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林语堂的文学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曾遭遇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其英文小说更是由于翻译等众多原因不被中国读者所赏识。从文化角度而言,其早期代表作《京华烟云》通过姚木兰这一文学形象为读者营构了一个独特的审美时空,集中体现了林语堂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休闲文学主张心灵的自由,强调个性的张扬,讲究娓娓而谈,注重幽默与和谐的艺术追求。林语堂的休闲文学观及其创作,既具有某种超前性,有着文学上和文化上的积极的建构的意义,又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以林语堂同时作为译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为出发点,探讨了其翻译观和创作观的一致,证明其翻译实践同时印证了其翻译思想,从而揭示了翻译与创作的密切关系,突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动、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宇宙风》杂志的近情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文学理想是"近情",他创办<宇宙风>杂志并提倡近情文学,表明其文学观念的成熟.以该杂志众多的生活散文和战争文学为个案来考察,其近情品质体现了林语堂的办刊宗旨.正因为契合公众的阅读期待,近情文学在三十年代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文学风格潇洒开放 ,思维境界跨越东西文化 ,有幽默亲和力和知识面的宽厚通达。他用“在丛林中觅果的猴子”来形容自己上大学的感受 ,主张教育观以兴趣为基石 ,落脚点在灵魂的教养陶冶。他推荐牛津大学导师制 ,关心人的选择主动趣味 ,而对美国高校办学的机械化学风有微词。他的散文有一些生态人文的学缘叙事性。作为留学生文学作家的林语堂 ,他的散文至今仍有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以林语堂的英文作品《吾国与吾民》为研究对象,就其国俗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现代性与文学翻译相连接,并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论,探讨其现代性的意义和价值,以期拓宽对林语堂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李钧 《东方论坛》2008,2(2):46-49,62
以生态文化学观点考察鲁迅林语堂学案,会发现:鲁迅与林语堂的反目实际上是五四“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观的内在冲突与悖论,即精英启蒙思想与民主自由思想的内在冲突。它们有着历史的合理性和互补性,但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文学史对鲁迅与林语堂的文学观给予了高下与正误的判定。而鲁迅林语堂学案又是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事件的潜在延续和隐性表现,林语堂则充当了一个替代性的标靶。今天重提鲁迅与林语堂学案,力图放弃文学史写作中的一元政治意识形态标准,使文学研究的标准回到审美,回到和谐。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人本文艺思想是其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学艺术须以人生为本,文学艺术须以作者为本,文学艺术须以读者为本。林语堂人本文艺思想主要是林语堂大力译介、借鉴西方人本文学的结果,也是合理吸收故国文学有益成分成果的产物,是林语堂融合中西人本文艺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第一个将英语中的Humor译成中文“幽默”的人,他是中国幽默文学的倡导者,他也是沟通中西方幽默观念的桥梁之一。“幽默”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幽默观在林语堂的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分三章解读林语堂的“幽默”。第一章论述了林语堂幽默观的内涵:自由独立的思想,宽容超脱的胸怀,闲适自然的情愫。第二章论述了其幽默作为一种文学实践。第三章论述其幽默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林语堂幽默观的意义,林语堂的幽默达到了艺术境界、学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一直自觉地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和正在洪波涌起的新文化,即使当他从事小说创作时,也难以忘怀传播文化的使命,这就使他的小说在向艺术高峰攀升的时候,也闪耀着中国文化的光芒,从而使文化推介和艺术创作具有了镜像互证的特征,即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的群体性民族精神气质与个体性文化人格,在林语堂小说中得以完美呈现;同时,因为林语堂的小说有着深湛内在的文化支撑,从而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共时性特质。对文学不朽意义的自觉追求,使林语堂的小说获得了某种永恒的意义,实现了其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11.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普里什文一向被俄罗斯文学界和读者推为名家 ,但普里什文研究在俄罗斯国内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 ,大致与苏联特定时期的思维模式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文学传统和民族气质有关。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研究者关于作家的艺术观和创作特色已达成某些共识 ,但就整体而言 ,对作家哲理思想和文化意义的探求仍不十分充分。在西方和我国 ,普里什文也一直不受关注。在新的历史时期 ,从“人”的角度进一步挖掘艺术家及其笔下的“人”的精神 ,不仅具有文学史建设的意义 ,而且对艺术家及其创作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家伽缪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面对着荒谬感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既体现在其哲学作品中,亦是其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中国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是一部在世界上都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巨著,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对伽缪与曹雪芹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申采浩是近代韩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申采浩的主体哲学涵盖着主体的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主体哲学贯穿在申采浩抗日活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他毕生投入民族独立运动,展示了抗日斗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为历史学家他以民族史观批判传统史学和殖民主义史学,确立了韩国近代史学;作为作家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流亡时期创作的文学遗稿最为迫切地表现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形成的理学派别,因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理"是形而上学之"道",是宇宙的本源),在后世被人们称为"道学派"。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主要在南宋孝宗乾、淳年间,其在理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辞赋创作,无论是书院类辞赋还是世俗类辞赋,理学思想始终都是统摄其作品的主线,但其赋作并没因此陷入单纯说理的困境,相反在其辞赋中朱熹把文道关系结合得恰如其分,形成了醇厚典雅,雍容不迫,寓理于景的文风,他的辞赋作品也因此被同时代或后代人视为骚体赋作的楷模,具有了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叔岷先生以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校雠学功底,建立了融贯古今的宏阔的文学史观。他既能以校雠为基点把握文学的义理,又能以校雠学为基础对作品作出融会贯通的解析。王先生的广文学观念和他的治学方法,不仅对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纠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和培养新一代从事文献整理、校勘及理论研究的人才也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萨特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镜子.镜子往往被萨特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它暗含着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即人如何认识"自我"?在萨特的哲学中,"自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存在,它并不是一种实在.如果简单地将镜中映像当作"自我",必将导致"自欺".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梦幻色彩浓厚,此特征不仅表现在他经常以"梦"字来形容意象或情境,还以大量梦境的铺写来展现他织梦的热情及独特的美学风貌.这些虚幻迷离而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梦幻作品,是作家对中国传统梦文学形式的体悟,以及对现代西方心理科学的汲取,浑融成独属于个人的艺术呈现.梦里说人生,虚幻中却饱含着哲理意蕴和美学思考,沈从文为中国梦文学开拓了一个包容世界文化视野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康接受道家学说和道教神仙思想 ,相信神仙存在 ,认为神仙不可学得 ,又主张养生可以久寿延年。这种养生思想作为道家、道教思想的发挥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和养生思想相关联的他的独特的神仙观念 ,也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在他的创作中 ,这两个方面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 ,在文学史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