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语谚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是了解该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宗教信仰等。因此,要理解和翻译英语谚语,首先要了解其民族文化。英语谚语的翻译的主要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套译中国谚语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是简单地按字面意义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翻译之难就在于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和处理文化因素。只有考虑和处理好文化因素、透彻理解其概念意义和语用意义,翻译才能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泰语谚语中有许多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以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作指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语句精炼,语言通俗.不同的译者对于谚语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目的论的指导下的谚语翻译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它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从文化领域方面考虑翻译谚语时意译优于直译.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是承载着英语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的固定表达方式.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是翻译中的难点.要准确翻译英语习语,应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即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在翻译的方法上,可采用直译法、汉语习语套用改造法和意译法等.  相似文献   

6.
英语谚语:来源、特点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和翻译英语谚语是了解英语民族和文化的重要渠道。英语谚语主要来自民间、古典文学作品和外来语。英语谚语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思想性。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及释译,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式,都要结合翻译的文体、语体及文化背景情况,比较英汉谚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步骤。在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中,要重视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判断原文委婉语的语体和感情色彩如何,也要对语言体系的转换进行研究,采用适当翻译策略在目的语境中进行等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成语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在译文里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的。由于民族文化、历史背景和比喻上的差异,很多汉英成语的意义差异较大,如果只注意对汉英成语字面的理解,而忽略其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因此,在汉英成语互译时应对比其文化和内涵,考虑直译、意译、套译和混合译等多种译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陆文夫的《文化沧浪宜人居》译文作具体分析。从意义和风格的功能对等以及重创,解释性翻译,正说、反说与问说的转换等英译策略几个方面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翻译时不仅要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来理解原文意义,也要兼顾汉语和英语在文化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俄语成语以它的形象生动,简约练达的语言特点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不了解俄国文化所特有的民族性,经常会从字面上错误地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本文从俄语成语形成的几个社会因素着手,结合翻译理论,提出了俄语成语翻译应该立足于社会环境,准确地表达出成语的意义和修辞色彩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模糊美是中国古诗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家在英译模糊的汉诗语言时甚感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外翻译名家英译中国古诗的不同译本,通过比较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英译模糊汉诗的时候.译语不能同样模糊。翻译家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把正确传达原诗的意美放在第一位。诗歌英译的关键在于传达出原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知之”、“好之”和“乐之”是读者欣赏译文的三种:不同反映,也是翻译家不断追求使原文不断精益求精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4.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谚语是“民族之明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英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英汉谚语具有一定的共性:群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同时又有各自的特性:民族性和地方色彩。研究英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涵义差异及影响谚语理解的因素,可为英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便利。  相似文献   

15.
论英译广告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需要准确的原语文化意义(或涵义)把握;良好的目的语读者接受;适境的审美判断。英译广告应本着“功能相似”的原则向英语的行文习惯和广告模式靠拢,取得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良好的销售业绩。英译广告中进行恰当的文化转换常用的方法有:音意结合法,转译法,仿译法,删减法。  相似文献   

16.
中英文化差异对谚语翻译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谚语作为两种文化的载体,分别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这种共性与个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两种谚语之间的翻译策略。为了保持翻译的交际功能,同时充分体现两种谚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谚语的翻译中必须采取异化、归化、借用和综合翻译法。  相似文献   

17.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谚语是经过锤炼,考验,浓缩了语言的精华。从五个方面对英语谚语进行归类。首先从修辞方面来谈起,运用比喻手法的英语谚语又可分为四点。一是同一喻体,不同的比喻;二是比喻相似的谚语,意义未必一样,要具体分析;三是反义谚语;四是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谚语。第二部分列举了含有动物的谚语表达;第三部分结合汉语分析了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相对应的问题,第四部分专门收集了一些来自《圣经》的部分谚语,最后从文化背景入手来欣赏英语谚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