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①,在我国封建制的形成中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史籍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说明赋税制度的改革是紧跟着田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弄清税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意义,不但对于秦孝公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研究有裨益,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遭到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寄进”、“分封”两种形式和途径,形成了自下而上层层依属的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与西欧封建庄园领主制相比,这些都成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这一特点,有助于把握日本封建社会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农垦“两田制”之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田制”即将承包地划分为基本田和规模田,是当前农垦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的主要模式。但“两田制”却遭遇了基本田收益难以满足逐年增长的职工社保缴费需求,规模田使用费过低且调整机制不合理,承包地调整难等实施困境。“两田制”实施困境的出路是:坚持“两田制”并默许其适度变革,应完善规模田的定价机制并细化承包地调整的适宜路径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石高分封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中国和西欧都是一种土地制度和基本经济单位从一而终,而日本则不然,它相继存在过三种土地制度和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德川时代的封建立地所有制形式—~采邑分封制,更是独具特色,与其说它是土地分封制,还不如说它是稻米分封制,即石高分封制准确些。本文拟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土地分封制和土地分封制的特征三个方面.浅析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一、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封建时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贯彻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小农:西欧是封建…  相似文献   

5.
南朝的杂调     
南朝封建政府推行于全国的基本税制,是按丁征收的田租和先是按户、后来又变成按丁征收的户调或丁调。这两种税制,所征收的物品、数量和征收的时间,全国各地区大体是一致的,故史书又把它们称为“定调”和“常调”。此外,封建政府还向全国或某些地区征收繁多的苛捐杂税,当时统称为“杂调”。有许多杂调,在初创立时本是临时性的,后来统治者觉着有利,便往往沿袭下来,也成了经常性的剥削制度。《宋书》卷六《孝武帝纪》称:“顷岁多虞,军调繁切,违方设赋,本济一时,而主者玩习,遂为常典”,就说明了这种情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之际 ,中国土地制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此前以国家“授田”为主要形式 ,此后国家“不立田制”。前者田地为“王土” ,后者田地为私有。宋朝新田制“不抑兼并”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田主佃户之间形成租佃契约关系。这是古代专制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是认识宋代社会的基础 ,宋代社会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以授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各种“田制”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田制不立”的宋代社会。“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种尝试。朝廷(国家)与官僚地主阶层在经济上无法解决的利益冲突使企图缓和社会矛盾的种种努力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我国历史上封建生产关系所构成的地租制度,大抵自战国至中唐以前,主要行佃奴制,唐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主要行佃农制。均田制的崩溃,则为其转捩点。 由于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农民具有二重人身依赖关系,地租归地主,赋役归国家。租佃制下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不限多少”,自战国以来已然。这与欧洲中世纪王权衰落,“农奴制”下的份地上的农奴之于领主,只有一重隶属关系,是大不相同的。 自中唐以来,“均田制”已成了历史上的名词。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宋史·  相似文献   

9.
四西周封建社会的特征与封建化的經过殷周之际确实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詩經大雅文王之什說:“周虽旧邦,其命維新!”孟子告訴滕文公行井田制时也說:“子力行之,亦以新手之國”。从西周以至战國的知識分子,都認为周人所行的制度,对于殷代說來,确是一种新的制度。后人以为周公制礼,这傳說不是无因的。先就土地制度來說,在上文已經提到过,“耤田制”在殷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但西周初年的令鼎有說到:“王大耤農于諆田”。到底殷代的“观耤”,与  相似文献   

10.
“令”是现存隋法的基本形式,也是林业法制的基本形式。“弛山泽之禁”、“均田”、厚偿运河植树等规定,皆以“令”的形式表达。唐法律、令、格、式、格后敕并行,不少条文涉及林业,但与田制配套的植树规定则因田制变化在唐前期与唐后期显著不同。五代十国基本沿袭中晚唐的林业法制,但有其值得重视的特点,如后周、南唐、北汉视林业为生存发展之所需,一些规定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1.
鉴于田赋在清朝国家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及田赋征收中存在的严重弊端 ,晚清朝野人士有关田赋改革的议论甚嚣尘上。清末主流思想界处理田赋积弊的思路 ,还是沿袭两宋以来的传统 ;也有极少数先进人士以西方近代财税理论和制度为依据 ,对田赋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对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的基础上 ,对分封制度的生成机理以及这一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的制度特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土地理论与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土地理论包括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在这一理论中 ,马克思揭示了土地所有权制度和排他性 ,实现了土地资本化 ,提高了稀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 ,地租的存在是与土地所有权制度分不开的。我们用马克思的土地理论来指导和处理我国土地管理和使用中各种经济关系、利益 ,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奴隶制度产生、发展以及向封建领主制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普遍实行井田制,土地所有制性质为土地王有制,国家禁止土地买卖。公田与私田经历着自身的衍变,并向私有化逐渐迈进,正因如此,西周中期,土地关系开始发生流转,出现了土地的赏赐、出租、赔偿、转让和交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土地税收是税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土地有效利用等重要作用。参考各国土地税种的设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科学的土地税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对主要国家的土地税种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税种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土地税制框架涵括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但诸多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各税种内部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同时,中国以土地为媒介的收费纷繁复杂,制度极不规范。针对土地税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土地税费法律制度,中国应从税制结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结构以及征收管理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部某省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显示,农村土地问题并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而是与村组权力相关联,农民的土地权利是以村组的土地权力为保障的。村组的土地权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主要表现为村组的土地调控权,这种乡村地权是当代村组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农民“成员权”意识的主要来源。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利与村组土地权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农民土地权利需要村组权力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而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利,村组的土地权力也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逐年减少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耕地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屯田”与“营田”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唐五代,“屯田”和“营田”是封建土地制度中两项重要内容。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学界长期争议不决。本文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分阶段理清了两者的关系,认为在唐前期,“营田”泛指经营土地,“屯田”是一种特殊的官营土地制度。唐后期至五代,出现户部营田务管领的营田,乃是与屯田并行的另一种官田系统。文章还否定了唐后期屯田转化为营田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