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从文化角度探讨含有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包括:高校后勤产业文化建设;高校后勤职工文化建设;高校后勤环境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在后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寓建设于理论研究之中,寓建设于后勤服务之中,寓建设于规划管理之中,寓建设于有形无形之中。  相似文献   

3.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于内的社会大环境,寓单调课余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复杂化、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片面化于内的校园小环境不完善,寓人生理想失落漂浮、心理发展内在失衡、情绪发展不稳定、性冲动与道德规范于内的个性心理不成熟,构成同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协同作用,又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通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 ,士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士人的流动迁移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东吴时期侨寓江东的中土人士对江东地域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侨寓之士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 ,仕宦显赫者或创立典制、或致力教化 ;隐居不仕者则潜心治学 ,收徒传道 ;他们在经、史、子及文学艺术各领域都留下了足可称道的著述与创作 ;他们还沟通了江东与荆襄、中土等地的学术文化交流 ,拓展了本土学人的视野 ,提升了他们的学术水准。这为此后江东地域学术文化的进一步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言实践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英语教学必须加强语言实践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寓理解整体、知识教学、读与说、理解与表达于语言实践之中;从对应词差异、价值观差异、称呼问候差异导入文化,加强主客体文化差异意识和主体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葫芦作为古人生活的必需 ,其本身的器用史已是一种文化 ,又兼之其中生育信仰与祛邪驱魔功能的寓存 ,使其成为吉祥的文化 ,是艺术不舍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种类多,蕴藏量大。特别是辽西地区出土的鸟化石,填补了地球鸟类早期进化的一段空白,在世界生物进化史上,尤其是鸟类进化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辽西化石为世人所瞩目,辽西化石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对辽西地区化石的种类及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辽西化石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澳门文学的基本格局中,侨寓文学因素一度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并形成了澳门文学的独特传统。离岸文学现象则说明澳门文学曾有侨寓外地的传统。澳门文学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在1984年,这一概念形成以后,对澳门文学的文化格局建构起到了有效的唤起作用。澳门文学概念的讨论与学术辩证,也突出显示了澳门文学文化格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苏轼寓惠不乏惬意称心之作,人或以为其生活安适愉悦,环境轻松;或以为处世潇洒,心境旷逸。然检读其与亲友之书信及寓惠诗作,人们会发现其另外一个面孔:山水之娱中常不乏乡关之忧;潇洒度日却又常存忧惧之念;勇于为义却又慎言远祸。其身上典型地渗透传统文人的文化个性:庙堂之忧、黎民之念与忧谗畏讥而又执着不怠的个性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某些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文化差异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该语言 ,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鹦鹉意象由来已久,它并非单纯的物象所指,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意涵,积淀成为一个包涵丰富内蕴的诗歌意象。其中闺怨宫怨、文采风流、英才不遇以及乡思客愁是这一意象的主导意蕴。由此,进一步探索形成丰富意蕴的文化成因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古诗词歌曲是诗词曲的完美融合,又使诗词达到了完美境界.古诗词歌曲走进素质教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是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二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要将中国古典诗歌译为英文,让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同样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好处更是困难。文章从诗歌内容、音韵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然而,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以及汉语与英语在发音、结构、用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如何英译古诗一直是一个难题。在总结古诗英译的重要性及其难点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一些古诗词英译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结合唐代诗歌及其名家译文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偏重“实用”而忽视了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调研的方法,从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基本要素方面,指出了古诗与现代汉语的一致性及古诗在对外汉语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而有策略地引入古诗的鉴赏与教学,有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诗文教学是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教法将诗文教学列入文选范畴,未能充分体现诗文的语料价值和实践价值。为激活学生对古代汉语诗文学习的兴趣,将诗文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诗文能力,探究古代汉语诗文教学价值显得非常必要。加强古代汉语诗文教学改革,凸显诗文教学解读古代汉语语言特质、承载传统文化交流传播、拓展学生诗文能力和提升促进实践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在价值,旨在探索开放性诗文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文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融合视角中的古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不同文化间出现融合趋势的背景下,译者应以介绍源语文化为目的,以忠实为原则,有效地传播源语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本文通过对两首中国古诗英译例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古诗英译中保存和有效地传达源语的文化信息。在古诗翻译中,译者多采用同化或异化策略。本文认为,异化策略能更有效地传达源语的文化信息,传播源语的文化,同化策略则可以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姿的世界。作为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古诗词已成为承载中华悠久壮丽文化的独特载体。而旅游文化更是其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为诗人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和灵感。文章从旅游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旅游文化和宗教旅游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中国旅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别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这篇长文写于1980年夏秋季,即23岁时,当时我在成都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即将结束。此文后来一直放在那里,未刊。时隔三十多年,今天看来,这篇东西还是有其意义的:旧体诗词的格律被打破以后,汉语诗歌的音乐性传统如何在新诗中重新得到发扬?这远不仅仅是关乎诗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关乎汉语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已经不能"原教旨主义"式地照搬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具体形式,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如何才能得到弘扬?本文对汉语诗歌的音乐性及其在现代新诗中的体现形式的探索,可以说是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具体例证。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一仍其旧,以存原貌;只是加上了全文的副标题"新诗音律研究"及各节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