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论证了"两个必然"的规律.然而,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出现了新发展和新变化;相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在苏东剧变后遭受了巨大冲击,陷入了低潮.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出现新的生机和曙光.这生机和曙光预示着社会主义运动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接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更替,之所以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这是由小生产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所以必然为社会所有制所代替,而不是为私有制所代替,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在马恩看来,将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实行社会所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马恩是从实现整个人类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两个决不会"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它与"两个必然"都是唯物史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两个必然"理论并未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仍然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风起浪涌,人们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两个必然"已经过时了吗?本文从全球化这个视角对"两个必然"进行了阐述,指出经济全球化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然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社会主义还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灰头土脸,重新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当务之急.毫无疑问,金融危机的出现表明现行的资本主义确实有问题;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本性使然;同时,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加速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但金融危机后必然是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修正.  相似文献   

6.
考察、论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对立和斗争,其结果是形成两大制度长期并存.在这种态势中,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合作和竞争.竞争的基本趋势和最终结果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7.
论《易传》之“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对<老子>、<庄子>所论"象"范畴描述的基础上,集中对<易传>中的"象"范畴加以分析.指出<易传>中"象"与其对应的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模拟象征天地万物变化的卦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审美意义,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审美形象.因此<易传>中的"象"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化的中期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己呼唤出来的代替者或继承者,也就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挥一分,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成熟一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挥,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越趋于成熟;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之日,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完全成熟之时,这就是"两个必然"全面实现之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思想.经济全球化虽然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但它的归宿一定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修辞精品六十格>中谭永祥先生所创建的"移意"、"会意"两种辞格能否取得"格籍"持怀疑态度.认为,因"移意"缺乏表现力,不应被立为辞格;鉴于"会意"定义的模糊性,难以让读者把握其本质特征,应重新命名和界定,或划归现有辞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经济范畴人格化,并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出现的,那么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不会也出现经济范畴人格化的现象呢?而经济范畴人格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矛盾的,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这正是本文力图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层面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为“核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核心论是对中心论的发展和超越。中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天人关系及人我关系的日益紧张。核心论方式下的发展,是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发展的结果是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因此,就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用核心论统领中心论,用人的全面发展统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唯一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诗经》里“之”字用法比较复杂,本文从词性和句法功能上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中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的观察,从收词、释义、例证、习语、词(语)源、文化注释、附录等方面讨论该词典文化信息的体现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创作首先是继承,然后才是发展。许多西方学者经过研究证实,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中有着许多现代主义成分:意识流、异化、荒诞、意象、黑色幽默等艺术创作手法,莎剧的现代性进一步证明了莎士比亚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默>和<谩>作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亲自翻译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鲁迅留日时期借"异域的文术新宗"来改造国民灵魂所发出的一声呐喊,体现着鲁迅"为人生"的文艺思想和与其理解的文学本质相适应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基本词汇不断扩大,一般词汇不断更新,新词层出不穷。在新词语中“吧”一词自出现以后,经受住了语言发展演变的考验,不断丰富其内涵,变成一个使用频率高而且极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代表词。  相似文献   

18.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独居一席。其以独具个性的笔墨体现了中国文人灵魂深处自觉的责任感和心灵的感悟,富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圣经》视法律为智慧和正义,并崇尚法治。它重视审判,视审判为神圣,坚持证据(包括誓言)、公正、严禁假见证、个人责任等审判原则,并反对自己审判自己的案件。《圣经》中的立约现象,体现了诚实、正义、有约必践、权力约定等法律观念。《圣经.新约》则表露了它在法律方面的自然法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