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捐赠是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行为方式之一,是公力救助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融集社会资金,实现社会互救,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并能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但是,公益捐赠不仅仅是一种道义行为,它还涉及到捐赠主体的利益关系,公茂捐赠应属于道德和法律所共同认可的行为。而目前,我国尚未有完整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这一社会关系,理论界也很少有人去涉足这一领域。在现实生活当中,公益捐赠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及消极后果,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益捐赠活动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拟…  相似文献   

2.
社会募捐是指由一定的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以公开形式为特定目的而向不特定社会成员发出倡议的募集捐助.社会募捐既不同于一般赠与、公益捐赠,亦有别于信托与第三人利益合同,它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民事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案情对募捐行为进行分析和定性,以为募捐纠纷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论捐赠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 ,捐赠作为一种以公益事业和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多。对捐赠法律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决定对捐赠问题的法律适用。笔者就实践中两种主要的捐赠行为予以了分析 ,并得出结论 :以不特定多数人为受益人的捐赠应被定性为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而为取得这种捐赠所进行的募集行为是一种委托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公司捐赠的法律激励与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捐赠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它既能提升社会福利,又能改善公司自身形象,从而使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公司捐赠涉及很多法律问题,如公司捐赠是否背离其营利本质,如何对公司捐赠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本文对上述法律问题作了分析,并对我国关于公司捐赠的法律规定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公益捐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捐赠公益事业在发达国家已有多年历史。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捐赠行为、企业捐赠绩效评价与管理等三个方面。我国对企业公益捐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企业捐赠的会计处理与纳税、企业捐赠的法律分析等方面,对企业捐赠运行机制、企业捐赠动机和企业捐赠管理方法有一定研究,但很不深入。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企业公益捐赠的运行机制、行为特征和管理实践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会捐赠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利益结构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高校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是捐赠者的一种经济社会行为。从分析社会利益结构的发展变化出发,运用经济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认为高校社会捐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高校社会捐赠事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民公益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志愿公益行为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 ,它一般表现为慈善捐赠和无偿服务两种方式。有关公民公益行为的动机 ,学理上尚存争论 ,主要有责任论、利己论、利他论、多元论等观点。不过 ,争论中也有共识 ,多数学者都认同 :无论出自何种动机 ,公民的公益行为都应该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公司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是规范和引导公司公益捐赠的重要法律范畴。其理论机理,在内为税收公平价值;在外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协调程度。公司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之具体建构,要沿着分税、定税、征税、用税四个路径展开,将税收公平原则映射其中,并始终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在当下的协调程度为外在约束。通过中央与地政税收结构性平衡,优惠幅度和受惠类型之调整,辅以效率化的扣减程序和透明化的用税机制,最终实现公司公益捐赠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阶层和捐赠主体,培养其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捐赠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基于北京市N中学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未成年人慈善捐赠动机与捐赠行为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在借鉴国外未成年人慈善公益教育模式基础上,从内部驱动因素强化和外部制约因素化解两方面提出了未成年人慈善公益观念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的公司公益捐赠呈迅猛发展趋势。公司公益捐赠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由禁止到限制再到允许的发展历程。公司公益捐赠的正当性是引导和规范公司公益捐赠行为所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公司公益捐赠之正当性根基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对其深层次剖析必须以公司公益捐赠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基本线索。公司公益捐赠,因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由冲突走向平衡而具有合宪性保证;因公司负外部性之弥合而具有公平性机理;因公司独立人格之深化而具有主体性支撑;因公司社会性与营利性之双重属性而具有义动性与利动性根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社会捐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规范社会捐赠,规范捐赠的发起人、捐赠人、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捐赠财产的管理、使用以及捐赠财产剩余的归属和处置,都必须尽快予以明确和界定,否则,将挫伤捐赠者行善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募捐行为法律性质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募捐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捐赠人捐赠的积极性,侵害了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未对募捐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理论上对募捐行为法律性质的认识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处理也不尽一致,如何规范募捐行为、认定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已成为立法、司法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违约责任兼具权力因素和契约精神,从而决定了其特殊性.一些民法学者认为根据现有规定政府违约责任适用<合同法>,所以其性质理应为民事责任;而行政法学者却认为政府作为最为重要的行政主体,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由此引起的违约责任也当然是行政责任.以上两种说法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政府违约责任所具有的公私兼容的性质,都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只有体现公私交融性的经济法才能为政府违约责任提供正确的法域归属,政府违约责任的经济法属性是其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公司合同论者认为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联结("合同束"),并进而认为公司是一组明示或默示的合同。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公司法看作是一种"标准合同"。这有助于探求公司法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为公司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益的和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框架。然而,将公司法看作是"标准合同"的观点强调合同自由、市场自治的价值理念,这既是其贡献所在,也是其缺陷所在。缺陷在于将合同自由绝对化、扩大化,强调公司行为自由、运作经济的一面,将其作泛合同化的解释,否认公司内部层级管理关系,忽视公司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身份到契约,是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结论,而中国学者往往毫不怀疑地拿来引用。文章在界定婚姻本质的基础上界定了婚姻契约的二重性,认为“婚姻契约”在中文语境中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现实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法律文本的婚姻契约,是当事人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达成的合意,从而达致的婚姻契约化;观念上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类比意义上的用法,仅仅作为学理分析之用,而现实中的婚姻当事人并不缔结什么契约。在当下中国,观念层面的婚姻契约正在传播之中,而在现实层面上中国人的婚姻关系远非契约关系,因此在中国语境中,婚姻契约并无西方进化论方面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在于揭示婚姻契约观念在当下中国的可欲性。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会计的契约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计本质的探讨是会计学科的永久课题。近年来,一种新的会计契约本质论正在悄然兴起。会计的契约本质理论建立在现代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的认识基础之上。作为企业契约推行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会计契约一方面通过其计量功能将企业契约的各参与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置于有序运作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会计契约最终体现在其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中,是市场上的要素所有者就会计信息的产权进行博弈的结果。作为一个市场性契约,它揭示了各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他们将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市场性契约,可以较好地解释会计活动中的很多现象与会计理论中的许多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管理上存在土地产权界定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不力、流转受到限制等问题,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相关立法上也存在问题。文章从物权法的视角提出完善举措: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保障权利主体权能的实现,加强相关立法,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慈善捐赠法律关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慈善捐赠合同、慈善信托与慈善组织设立。三者各有理论基础,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其内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言,却又大同小异。就其社会作用、社会效果而言,则可谓殊途同归,均是为了保障慈善捐赠人的财产所有权的顺利转移以及慈善目的的实现。这三种典型的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犹如三大支柱,稳固了慈善捐赠的典型形式,并将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的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固定了下来。就慈善捐赠人的法律地位来说,他们不外乎是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慈善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以及慈善组织设立法律关系中的出资人。  相似文献   

19.
物业服务合同性质辨析——兼谈无名合同有名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业服务合同作为一种新型合同,理论与实务界由于对其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在对合同主体、客体、合同解除权等问题上众说纷纭以及对该类纠纷法律适用的各行其是。物业服务合同作为一种私法合同,由于其对传统合同理论的合同相对性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及合同效力规则等提出了挑战,具有较强的个性,应当通过单行立法实现其从无名合同到有名合同的转换,以适用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