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命历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历程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科学,尤其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但国内学界对其了解仍存不足。在研究中采用生命历程视角,必须首先了解它的知识传统、关键概念与研究手段。通过对知识传统的分析,我们发现,生命历程研究受惠于生命跨度理路、社会关系、生命周期与地位获取视角以及年龄与时序性研究;它以累积和转折点为两个关键概念;主要研究手段包括追溯性生命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生命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理论视角,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的解读是不同的。生命历程理论传入我国十多年来,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运用,然而却尚未被纳入到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生命历程理论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作是社会力量与社会结构的产物,关注个体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生命事件与个体角色转换。在该理论视角下,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对象不应再是笼统的青少年,而要予以必要的界定和厘清;要关注和区分个体生命事件的影响及其差异,以及事件发生时间的社会历史意义;注意研究视角的建构性;在研究方法上应逐步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重视对历时数据的积累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支边妇女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政治动员下进疆支边。依据生命历程理论,进疆支边和被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支边妇女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转折点。研究表明:组织安排婚恋方式真实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支边妇女的生命历程产生很大影响。支边妇女个体生命历程在社会历史、结构变迁中的嵌入性,被组织安排的婚恋的生命事件与其他生命事件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支边妇女与不同性别生命轨迹的差异性则是生命历程转折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的心性儒学以探讨“性与天道”问题为核心,以追求完满的道德价值和天人合一的形上境界为目的,其所面对的是宗教性层面对人的精神生命的终极托付。个人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涉及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民族生命的安顿,生命途径的畅达,则涉及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问题。在新儒家这里,“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历史与文化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是从历史的角度谈文化,又是从文化的层面谈历史,历史意识与文化意识交织在一起。历史文化的真正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过去,而在于它将从根本上决定我们民族的存在及其发展方向。显然新儒家认为,与其说近代以来的危机是来自历史传统的负面影响,不如说是来自历史传统的某种断裂和缺少理解把握历史传统的正确方式。所以,出路并不在于尽可能把我们与自身的历史断开,而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我们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钱穆先生指出:“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对历史上与当今之“性”(Sex/Sexuality)相关的固有命名——身/心、性/命、欲/情、伦/育等四对概念及儒道诸经典中的论说进行梳理的同时,又从黄老之学、儒家易学的性哲学论说中提炼出“阴阳之性”作为本土性文化史研究的核心概念;然后借用福柯的“肉体生命之性”、“人种生命之性”和“享用之性”概念作为观察、思考本土上述三种性在性话语中的再现与性实践中的表现。尝试从方法论的角度分别从性论述、性运作及性效果三个维度考察本土性历史文化的变迁与遗存.从而开拓女性主义视阈的本土性文化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尼采认为 ,历史是人的生命意志的反映 ,它是英雄人物在瞬间的艺术创作冲动的产物。人的历史开始于“个人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解放欲望之际” ,这是尼采历史观的原始起点和意义支撑。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应该有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个体生命的解放 ,而现在的历史已经背离了历史的本来意义 ,成了生命发展的桎梏和障碍。现代历史教育是错误历史观与错误人生观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种摧残人性的教育 ,它使受教育者变得虚伪、迟缓、猜疑、抵触 ,并以软弱的人格、麻木的心态期待着刺激性“事件”的发生 ,哪怕它危及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历史价值论—— 一种对价值的历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价值概念的片面性,主客体关系思维模式潜伏内在逻辑矛盾;两极化趋势已走到极端。历史价值论是一种历史性思维方式,它具有现实性、过程性和进化性的特性。历史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现实人的历史进步方式,历史进步是评价的最高尺度。历史价值论为价值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克服当前价值哲学研究的困难、探索现实历史领域的价值真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与日常生活视角,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在不同的时空区隔与融合下,其生命历程实践过程的选择和影响事件,进而解析了在个体生命认知、代际关系实践和国家政策实践场域内,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体生活选择是如何与社会、家庭相互勾连,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时空断裂与互塑过程。  相似文献   

9.
词汇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全民性、社团性、动态性和共时性。根据稳定度和普遍度的差异,词汇可以分为基本层、常用层、局域层和边缘层。在历史语言研究,特别是历史词汇研究中,经常出现方言、口语、白话、俗语等概念,这是几个从不同方面划分、相互重合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都具有社团性,并与局域层相关。我们应该将这种对词汇的新认识与词汇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式的概念是关系到美学和文艺学存在的本体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艺术形式概念 理解的侧重点不同,19世纪以前是以客体的视角切入,19世纪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的中和,而20世纪主要是以 形式本体的视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nd apply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using ideas from a core research area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ture to analyse simultaneously timing, sequencing, and quantum of life course event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outline the need for techniques which allow the adoption of a holistic approach to life course analysis, illustrating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We briefly introduce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build decision trees and rule sets and then apply such algorithms to delineate the key features which distinguish Austrian and Italian pathways to adulthood, using Fertility and Family Survey data. The key role of sequencing an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events emerges clearly from the analysis. Billari F.C., Fürnkranz J., et Prskawetz A., 2006. Calendrier, séquence et intensitédes événements du cycle de vie : une application des techniques d’apprentissage par machine. Revue Européenne de Démographie, 22: 37–65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业史的研究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已形成一套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融合、交叉,新闻史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即将来临的21世纪学术研究的特点为基础,对比较新闻史学这一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的首要前提。与国外及港台地区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国内大陆地区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可以了解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中国“新史学”的拓荒者。梁启超一生史学著作等身,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史学诸多领域均颇有建树,其中社会生活史研究即为其中之一。他高度关注社会生活史研究.将其视为“国民史”研究之核心;在研究范围上他主张以人类社会全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上他主张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作为社会生活史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多学科参与,并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相结合。梁启超开创了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天地,使其从传统史学中的“下里巴人”变成了现代史学中的“阳春白雪”。其关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很多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现在依然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活史研究已日渐运用于当代教育研究中。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艾沃·古德森不仅较早地将其用于课程研究,还更多地用于教师研究。文章考察了古德森不同阶段的教师研究,分析了生活史研究在教师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教师生活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为在"中间地带"建构理论提供资源;为促成教师"叙事学习"和"叙事教学"场域奠定基础。指出运用生活史研究是古德森教师研究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背后有其对教师深刻的社会关怀。这一思想在其教师研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我国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及实践者而言,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生命意识的淡漠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造成此状的原因包括教育理念的偏离、社会价值取向错位、潜在的生命意识淡漠以及文化环境嬗变的冲击等。在全社会加强生命教育,构建科学健康的生命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诗化小说"构建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其内在的价值规约在于诗性的人生意义,形态上则表现为歌唱性的语言节奏、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超越性的隐喻意义等多元旨向。一定程度上,这形成了小说语言向深层意义运动和达成诗学机制,而探讨、辨识这一问题,对于认清"诗化小说"乃至现代小说语言的维度,深化、丰富现代小说形式研究的人文深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其创作、演唱及传承,极好地折射出女性的角色心理及生命历程。哭嫁歌中有许多反映女性生命史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史。哭嫁歌产生、兴盛、消亡的过程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也彰显出女性文化、角色心理、女性生命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系统风险的定义说起,对如何识别、确定、评估、规避信息系统的风险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