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慷慨"的"慷",<切韵>读苦朗反,上声;<集韵>增读丘冈切,平声;20世纪中期以来统读平声."大小"的"大",<切韵>读徒盖反,<广韵>增读唐佐切,<中原音韵>又增读"家麻"韵去声,20世纪前期以来统读[ta(c)]."他"在上古是一个旁指代词,中古时成为人称代词,读讬何切,近代汉语"他"主要读作[ct'],今天则又统读[ct'a].  相似文献   

2.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重韵的出现是学术界用后来产生的等韵名目框范<切韵>韵类的结果.韵书里重韵的分立是当时的文学语言系统中实际读音有别的反映.重韵现象不宜用来作为<切韵>是综合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四书学著作与《船山经义》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山四书学著述主要有<四书稗疏>、<四书考异>、<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等.根据所考,正其名定其时,以为已佚的<四书详解>和<四书集成批解>其实分别就是<四书训义>与<四书笺解>;并且,各书成稿有一个从<稗疏>到<考异>,进而<读四书大全说>,再到<四书训义>、<四书笺解>的先后秩序问题.是故,可知有二:其一,船山治学其学深博无涯,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汉学与宋学兼治,言必征实,义必切理;其二,船山四书学著述可分为早年、晚年两个时期区别对待.此外,对与船山四书学思想颇有关联的<船山经义>之内容和写作时间也作了细致考订.  相似文献   

6.
释"瞀"     
今形容人视觉模糊、眼睛昏暗不明,四川成都称之为(vu213)、湖北武汉称之为(u35)、湖南长沙称为(u21)、福建厦门称为(bu22),<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汉方>)记其字为"雾".(P6462)今考之,其本字当为"瞀".<玉篇·目部>:"瞀,莫遘、亡角二切.  相似文献   

7.
乾嘉二朝为"诗经清学"发展鼎盛时期,其间汉宋交互影响.山东同族牟运震与牟庭,或熔汉学宋学于一炉,或糅经学文学为一体,成为一时诗经学研究之佼佼者.牟运震有诗经学著述六种,以<诗问>为翘楚,牟庭以<诗切>占乾嘉诗经学一席地.  相似文献   

8.
谈论生死,我们最直接地对"生死"的所知便是生与死的切己本性.它不可由他人替代,只能由自己承担,并且是任何人必然的要经历的事情.在中国哲学中,无论是<道德经>明营魄之分、道器之别,还是<庄子>的"齐生死"都可以看出道家对死亡本身有所直接的领会.故而,本文试以<庄子>文本为视角,试析庄子对死亡问题的思想异同,并试着用训诂学进行理解,直观死亡本身,阐发一些笔者自身关于死亡问题的一些浅显理解.  相似文献   

9.
莫言新作<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人点,以"姑姑"这一传奇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中国近代生育史的风云变幻.形式上,莫言再创新意,将<蛙>分作五部分,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最后以话剧形式升华.小说深刻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可悲与可叹,再次呈现出莫言小说一贯蕴含的救赎情怀与对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李资源教授的新著<文明的呼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是他完成<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革命史要>、<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后的又一本关于民族问题的专著.在读他以前的著作后再读这本新著,我们可以发现在李资源教授的多本著作中,始终是在努力把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当作为当代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切人点;力求将历史研究与现实相结合,使自己的研究能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作用,实现科研为当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古音的变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古音分早晚两期,论证中古音早晚两期说,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中古音早期到晚期音变的时空性。中古音变包括音值音变跟音类音变两类,音变或以文献为依据,或从唐代方言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温庭筠、李商隐诗歌地位的巨大反差遮蔽了晚唐五代诗歌史流变的真实面貌.事实上,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他的人生遭际和倔强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温诗对唐末五代诗歌的影响远在李商隐之上.唐未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的诗风和笔法.唐末诗歌对温李二家的不同取舍,显示出晚唐五代诗歌的走向及递嬗规律.从中唐开始的文学俗化倾向发展到温庭筠时代,已然和雅文学分庭抗礼,到唐末五代文坛终于形成整体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唐诗的模范作用,明初诗人从分期、体制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在诗歌创作中倡导"鸣国家之盛"相配合,使其对盛世气象的追求与对盛唐诗歌风貌的讨论合为一体,最终推动了高繤<唐诗品汇>的出现.明初的唐诗学精分四唐,明辨众体而推尊盛唐,完成了唐诗学的构建,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唐初天水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天水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为唐朝都城所在地美中政治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为唐朝开发与经营西域提供了条件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六朝侠咏,时时散发出悲凉气息与自娱意味,初盛唐诗作在建功立业不计爵禄的自信中洋溢着乐观与豪迈。中唐后,人们对侠之恩遇观认识更为清醒,感觉到侠的报恩代价太大,呈现出向汉代市井游侠的追忆回归的趋向。对于侠少年英雄行为的评价,不必非要将其侠勇武功引向建功边塞才理直气壮。唐代,恩报之于复仇的意义,早已超出具体作品的个别性意义。唐人注意到了复仇所具有的恩义色彩,较为偏重发掘恩仇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6.
旅游作为唐代文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与唐代科举取士、自由开放思想、经济繁荣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唐代文人积极上进的入世情怀密切相关的.唐代文人不论是壮游、隐游还是宦游,都充分展示着他们心系社稷、自由豪放、蔑视权贵、傲岸不羁、讴歌自然、以游抒志的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唐代文人在旅游活动中对后世旅游资源开发、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数量众多 ,内容复杂 ,反映了作者不同的道德观念 ,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 ,为了更好地把握唐传奇的思想内涵 ,从娱情说、毁谤说、佛道说、愤世说、补偿说、表现说六个方面详细分析唐传奇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8.
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文章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东汉末年、曹魏和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个阶段,将门阀制度放在不同阶段进行讨论,以找出其政治内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传奇集,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并与晚唐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其作品不仅揭露了晚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现;同时,交织着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侠的传奇更体现出了人生无常;对盛唐的眷恋在现实的空幻面前更为张显。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