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语境化的理论谱系,它经由数代理论家和政治家的接续努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与时代、实践对接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入中国,经由革命时代、建设时代、改革时代、新时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在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理论话语体系。进入新时代,面对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新传播格局,执政党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新的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创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个人力量和智慧所能成就的,需要执政党长期、集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新媒体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利用新的传播形式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能够融政治、师资、课程、平台和资源保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开放的特征是其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不断变化发展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是其理论创新的客观强劲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其引领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实践基础上的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在和平与发展时代条件下新的伟大实践.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它又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飞跃.改革开放的实践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也必然永不停顿,并将继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机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本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探索。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和和实现机制,其所涉及到的创新审视机理、创新互动机理,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机理和前瞻机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其理论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视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在2016年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将2016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归纳为9个方面。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的讲话,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和定位,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舆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舆论观是指导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重塑和改变着中国新闻业,“媒体+直播”的模式成为众多媒体突出新闻现场感的报道模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变革新闻生产方式,VR技术进入媒体领域并不断深入,社交化媒体成为重要的舆情场域,在社交化和数字化变革发展中的新闻业呈现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媒体融合从业界的媒体创新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媒体融合成为传媒集团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学界也对媒介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解析,反思了目前媒介融合的难点和发展瓶颈,认为亟需从业态的媒介融合转向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通过媒体平台间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与整合,通过组织融合和机构创新实现战略化转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业重要的创新实践,在改变新闻生产方式的同时衍生了出其他社会现象,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同质化阅读普遍,数据新闻缺乏深度和人文思考的问题突出,应以政府为核心实施“大数据战略”,增加数据新闻的新闻温度;新媒体产品创新的理念和产品重构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发展进入了社交基因全面渗透时期,新媒体从业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和商业利益,应促进社会化媒体的舆论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多种意见的集散地和多元价值观的呈现场所,应从政策法规方面完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各行为主体要担负的互联网治理责任,优化互联网治理模式,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让网络生态逐渐好转;在“互联网+”环境下,当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做的却是“+互联网”,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应在对西方理论的过度倚重中反思新的理论面向和学科范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认知传播视角思考传播学研究的本土转换,反思新闻学的规范性研究;新闻传播院校应推行适应新闻业变化的新闻传播教育,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新闻传播人才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实践过程,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探索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向纵深推进,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深化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相统一,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提升到新的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艳玲 《中华魂》2008,(9):17-1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对理论工作的新要求,是十七大赋予理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始终坚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才能不断地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通过理论创新实现的 ,最广大人民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智能媒体传播格局使得新技术日益成为关注热点,但媒介伦理对于技术的规制依然关键,新闻价值观的理性回归是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技术变革和传媒格局重构的时代背景下,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以红色新闻资源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价值引领创新、专业培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新闻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融通,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在实践基础上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思入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通道,从改革开放的当代视野出发重演基本原理体系的真实思想,使其本真精神和科学价值全面介于并活跃于当代实践之中;还必须确立一种中国化、大众化的根本立场并向着未来的实践积极筹划,确保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成为革新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考虑,在其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拓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表明,苏联人的马克思主义定义,需要突破。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的科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凸显主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各国实践的广泛结合,推动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应当廓清对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绝对化理解,消解分学科研究的弊病,以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应当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观点,研究和吸取实践新经验和科学新成果,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余年来的传播历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进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成功传播的重要原因。“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之一,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代社会传播语境下,如果由此就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简单化为科学的传播,将灌输论简化为灌输方法,并相信这种科学性能保证受众自然接受,就会在理念上、认识上、实践中犯简单化的错误。面对当代思想文化和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需要在理念、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行,网络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出新要求,网络传媒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载体创新。认识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新时期党在网络境遇中更好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的实践绝禾会停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也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脉胳、研究邓小平理论创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认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丰硕成果,才能深刻地了解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程中的杰出贡献,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伟大意义,以便面向新世纪更加自觉地高举这面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超越自己,在理论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境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历经百五十余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一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