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西编村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年代 ,山西军阀阎锡山为了发展其军事实力 ,巩固其军阀统治。效仿日本的市町村制及军国主义统治模式 ,在山西实行区村制 ,真正把军阀政权下移到村一级 ,并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孙中山的民治主义嫁接到其军阀极权统治中 ,实行“以村为本”的政治建构和政治管理 ,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军阀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起于1908年迄于1926年的湖北自治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8~1919),基本上处于宣传鼓动阶段。第二阶段(1920.8~1922.3)为湖北自治运动的顶峰,斗争锋芒指向北洋军阀王占元。该阶段在张扬民主、反对军阀专制方面表现出进步性。第三阶段(1922~1926),以所谓制定“省宪”为中心。该阶段运动成为“官治”,变成直系军阀强化统治,应变时局的工具。文章着重分析第二阶段,详述了自治运动的特点──参加运动队伍十分复杂和广泛;由政治斗争发展到军事斗争;该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运动。本文的结论:湖北自治运动和全国自治运动,“联省自治”运动的彻底失败,证明了在中国近代二元社会,企图通过实行联邦制以达到救国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3.
北洋军阀统治的合法化考虑及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政治统治的维持必须以合法性作为基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解,所谓合法性表现为社会对政治统治的信仰和认同。北洋时期的各派军阀为保证自己的政治统治,无不希望在合法性问题上做出考虑。然终其统治,这种合法性却始终未能建立起来,于是出现了大小军阀纷争不断的政治局面。并最终导向了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本文对此作一探讨。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已不复存在。作为一个中央政权,在外事活动中一系列无可挽回的失败,说明在民族救亡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社会主题的情势下,它已逐渐抽取了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国家…  相似文献   

4.
武士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动因。庄园制的兴起奠定了武士产生的经济基础,武力争夺土地的斗争造就了武士以武为本的生存土壤;各派政治势力争权夺势的政治斗争,为武士的产生和发展推波助澜,使武士的活动舞台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中央集权常备兵制瓦解和军事力量虚弱化,军队无力履行国家政权支柱的职能,武士乘势蚕食其武力空间。武士适应武力争夺经济资源的需要而产生,以争夺财富和权力的武装斗争为生存土壤,以杀戮技能为生存资本,在征战杀伐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伐战争即将爆发之际,在一批学人和社会政治活动家中间爆发了一场关于谁是“军阀”,以及怎样定义“军阀”、如何改造国家与社会武装力量等问题的激烈论战。论战虽由时事问题所引发,其影响却超越了政论范围,推动了“军阀”话语体系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有关中国政治与军事问题的学理研讨。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在留学日本的多年经历中 ,耳濡目染了日本社会敬军尚武的风气 ,对军国主义的教育、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倍感青睐 ,主政山西不久 ,就著书提出“教育以军国为教育”的奴化教育主张 ,并不断抽取一些时髦的主张和主义 ,点缀其“育人”思想 ,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学其内、西学其外的嫁接型“育人”思想体系 ,包括以几希哲学为基础体系、以横竖政治为运行体系、以维持网络为保障体系和以好人主义为目标体系等四部分。这样一套严密的驯导和“育人”理论 ,使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土地、人民、军队三位一体 ,从下到上军事力量立体控制与教育化 ,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史上一种特有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北伐,推翻直系军阀的反动统治,二十年代初,孙中山就同张作霖建立了联系,后结成了反直联盟,双方信使不断。张作霖曾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给孙中山以支持。直系军阀被打倒后,张作霖采取了“拥段拒孙”策略,双方的合作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8.
武士因土地纷争武力化的需要而产生,以杀戮技能为生存资本,以战争为生存土壤、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凭借武力夺取国家政权,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和社会上的主流阶级。武士政权崇尚军国主义,以武力为立国之本和治国之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统统服务于战争需要。武士在战争实践中创造和完善的战争精神——武士道,作为战争之道登上历史舞台,以穷兵黩武为荣,鞭策武士在战争中“建功勋、立伟业”,体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涛 《21世纪》2010,(11):77-77
天皇无力左右武士阶层,武士阶层却可以左右天皇,天皇只有安心为“神”放弃权力才能保自身安全。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即使在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的学者们眼中,只要天皇失去为君之德,武士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天皇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河南形势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代替北洋旧军阀建立起全国的统治。这个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改革与战时大本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大本营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天皇亲自主持的战时最高统帅机构。它不仅在甲午战争时期,而且在此后的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一直发挥着对外侵略的核心作用。新世纪,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加强我军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的本质在于建立一种与“封建”贵族政制完全不同的、以军功和法制为核心的新型平民政治体制模式:王的权威至高无上;王以下的全体国民则在等级差序的设计中,给予平等的升赏机会和同样的惩罚手段;建功立业不再是“肉食者谋之”,一介平民可跻身为将相,这是中国传统国家社会政治模式的重大变革.这一模式的形成,并通过秦帝国的统一推向全国,奠定了两千年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14.
在“天皇机关说”与“民本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大正民主运动向藩阀专制发起前所未有的攻击,提出了“拥护宪政”的口号。以“大正政变”为起点的反对专制主义和扩军备战的群众运动,揭开了大正民主运动的序幕。由于大正天皇对政治体制的控制相对宽松,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推动下,民主自由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工农运动等相继而起,打破了藩阀势力独占政治阵地的局面。大正民主运动作为日本资产阶级民主派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从实现“建立政党内阁”与“推行普选制度”两大政治课题的方面来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民主派本身的软弱性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护宪三派”组成的政党内阁未能对枢密院、贵族院、军部等特权机构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日本仍旧在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压迫之下,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回族军阀是一支活跃在近代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地方割据势力。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清末以来西北动荡的政局、西北雄厚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的存在、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社会经济衰落造成的农民破产和游离以及青海回族军阀三代的军事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人物及事件的述评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缺乏从军事角度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军系到军阀的转型及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近代化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谦 《东方论坛》2005,(4):83-88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为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政治传播观可以作为分析传统政治文化的一条途径."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植根于孔孟对人际交往中语言传播道德的认识,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观的基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作为中国式的"魔弹论",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结构、政治背景之中,体现于历代王朝的政治实践中,特别是政权兴衰系于君主一人、严格控制信息传播及强化君尊臣卑等几方面,都可以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分析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7.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军部派出的"笔部队"作家创作了"他者"这一歪曲和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妄想以此掩盖其侵略战争的罪行和美化日本军队."他者"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日本作家干预和渗透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时,日本国内的女权主义者,在整个民族疯狂于国家主义的时空下变节、转向,以此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建立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意念内的妇女解放观与军国主义达成了共谋.日本近代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人生经历代表了日本女权主义变异的缩影.侵华战争时期,林芙美子放弃了自由主义个人奋斗的思想转投军国主义,多次身负官方使命前往中国战场采访报导,成为侵华战争的积极协力者.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小说<运命之旅>为例,分析了侵华文学中"他者"形象的成因及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8.
渠长根 《南都学坛》2002,22(3):27-31
近代天皇制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连绵不断之深层次、制度意义上的原因。因为近代天皇制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核心 ,是军国主义的基础 ;天皇是战时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 ,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终决策者 ,天皇无论是在战前、战时、战后 ,都是日本国民教育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9.
纳粹文化从德国统一那一时刻起就掺杂着民族主义与容克军国主义思想,纳粹党采取了一系列欺骗人民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通过宣传纳粹思想和文化,并制定一些为纳粹党服务战争的文化政策,将纳粹的独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德国人民成为纳粹掠夺他国利益的工具,也正是这些文化政策的实施,使德意志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对德国二战前后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