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的体现。“博学至精,明德至善”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校训,其本身有着温柔敦厚的文化内涵和乐观崇高的道德审美。在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南京医科大学注重医学与人文的融通,培养至精至善的精诚大医。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校训及其主题词的提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或办学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训词,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座右铭.承载厚重文化传统、蕴涵深邃办学理念的校训是学校精神追求的鲜明体现,是学校实施育人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大学校训产生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引经据典型、名人倡导型、自我总结型、大众流行型,但在主题词的概括上雷同现象极其严重.提炼校训主题词必须在内容上注重校训内涵的丰富性和精神、理念特色;在文字上注重文化品位;在时效性上注重校训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在概括提炼过程中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还要纠正将校训等同于校规校纪、标语口号等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随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精神理念和伦理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使大学校训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同时,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与“超越”,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交通大学确立的“知行”校训,与孙中山当时提出的著名的“知难行易”知行观有直接联系。孙中山主张“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强调科学认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理论对于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决定性意义,并以此推动史无前例的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步伐。校训“知行”二字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不懈追求的大学精神,是古老文化传统与现代学术理念的完美结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推动社会经济大发展、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仍需要把握好知行关系,继续传承“知行”校训的精神底蕴。作者建议“知行”校训字体恢复取自孙中山的亲笔题字。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随着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反映了大学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理念,引领着大学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学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西方大学校训具有“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立了完善的大学组织文化,使大学自身与社会和谐发展,在原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服务站,从而适应当今科技、学术、文化飞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校训的功能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对于大学人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规范教学、管理、服务过程,提升大学品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根据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及自身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科学地构建校训.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校训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在学校对外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分析中西大学校训语言特点的差异及中国大学校训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了校训英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探讨了校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回溯大学千年流变的历史,可梳理出大学精神文化的五大基本元素: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其中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双核”,校训与校歌分别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理性诉求与感性呈现,校风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要加快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就必须找准大学自身定位,着力凝练其精神文化的核心元素,并注重其他基本元素的培育,而大学人对这些元素所传递理念的躬身践行更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也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交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浓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具有言简意赅、易于朗诵且内涵丰富等特点。文章着重以文化翻译论为视角,从源语特征和文化蕴含上解读我国大学校训的英译,探讨可循的校训汉英翻译原则与策略,以期达到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