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新疆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山水相连,由于地缘优势以及经贸、民族、历史、文化等原因,新疆已成为中亚五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首选地之一。且中亚五国留学生人数增长速度较快。文章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发挥地缘优势,抓住机遇到,加强合作,制定教学措施,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建设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六大经济走廊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欧亚大陆中部的一个重要建设目标。但是,作为地缘上相互毗邻的两个地区,中亚与西亚在互通互联、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并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中亚与西亚之间交通运输线路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相互之间贸易额小,产业结构单一,贸易结构相似,贸易便利化水平低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不仅对中亚与西亚之间的合作形成障碍,也对当前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造成明显的影响。除加强中西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西亚国家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两个地区间贸易便利化外,还应该考虑借助"双重身份"国家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加强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贸易畅通是全面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合作绩效是衡量贸易畅通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导向,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构建了贸易合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效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合作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其效率水平有待改善;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排名变动不大,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有所波动,塔吉克斯坦的排名始终靠后,其合作效率水平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地缘利益协同、经济结构互补等优势,不仅在能源供需与安全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还把合作范围扩大到矿产资源、产品贸易、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等领域,从而在完善贸易结构与提升合作层次过程中促进各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合作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对此,中国与中亚国家需要加强在基础设施、非资源领域、跨境金融与自由贸易区等方面合作,为未来双边互利合作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东亚、中亚、西亚及海湾各国,辐射亚太、欧洲、非洲经济圈,涵盖政治、交通、能源、金融、电信、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是实现内陆地区同沿边通关协作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资源、技术、产业和交通等领域互补及其亚欧国家建设亚欧大陆桥达成的共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基础;能源与安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科技、文化与旅游等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政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多元化建设是解决我国能源来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之一,但同时中亚地区又是一个政治、文化比较复杂的地区,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我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同中国在地缘位置上相邻,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和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对我国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对新疆开拓中亚市场的营销风险加强了解与防范是减少营销损失的必然选择。该文基于宏观视角,对新疆企业在开拓中亚市场时面临的政治、法律、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环境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和营销风险管理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家在新疆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的重要性、中亚基地的定位和职能、中亚基地的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汉语国际传播在国家及自治区“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从转变对外汉语教学观念,加强建设孔子学院及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快更好发展新疆与中亚区域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在地缘、民俗、宗教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中文化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合点。新疆在媒体设施等硬件方面提高较快,和中亚五国的媒体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走出去工程"在文化交流方面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应加强影视创作翻译、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整理、中亚研究及文化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中亚和独联体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对新疆外贸尤其与中亚贸易这无疑会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与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经贸合作方面的作用,是未来中长期抵消中亚和独联体内部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新疆经贸发展的不利影响,保持新疆与中亚俄罗斯国家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最行之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疆参与中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疆应当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中亚国家转型的历史需求,利用自身地缘、口岸、交通以及人文等优势,避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积极推动和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上必须树立长期渐进的合作理念,立足新疆,依托国内,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逐步提高新疆自身的经济硬实力,提升和优化新疆地区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上合组织框架为成员国各方参与经济合作和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成员国间的资源、经济互补性和地缘经济利益、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区域合作的发展。面对经贸合作政治意愿不足、发展战略有差异、世界经济低迷的现实,制度化安排为核心的强制性变迁必须成为中亚区域经贸合作的主导。借鉴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合作的经验,新疆区域经贸合作应从民族地方立法、地方合作论坛和中哈霍尔果斯口岸等方面寻求突破,在促进投资、海关便利化、推进能源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危机不仅使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遭受沉痛打击,也让深居内陆的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深陷寒冬期。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环境有些许变化,在新环境下寻求双方之间合作的新重点,积极拓展中亚市场,展开与中亚合作的新篇章,帮助中亚国家走出困境的同时,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能带来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成为倡议的重点之一.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绿色发展绩效,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绩效的驱动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绩效总体呈现"W型"的时序变化特征,以及"西亚北非地区>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的区域差异特征;从直接效应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开放程度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因此,应该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加强国家之间新能源和技术的合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引进绿色投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实地考察新疆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上提出:新疆在园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可选择引入“企业群”的模式.选择引入的企业群应具备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的能力.这种产业能与当地原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互相促进、双向共赢”的耦合机制.要能够促进当地原有特色产业的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能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链延伸.同时,将产生的税收等尽可能地留在当地,进而弥补当地落后的基础设施对企业产品外销等的制约,形成正循环.  相似文献   

17.
全面启动东亚大市场,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从区域性多国合作起步走向国际市场,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都必须从实际出发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只有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中亚五国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外力影响和内部努力下,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但无论是民主化还是市场化依然未能实现;与同时被卷入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中东欧国家相比,出现了同途殊归的转型结果。究其原因,不仅是内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和转型前提条件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中亚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的非对称性发展态势左右了中亚的转型进程。权威与民主的双重作用使经济转轨面临两难窘境,而缺乏经济基础的民主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脆弱性凸显,并最终导致民主政权刚刚建立即向威权政体转变,加之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民主化和市场化产生的影响,使得中亚的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构建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法律机制的观点,结合国际经济法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学理论和实践,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以至中西南亚区域的国际经济活动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加强沿线国家承包工程的国别环境研究有利于降低风险和提高成功率。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新增营商环境因素,指标设计上考虑基础设施承包工程的特点,构建了包含6个环境因素、33个指标的工程承包国别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的工程承包国别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对熵权法结果进行了Spearman检验和对国别环境综合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承包重要的国别选择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工程承包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环境较好,中东欧和西亚北非区域次之,东亚、中亚和独联体地区较差;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环境评综合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较好、较差和差。研究结论不仅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工程承包提供了国别选择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积极落实我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