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协商是民主的最原始、最基础、也是最普遍的要素,民主的任何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最初的根源。中国基层的协商民主思想最远可以追溯到古代尧舜时代,中国古代"和合"思想为其奠定了思想渊源。但是,就中国传统社会而言是没有民主传统的,本文论述了协商民主在本世纪初又跨越千年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必要性、可行性和推动力,以及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内外逻辑。在内外逻辑的共同驱动下,推进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西古代“伦理”与“学理”财富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儒学伦理的思想基础与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哲学思辨与理性精神的认识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以及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的。通过中西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在思维方式,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正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等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与儒学伦理思想的思想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和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上的。通过中西方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古代在思维方式上,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上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异,而这就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欧洲近代民主的影响。尽管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但其中“重民”、“德治”、“吏制”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对于17—18世纪欧洲一大批启蒙学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们开创近代民主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足用财富思想是中国古代财富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特性,这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以及封建皇权的政治统治等因素决定的。增殖财富思想是西方古代财富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特性。它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财富积累增殖的正义性、民主理念与人文主义的精神动力、城市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需要。通过对足用财富思想与增殖财富思想的比较可以得出,由于思维方式、经济文化、地缘政治、政治理念的不同,中西古代财富思想特性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中国古代财富思想相比,西方古代财富思想显著的特性是其“学理性”。这种学理财富思想是形成于理性思维的认识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财富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是其立论基础;财富属性是其逻辑主线;财富增长是其核心内容。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得以发展并最终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说体系的理论源头,而中国古代财富思想却未能发扬光大,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对中西古代社会财富思想特性成因的比较可以得出,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思维方式的转换、经济政策的完善、财富张力的把握、财富分配的正义性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的精华,以孟子为集大成者。但自孟子以后,却屡屡遭到曲解;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关系,更是难解难分。民本思想对于暴虐政治具有批判的价值,但限于历史的条件,侧重点在于民生问题,对于民权有所忽略。鉴于民本思想本身就蕴含着民主的因子,所以给予适当的铺垫,它就有可能走向现代民主的坦途。这不仅是从理论上讲的,而且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法律实践也已经作出了证实。  相似文献   

8.
人类法治理论的由来与发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在我国最早系统阐释人治思想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法治理论应分为中国古代法治、西方古代法治和现代法治。中国古代法制的基础是专制法治 ,而现代法治的基础是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从儒家德治思想看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宏扬是中华民族虽累经专制摧残却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借鉴现代民主、法治精神 ,才能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以其重民意、保民生、得民心的倾向,与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制衡,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作为一种很强的政治理念和现实力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和广泛的影响。如今,民本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依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民本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我党总结概括执政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认真汲取古代民本思想所内蕴的政治经验和智慧,挖掘它的当代价值,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古希腊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并通过对比这四种民主的差异及前后联系,分析与揭示西方协商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它在实践中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世纪有宪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近现代欧洲各国的宪法或民主政治,人们宁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中寻找根源,而不愿将之与近代毗邻的"黑暗的"中世纪相联系.人们概念中的等级、特权和专制的欧洲中世纪是没有宪法的.但果真如此吗?本文以有别于传统宪法定义的方式,在对欧洲中世纪宪法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得出欧洲中世纪有宪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很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抱有乐观态度的学者认为,随着泰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该国市民社会已经崛起,从而能够大大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政治发展.但本文通过对泰国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政治亚文化的分析,发现该国政治文化与尊崇民主政治的西方公民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泰国主要社会阶层很少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人们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本研究表明,“市民社会”是基于古希腊以来西方社会平等、民主的政治关系提炼出来的概念,难以准确地反映泰国的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形.因此,虽然泰国政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市民流血抗争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意义上市民社会的崛起;泰国的民主政治仍然缺乏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代的中国和古西腊同为世界逻辑的发源地,但是中西逻辑却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差异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对中西逻辑不同发展道路的成因的研究中,重政治伦理的思维、重实践功利的科学观和不善作微观分析的思维习惯是影响中国逻辑发展的诸因素。中国的逻辑只有吸收西方逻辑的长处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载体,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实现人权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形态。宪政制度是西方社会演进的产物,发端于古希腊的契约文化、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以及自由主义传统是孕育宪政制度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希腊思想是在近乎相同的历史时刻发生的,思想发生时期的文化背景与前思想资源,决定了这两种思想传统各自的发展路向。古代中国与希腊各不相同的数理科学背景决定了思想家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水平,中国古代数学没有完成逻辑化的过程,相应地导致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哲理化过程的滞后。不同的神话、史诗传统也在根本上影响了思想家对于道德问题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对现代教育有直接影响的几个最重要文化区域,古希腊、古罗马、古犹太和古代中国,对比它们在的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和由此而导致的教育结果。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斯巴达人重体能,雅典人重智力,罗马人重情商,犹太人重圣灵,中国人爱官位。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编写了多部有关希腊历史的论著。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创办报刊和撰写评论,积极向国人推荐和评介有关的世界史著,介绍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比较中国和希腊历史之间的异同,从而将古希腊历史知识引入了中国。梁启超的引介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中西绘画是两大不同的绘画体系,其传统分别形成于以楚绘画为主的战国、两汉时期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这两大绘画体系传统的形成,与不同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并由此生发出不同的造型观念、空间意识和表现方法,所选用的绘画媒介也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美德,都追求善。善在古希腊表现为五种美德,在古代中国表现为五种道德规范。这五种道德,有四种可以互相对应,只有古希腊的勇敢,和中国古代道德不能对应。古希腊的美德,强调以智慧为基础,在价值取向上以征服为主旨,形成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中国的道德,强调以仁为基础,在价值取向上以服从为主旨,最终形成中国重伦理的传统。这两种传统,对中西方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