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大众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类组织普遍性的传播参与,传播道德问题显得日趋突出。加强传播伦理研究,有效地规范传播行为,以便对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组织、媒介活动的参与者和设计者进行道德约制,使之从他律走向自律,已成为当前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传播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建设,是当代传播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民主义彻底打破了文化的自我进化机制,而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新殖民主义秉承了殖民主义的气质,日新月异的大众传播技术,伴随着具有全球野心的跨国媒体的出现,使得奠基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的传播更加复杂化。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媒介的策略和呈现在受众面前的表象就是词语的政治,其内里隐含和建构的是文明的神话,而整个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就是一个话语的战场。作者即对这三股力量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博弈进行分析,透析当下跨文化传播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体育传播学、异化理论为基础,对当代体育大众传播中的异化现象进行归类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旨在为当前体育大众传播中的不良风气,回归体育传播本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当前应理性面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指导下,选取中华文化资源来满足他国受众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以下策略:坚持人际传播是基础,推动文化传播日常生活化;大众传播是关键,突出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本土化;拓展群体传播,建构文化体验式传播。  相似文献   

6.
政治传播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受众成为完成党和政府的政治文化建构及政治行为实施的一部分。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兴起为政治传播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和多元化的言说空间。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以及这一代人所创造的新生代文化在客观上影响着当代政治的叙述方式,这种文化特征要求政治叙述具有个性化特征;同时,政治人物的个人形象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传播中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不占主导地位,因而在当前的广告研究中,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传播规律的关注相对较多,而往往忽视人际传播在广告中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大众传播日益暴露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广告效果的发挥,而人际传播在广告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人际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广告的宣传效应,而且可以加强广告的说服效果,在广告传播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人际传播方式扩展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型的后发现代化的发展特性在给大众传播带来发展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后发现代化对传播环境的综合影响体现在大众传播的多个层面:在国际传播中现代化进程的“异步”性形成传播的不平衡;在国内传播中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媒体发展的不平衡并成为总体发展的瓶颈;大众传播在对外来文化的传播上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易出现“全面西化”和“全盘否定”的极端。因此,现阶段,大众传播如何在异步中寻求平衡,在差异中整合媒体效益,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本质目的,成为后发现代化背景下传播困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做好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是当前党的思政建设的主旋律。红色文化传播需结合“新时代”大背景:在“四史三问”中明了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应该共生传播;在集爱国、爱党、爱人民于一体中,能够发挥中华文明传播时空平衡的特质,实现与红色文化传播的齐头并进;在整合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于一体的过程中,注意贴合新媒体情境,开展创意传播,把红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置于乡村振兴以及县级融媒体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当代实践中去。从而,红色文化传播成为当代的时尚传播,能够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同时无形中也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共生传播智慧。  相似文献   

10.
自2015年,开心麻花团队凭借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入局,获得市场和观众的双重认可后,其团队制作出品的系列喜剧电影便势如破竹地占领市场高地,成为一股值得信赖、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基于大众传播视域重新解读开心麻花喜剧电影,从受众需求和创作根基层面深入分析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叙事逻辑,从传播模式和传播动力方面厘清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传播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市场定位、艺术风格以及超出电影媒介之外的传播价值,让开心麻花喜剧电影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媒介生态学的生态学范式是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媒介生态学绝不像一些理论家所认为的是一种概念运用词不达意导致的歧义和误会。也不像一些理论家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比附性的隐喻。所谓的媒介生态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思想观点频现差异,多有龃龉。不同代系、学派、学者间也不尽相同。其中,刘易斯·芒福德的技术生态学、麦克卢汉的媒介感知影响论、哈罗德·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罗伯特·洛根的媒介生态系统论、尼尔·波斯曼的媒介环境论、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尤其引人瞩目,堪称是媒介生态学的几种典型类别。生态学范式贯穿于整个媒介生态学研究之中,媒介影响着生物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是众多媒介生态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是继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的第三大传播学派。该学派各理论家聚焦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媒介技术发展的态度却差异甚大。第一代理论家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主要揭示媒介技术本身的特点规律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悬置主体的科学主义态度给学界呈现被传播学界忽视或遮蔽的问题。第二代理论家以波斯曼为代表,对媒介技术发展深感恐惧和无助,站在文化批判的立场上,面对媒介技术对现代文明与秩序的颠覆与破坏深感忧虑和悲观。第三代代表理论家莱文森则对媒介技术发展给人类信息传播、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构建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而欢欣雀跃,呈现出一种极强的乐观主义态度。北美媒介环境学派针对媒介技术的态度转向,既是特定理论家的媒介技术态度观构建的个体呈现,同时也彰显了该学派对媒介技术认知的历史与逻辑,展开了该学派的丰富性和立体面相。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媒体个人化具有内容个人化、传播共享化、管理自律化等特征。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是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在媒介领域中的反应,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海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表现,是传播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体个人化趋势给媒介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并顺应这种趋势,制定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分布式分类管理模式和以技术管理与法规管理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媒体化是当今媒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新闻媒体与政治治理不可分割的关联,政治越来越受媒体的控制,媒体也演变为政坛的"斗秀场".美国学者Timothy Cook把制造新闻与政治治理的不可分割性称为"政治媒体化".在政治逻辑下,媒体的所谓客观性、独立和自由、媒介权力的实质等,都是值得怀疑的;在媒体逻辑中,大众传媒似乎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第四种权力".渠道畅通的政治表达是社会民主的重要标志,"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政治秩序已经形成.大众传媒可以创造出健康的舆论空间,为更合理的政治决策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融合作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21世纪传播学界研究热点之一。首先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媒介融合的定义,提出作者自己对媒介融合研究的理解。随后梳理了学术界在该选题上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多元研究视角,供今后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传播霸权与媒介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开发和控制了现代通讯与传播技术,形成了新的"媒介帝国主义",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体系的建立受到影响和支配,国家文化主权也遭到严重威胁.科技全球化下的媒介已成为强国用以雏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媒体的"中国英语"现象,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在其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主动的话语选择。借助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中国英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并传播着中国的语言文化形态,并对英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