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基本框架的形成与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儒家的"仁学"思想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到董仲舒,"仁学"一以贯之,可以说儒家的"仁学"思想开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以"仁学"为正统的先河,确立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政权和伦常秩序,从而也就完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结构的构筑.本文从教育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汉代大儒,他对孔子创立的仁学非常重视,从三个方面做出了创新与发展。一、孟子认为仁源于人的恻隐之心;董仲舒则认为仁是天的本质属性,仁取之于天,从而确认了仁的外在的超越性本源。二、董仲舒继承孔孟的仁爱学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仁的博爱原则。三、孟子以后儒家倡导仁义,董仲舒则将仁与义区分开来,认为仁与义有分别:仁指向他人,要求安人、爱人,而不是自爱;义指向自己,要求正我、修己,而不是正人。董仲舒的仁爱学说,在儒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子的仁学思想,既是对先秦仁学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佛老之学的自觉回应.就前者而言,他强调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构架下来论仁,其用意在于凸显仁的本体性质;就后者而论,他强调对仁的理解不能流于空虚,更不能离气论仁、离物论仁、离情论仁.朱子仁学的总体精神就是强调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4.
在儒学话语中,"儒学"与"仁学"是同等的:儒学即是仁学,反之亦然."生活儒学"不是"从现象学吸取养分",而是通过对现象学的批判而获得其"生活即是存在"的观念."生活儒学"不仅是"为儒学的当代复兴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而是具有三个观念层级:生活(存在)→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知识论、伦理学)."生活儒学"首先关注的乃是生活及其情感显现:仁爱情感.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对"人"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对"天"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人"是天之子,是禀受"天理"的,"天"是人性的天;"天"虽然至高无上,但"人"却脱离了物的地位,成为董仲舒"天""人"二元统治思想的一端.天道人道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是融通一致的,人人皆需循天道循人道;天道的核心是阴阳,人道的核心是德刑;循道必须止于一中,中即是忠.是董仲舒真正使"人"成为"统治"的基本要素,实现了"人"与物的真正分离.  相似文献   

6.
荀子以"一天下"为目的要求息灭百家异说,形成一元化意识形态。为了使儒学适应初步确立的封建集权专制制度,荀子隆礼义重法度,强化君主专制,在理论上实现了儒学与封建集权制度的整合。董仲舒在继承孔孟仁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天人感应说对其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以强制手段来规定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从实践上完成了封建政权与儒学的并轨,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荀子到董仲舒是为中国专制政权寻求思想统一由法理走向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儒家的群体共识,在中国建立大一统社会之前,孔子表述为仁学。孟子和荀子从不同角度证明设置仁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一统社会建立之后,董仲舒概括为三纲五常,相当长时间内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宋明理学家分别建构气本论、理本论和心本论,从形而上学高度给予证明,最终实现“以儒治国、以儒治身、以儒治心”的大目标。儒家群体共识理论同爱国观念息息相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以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其最高的政治理想.而"大一统"理论的提出正是实现这一治国理想的前提和保障."大一统"思想,不仅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而且对今天也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本文从理解"忠恕之道"的伦理内涵入手,剖析其内在机制,揭示其基本伦理精神,并进一步探讨"忠恕之道"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侗族文献发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藏于民间的侗族文献资料,是侗族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抢救发掘。本文就侗族文献的界定、价值、收集范围、收集的具体作法及其开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是西汉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他在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分析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一统与中央集权、民本、德政三项政治主张,其目的是为了王者的统治之道,并以“奉天而法古”的方式进行了论证,其思想对汉代政治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3.
黄金是具有商品、货币和金融三重属性的特殊商品。自1975年黄金非货币化以来,黄金的金融属性日渐突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发了黄金的避险保值功能,突显了黄金的金融属性。通过梳理近三十年国外有关黄金金融属性的各项研究,为黄金的金融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讲学习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主张,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全党讲学习的必要性、根本内容及方式方法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学习邓小平的学习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推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演唱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演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 ,从侗戏的组织和演出仪式上看 ,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本文从侗戏与侗族 ,侗戏的组织 ,侗戏的演出仪式三个方面研究侗戏风俗 ,提出侗戏这种文艺活动形式不仅是青年男女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 ,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董无心,所撰《董子》一篇现已亡佚,从部分古典文献里零星记载中反映出,董无心坚持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存而不论”的基本立场.董无心攻讦抨击墨家缠子鬼神学说,同时又看重民心得失,将祖先祭祀看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亦为一种朴素人文关怀的写照,清晰地表现出了董无心的儒家情结.  相似文献   

17.
芦笙是侗族人民常用的乐器 ,有着相当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 ,是侗族文化领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如今侗族芦笙正面临消失的危机 ,需要继承和弘扬 ,在弘扬中得到发展 ,沿着它本身的历史固有的文化内涵 ,创造出新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析了董仲舒社会哲学以神学—形而上学为依托 ,在伦理政治、经济、文教与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展开的理论建构 ;指出董仲舒社会哲学的最大特点、历史影响的二重性及理论内的紧张性  相似文献   

19.
作品以女主人公白豆的婚姻故事为主要情节,顺时序地写出了一幕人的尊严倍受摧残的悲剧.作家努力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人物性格的相互映衬烘托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作品质朴的语言蕴蓄着诗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的科学思想主要就体现于他的天论和"天人感应"及阴阳五行说之中。他的"天"论严格说是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神论,绝非是"正宗神学";其"天人感应"论所说"非有神,其数然也",显然是对有神论的拒斥,并提出了研究事物间"数"的关系的任务;他有关"十端"的"天"及宇宙图式的构成,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和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对待,这对形成中国传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科学思想,无疑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把董仲舒的儒学体系看作宗教教义,并把儒术视为宗教,显然是错误的,也是对其科学思想的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