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卓有成效,在教育理念维度,体现为精英教育定位、全程卓越品质、产教融合主体、渊博系统目标等四个方面。通过对此分析,并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提出了开展精英型、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试点,强化激励深化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强基固本融会贯通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重要任务.纺织品设计大赛作为一种学科竞赛,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此类大赛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工程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与人才培养阶段性特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人才培养涉及到的环境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功能互补。只有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及行业协会等多主体的协调合作,才能最终实现人才价值的增值,构建完整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示范作用。通过对湖北省公共部门的女性科技人才调查,结合ASD成长模型分析,发现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适应阶段的制度系统的战略规划不足、选择阶段的技术系统的创新匮乏、发展阶段的环境塑造的缺失等问题。以改革创新为指导,通过优先将性别差异纳入开发科技人才决策中,优先创新女性人才机制,优先调整女性科技人才结构等来改善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推进科技领域的性别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引导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程专业毕业生素质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工程创新意识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头戏在于大学科学合理的引导。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成长经历揭示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然后依据规律并运用隐性知识理论探讨高校提供的科学有效的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变革,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当人们从性别的角度深入考察信息技术领域时,发现这一新兴产业中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性别鸿沟,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的困扰,信息技术领域对女性的歧视,女性的自我价值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男性价值的冲突。女性内部的数字鸿沟等方面。这些性别鸿沟阻碍着女性掌握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女性高技能专业人才是我国技术人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科技人力资源。但是,受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女性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女性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分别从技术性别观念、人力资本投资、职业生涯等方面阐述了女性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成因,提出了促进女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对策,主要包括技术性别文化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柱力量。而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启蒙"作为基础尤为重要,其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科技哲学的视角阐述"启蒙"阶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然而,科技人才队伍中的女性科技人才却发展较为缓慢,原因在于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受到了公私领域的双重约束即私人领域的家庭劳动、家庭决策、家庭教育投资以及公共领域的科技人才准入、培育和评价机制制约了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在这种双重约束下,女性科技人才只能在具有性别排斥的科技领域中充当幕后支撑力量,相反,男性则在科技人才发展中占主导优势,成为主要的受惠群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外女性教育研究围绕着“教育性别鸿沟的反转”这一重要变迁及其带来的重大影响展开。首先,欧美发达国家在总体上实现了教育性别鸿沟的反转,其他国家男女教育差异不断缩小。其次,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理工科领域仍然存续。再次,性别、种族和地区形成的交叉效应使得少数族群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受到双重压力。最后,女性教育对婚姻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发是:应关注整体性的性别教育公平,也要关注不同学科的性别教育公平;应关注女性教育提升本身,也要关注女性教育对婚姻家庭的深远影响;应关注女性教育现状,还要关注话语对女性教育处境的建构作用,探索促进教育性别平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迫切任务。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与主要内容,根据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交通运输类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现状,对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电行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面向水电工程建设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面向水电工程建设的"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工科院校是工程师的摇篮,高等工程教育重在为社会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等,探索基于工程师职业视角的以工程能力和工程师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基础扎实、思想朴实、为人诚实、工作踏实等品行,培养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思考能力、面向需求的学习能力、面向实际的动手能力、面向问题的分析能力、面向工程的设计能力、面向工作的交流能力、面向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适合21世纪需要的工程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施工程教育系级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部分大学的工程教育课程改革。佛蒙特大学作为获得资助的六所大学之一,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实施了多年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全面考虑生态、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利益统一,同时,开发服务学习课程项目,强调社区服务和学生学习两者并重。课程改革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师角色与责任的理解,在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系统化思维和服务学习的理念,这对中国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引出了高等教育与非通用语国家的合作新模式。通过分析非通用语工程师培养的特点指出,一方面,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非通用语教学与中国现有的外语专业教学与第二外语教学都存在差别,另一方面,工程师专业课程非通用语授课也不同于国内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针对非通用语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为例,从课程设置、课程融合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加强非通用语的工程师培养,旨在为中国非通用语国际教育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结合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人格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等素质结构;"人格品质培养、系统的知识传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构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伦理问题.工程伦理是调整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对工程师的伦理行为和工程建设起着引导、规范、开拓等重要作用.工程伦理准则包括五个方面: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工程师的社会职责事关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工程师要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全部的社会责任.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加强理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理工科高校要开设工程伦理课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内容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始终是既往追溯性的而缺乏未来前瞻性。工程师责任伦理则针对工程风险,面向未来。技术、工程固有的风险性、人类理性的局限性、生态环境不可恢复性以及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性是工程师责任伦理产生的原因。工程师应当承担承认工程风险、预见工程风险、维护代际公平和保护自然等与未来有关的责任,并通过敬畏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程风险最小化、工程风险预案制、工程风险责任制等途径积极规避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向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研究了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向环保产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