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面临着保障就业权益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措施存在短板、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还比较严重、某些地区城镇化过度或失衡发展影响就业实效、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等困境。为此,就要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就业权益保障实效,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广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消除就业歧视,还要促进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在思想上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切实强化保护农民权益的意识;要将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出现的新问题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就业性别差异与歧视、职业性别差异与歧视、收入性别差异与待遇歧视、女性特殊劳动保护与歧视。妇女劳动权益受损的解决对策为: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运用行政力量,约束企业行为;营造性别平等氛围,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妇女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四川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制度下的产物,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四川成都市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就业难是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属待遇和户籍制度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现状。失地农民就业难除就业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不高、非农业技能低下等自身原因以外,还有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服务滞后于失地农民就业需要、就业过程保障力度不够等社会保障性因素。借鉴国外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经验,要强化特别立法,规定征地方案中必须具有针对失地农民实施的就业培训措施,专门为失地农民劳动关系纠纷设置特殊的司法程序,建立社区就业服务前置机制,并在城镇化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由于失去了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的土地,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其生活逐渐陷入困境,已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城乡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和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成都市有关数据为例对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就业难一直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失地农民自身能力较弱、就业观念陈旧,小城镇生产发展水平较低、吸收就业能力有限,社会政策有所缺失、失地农民就业得不到保障等原因,失地农民就业率低,就业状况较差,结构性失业严重,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就业途径单一,就业转移不理想.建议就业培训城乡一体,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产业发展城乡一体,确保征地农区的就业吸纳能力;社会政策城乡一体,以平等实现失地农民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它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建立农民工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的出路和退路问题,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但成都市现行的《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在长远性、可靠性、法律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很不完备,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完善社保体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和分享机制、实行“留地安置”、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论就业歧视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歧视阻碍价格信号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人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城乡隔离、户籍壁垒引起的就业歧视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就业歧视违背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原则,严重时会危及社会稳定.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是政府应当承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探索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意愿选择,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社会保障安置体系,为提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权益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征用,失地农民随之应运而生,他们的权益因法律规定不完备、保障机制不到位、法治意识不健全等法律缺陷的存在而无法保障.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失去了诸多的权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从探究失地农民的法学概念入手,通过分析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歧视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有目共睹,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当前侵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保护方面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消除就业歧视,给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以切实保护,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及征地以后遭到政策、体制、经济、市场、文化等多方面的排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其中政策性因素对失地农民所造成的排斥,成为一种根源性排斥因素,体现了土地征用制度中的漏洞和不公,是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直接原因,并为利益集团明目张胆地侵害失地农民权益提供了机会.消除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性排斥,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权益缺失救济的困难。因此,根本的问题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针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应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克服现有法律规定的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而出现的社会偏见、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法律制度的缺失等问题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了诸多的歧视.为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必须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同时政府和高校也应积极采取政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新型城镇化高速发展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失地农民的稳定就业,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及就业质量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是在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问题实证分析基础上,从多主体协同提升失地农民培训质量、加强失地农民培训意愿和需求分析、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监督机制、拓展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渠道、构建失地农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的对策建议,提升失地农民的培训质量、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因此,对兰州市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与补偿、拆迁与安置、基本保障、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出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征地政策与法规;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