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吐温在作品中借助儿童的视角,以童心映照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背景下虚伪冷酷庸俗的社会现实,进而又从社会层面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小说以童年"历险"为主线,以曲折生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为依托,塑造了汤姆等纯真少年形象,在给读者真实强烈的阅读愉悦感、共鸣感的同时,引发对现实社会不公的各种思考。《汤姆·索亚历险记》魅力在于永远的童年:童心、童趣、童真。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以幽默的笔触,细致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汤姆·索亚,一个天真幼稚、吹牛撒谎、顽皮淘气、性好格斗、机智敏捷、愤世疾俗、善良正义、多愁善感、富于想象、乐于冒险的典型的男孩形象。汤姆追求传奇浪漫生活的故事,至今仍令少年读者倍感亲切,更令成年读者回味无穷.马克·吐温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在细致地把握和呈现局部生活场景的同…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哈克·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利用哈克批判了南方腐朽、堕落的文化.哈克沿密西西比河逃跑的过程,也是其他对南方社会的认识与批判过程.南方堕落文化中人性的弱点以及宗教的堕落、被滥用是哈克批判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重要作品,文字清新,视角自然而独特,体现着美国传统文学的最本质特征.而另一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却用荒诞、扭曲的笔调来描述故事,最能体现美国现代文学特征,它有着与美国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到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正是美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戏剧与文类反讽运用成功的增加了小说情节的张力,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白人少年哈克真实的内心活动的发展轨迹,凸显了小说的各种现实主义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种族歧视的主题,深刻揭露了和鞭挞了当时黑奴制废除前美国南方社会的扭曲的道德观念和堕落腐朽的社会风气.拟探讨小说中出现的戏剧与浪漫文类反讽,最后指出戏剧与浪漫文类反讽的成功运用标志着由马克·吐温着力推动的蔓国小说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流派发展运动转戾点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文学的本土色彩,使美国文学摆脱了欧洲文学传统,向独立的美国文学迈进,对真正的美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以美国本土色彩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克·吐温和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本土色彩及其对美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的文学巨匠、民族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先生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世人皆知.马克·吐温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幽默和讽刺,他以清新幽默的文笔、毫无雕琢的朴素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以幽默讽刺的写作基调,夸张、对比、口语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实主义小说语言风格方面为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马克·吐温的生活经历及一生的作品为出发点,浅薄的分析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语言特色,阐述了马克·吐温的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及语言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的美国小说创作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流浪汉小说在美国的新发展。它体现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基本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流浪汉小说的内涵。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小说流浪汉形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其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美国学生甚至将这两部小说视为必读。本文扼要论述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 ,对比了两文主人翁的性格及其象征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更好地认识美国南北战争前人民的困苦生活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闪耀年轻人的顽皮气息,伴随着年轻人的冒险精神,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成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受孩子们青睐的作品之一。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部创世之作,它成功的关键何在?我们必须在它的年轻读者中去探求它的魅力。以儿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本文旨在探索汤姆.索亚如何以一个小孩子的心态,以他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赢得广大年轻读者的芳心。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以其幽默讽刺的笔调,严肃尖锐的主题被誉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汤姆·索耶探案集》和《傻瓜威尔逊》为例展示他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鲜为人知的通俗面,尤其是他对侦探小说手法的部分运用和对完整侦探小说创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吐温儿童小说艺术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三部儿童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创作时间、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指出了这一时期马克·吐温在艺术创作和思想上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 ,他在艺术创作上完全成熟 ;另一方面 ,他在思想上由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转而变得愤世嫉俗。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其幽默闻名于世。然而,在他幽默背后的主题往往为人忽视。良心是他的主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字眼,为什么马克.吐温在其主要作品中一再涉及到良心?是偶然的描写,还是他在这方面有过认真连贯的思考?其实,马克.吐温是有意要展现人与良心之间的较量,他在各个时期不同作品中评说良心,在构思其作品时试图将荒唐、残暴和战争与畸形良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将美国西南部民间传统的粗野幽默加工成为一种独具地方魅力的艺术形式,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在传播快乐的同时,他巧妙地将艺术和现实结合起来,加入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出对道德、金钱、政治、家庭等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深刻反思。这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当前娱乐文化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有现实主义的描写、浪漫主义的抒情,更有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象征。本文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的象征,即“死亡”的象征和密西西比河的象征:重新审视了哈克——吉姆——汤姆的关系,并进而为该小说发掘出一种全新的阐释:哈克的密西西比河之游是为其不安的灵魂寻找精神归宿的旅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言学由繁趋简的趋势,口语化的方言土语日益深入到各个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当中.马克·吐温继承并发展了美国西部口头文学的幽默传统,并将美国的民间幽默与讽刺性的严肃文学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美国文学口语化的基础.海明威的散文风格是句子结构十分简练,直截了当的叙述方式,不加修辞语的句法,不避重复、词语朴实.福克纳的生动活泼、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彩对话、人物独白,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有一种类似汉语歇后语、能表达双关和幽默的语言形式:Tom Swifties。它的语义建构机制与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采用谐音法、语义双关法、拆字法以及典故法等基本语义建构模式。由于它和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可以将其翻译为"英式歇后语"。对Tom Swifties语义建构机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这种幽默手法。  相似文献   

1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善与恶交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小说中主人公哈克贝里·芬这一矛盾个体在寻找自由的旅途中与社会的相悖与相容揭示了人类寻梦之旅的归宿感和安全感以及人类永恒处于两难境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