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对宗教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些论述 ,是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当务之急。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有关宗教政策 ,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宗教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对宗教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些论述,是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当务之急。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有关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和解决宗教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阐明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个"必须",首先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不仅是对新中国以来宗教工作经验的最新的精辟总结,也包含了中华文明对待宗教问题的历史智慧。宗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信仰。一方面宗教是推动世界和平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从中世纪直到今天,在很多地区宗教流血冲突一直不断,它或者是民族、国家冲突的表现形态,或者是民族、国家冲突的背后要素。但中国,宗教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从中华文明历史智慧的角度谈宗教问题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深刻理解习总书记说的"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和平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关系形态。某些宗教为暴力和战争提供的正当性辩护不断遭人诟病,而各大宗教对于人类和平事业的真诚向往和积极推进也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可以说,对于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来说,宗教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各主要宗教传统仍将构成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既是信仰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既是高校内部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广州十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大学生们的信仰现状,还是对宗教的认识,无论是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还是高校的宗教信仰教育,都要求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真切地把握、采取正确的对策。这不仅关系到广州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也关系到广州社会的和谐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我国传统宗教实用性和宗法性的历史特点,分析当代中国宗教存在的自然、社会、认识、心理及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影响等多种原因,认识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科学评价其消极作用,进而预测中国宗教未来的世俗化走向,对于我们现阶段深入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难民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年日内瓦公约及1967年纽约协定,难民本质上是因为政治、种族、宗教、战争、环境等原因被迫逃离本国或经常居住国而流亡到其他国家的人。难民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涉及人权和国家主权的重要国际问题。为了保护难民权利,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通过各种国际性或区域性文件为难民保护制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促进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既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也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宗教的社会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具体地历史地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的社会作用也不是单一方面的,必须辩证看待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不能只注重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而忽略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也不能只注重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而忽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要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建设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科学把握事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局的基本思维方法。而要在迅速变化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直面问题深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实体。宗教对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生活诸方面都起着不同的重要影响。在跨世纪之际 ,无论是传统宗教的复兴 ,还是新宗教的兴起 ,从根本上说 ,都是由当代社会存在的复杂因素和关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上是否拥有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这一问题长期存而未决,被人忽视。本文认同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我国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观点,并从原始宗教到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角度予以多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3.
浅析E.弗洛姆人道主义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弗洛姆是现代西方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通过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而建立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在其伦理学体系中,宗教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从人的精神需要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根源和定义,划分了宗教的两种类型,揭露了现代社会宗教异化对人造成的危害,并积极探索建立人道主义宗教的具体对策。他的思想既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中世纪宗教专制以及无数宗教冲突、迫害与战争之后,宗教宽容在近代欧洲逐渐兴起,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宽容是指具备特定权力和知识的个人或团体容忍异端异教存在,毫无偏见地包容差异性信仰,进而予以多元化的接纳吸收。宗教宽容包含思想、法律、行动、政策等多重维度,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应在宗教宽容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宗教的理性化、道德化、人文化、公益化、社区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邪教是否属于宗教?反邪教与宗教信仰是否冲突?如果两者不冲突又如何实现两者的“两全”?这些是我国反邪教法的理论瓶颈,也是我国在反邪教国际斗争中的软肋。刘正峰、周新国两位教授合著的《邪教的法律治理》在宗教事实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的邪教事实宗教说、国际宗教自由有限自由说及其反邪教立法建议,突破了我国反邪教法学的三大理论瓶颈,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反邪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和脆弱的。儒、释、道三教能够合三为一,共同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民间宗教信仰构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间宗教是我国社会底层人们的一种信仰方式。通过对民间宗教状况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农民的生活意义和精神世界。民间宗教在苏北的存在状况大体有佛教体系、道家体系、民俗体系和民间信仰四个方面。随着外界约束力的减少,农村民间宗教信仰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工作网络不健全和过分夸大民间宗教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俗化与宗教的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 ,世俗化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且对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 ,宗教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减退 ,宗教信仰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私事 ;另一方面 ,世俗化并没有导致宗教的死亡 ,相反 ,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全方位地为各种新兴宗教提供了生存环境 ,而且 ,在某些情况下还出现了传统宗教的明显复兴。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的关系 ,将是宗教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宗教学界存在的对宗教学概念的理解太过泛化的倾向模糊了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人文科学,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特殊的学科性质。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范功能,以明确宗教学学科性质,树立宗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9.
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王中田同志提出宗教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宗教不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宗教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的消失,宗教就必然走向消亡;不能把宗教精神与人类精神混为一谈,宗教的消亡不等于消灭;用行政的手段取缔宗教和断然否定宗教的消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儒教作为国教随着皇朝的覆灭而崩溃,儒教宗教化的努力在共和建立后终归失败.但儒家精神未灭,儒教在未来有可能或许也有必要建设成为公教--公共之教(public teaching)或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公教的建立需要避免三个歧途(第六大宗教、独大宗教或伪宗教),需要发扬其超验之意志天的观念,需要发扬华夏一贯的兼容精神.基督教已经成为中国人中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拥有独特而重要的理念资源和制度资源.理念上使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成为可能,制度上有助于儒家理念的传承延续,其与社会的张力程度又颇合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