理、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内涵与特征。虽然福柯的思想发展具有相当的跳跃性,但是,后现代思潮毕竟是其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为此,本文从后现代科学知识观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梳理。  相似文献   

14.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福柯认为,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其他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来说,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对于后现代理论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她将后现代主义诗学作为一个可以系统进行阐述的灵活概念。针对当时后现代主义讨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哈琴同哈桑一样,认为要讨论后现代主义诗学首先有必要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化。因为她认为艺术和艺术理论都应当是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组成部分,而她自己所要建构的诗学也正是将后现代主义置于理论与艺术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微观权力学说是米歇尔&#183;福柯先生的独创性学说之一。按照他的理解,不仅“权力”一词已具有了新的内涵,知识、真理、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内涵与特征。虽然福柯的思想发展具有相当的跳跃性,但是,后现代思潮毕竟是其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为此,本文从后现代科学知识观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梳理。  相似文献   

17.
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概念,生存美学虽然是福柯在晚期才正式提出,但它是福柯长期进行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研究的必然成果,同时也是他个人生活、思想创造和著述实践的指导原则。生存美学的核心概念“关怀自身”,体现了福柯一贯的做人原则,也集中表现了审美生存的重心,在于自身不断摆脱传统主体性的约束,实现自身审美超越的愉悦快感。  相似文献   

18.
<晚安,苔丝狄蒙娜>作为一部后现代的荒诞戏剧,在颠覆理性主义的方面与后现代哲学家福柯的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以福柯关于知识、话语和权力的关系,理性的他者--癫狂,以及理性主义下性别特征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剧作者如何以荒诞的手法从内容和形式上颠覆理性主义的霸权.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引入中国已经十余年,对它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更多的人是从它的解构层面、游戏层面来理解,为当下流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文化潮流寻找理论依据;却忽视掉了后现代思潮中深入历史肌理,召唤被压抑的声音,重新建构历史话语的建设性向度,也同时忽略掉后现代思潮在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论建构。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文本,让我们重新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维度,许是更为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