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湾女作家三毛,原名陈平(1943-1991)。她是一个传奇女子,懂得多国语言,一生游历过59个国家,走遍了万水千山。她又是一个在台港、大陆及海外华文读者中享有盛誉的知名作家。她的作品以坦诚率真的感情,浓郁的异国风土人情,清新自然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她在文坛掀起了一股股“三毛热”,其影响是深远的。透过三毛的作品,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健康、豁达、洒脱不羁、热情洋溢、真挚直率的三毛。透过她一生的经历,我们又分明看到了一个极为感性与敏感、内心忧郁寂寞、历经红尘沧桑与疲惫不堪的三毛。三毛的性格是多重、丰富的。但…  相似文献   

2.
作家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读者对作品的冷漠,而这正是大陆散文家目前的境遇。报刊上大量的散文作品没有多少人看读,不少作家的散文集卖不出去;许多作家的散文集因订数过低无法开印。与此同时,台湾的散文作品却似飓风冲击着大陆的大小书店,“三毛热”、“席幕蓉热”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达8元8角的《罗兰小语》也很有销路。文学的这一反馈现象说明散文不会走向末落,读者需要散文;“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主要原因在于散文自身的失落。  相似文献   

3.
人们喜欢三毛本人以及作品中的三毛,但现实生活中的三毛由于迥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最后又走了一条异于常人的不归路。因此,三毛的“我执”写真实创作态度,使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的三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三毛构成“三位一体”关系,这种关系注定三毛的作品要同其生活同沉同浮,也注定了三毛要为“艺术真实”付出“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其作品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浓郁的悲剧意识、深邃的哲人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了大陆读者,本文立足于他作品出色的技巧及其形成,谈谈他的零度叙事风格和寓于这种"零度"中的人文关怀"温度"。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是一个突出的文本现象。具体而言,在其小说中,叙述者通常会与读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甚至跳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乃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叙事话语中既有叙述者与读者的对话,也有以大量补白形式出现的说明文字,还有作者的插入语交代其写作动机与构思过程,等等。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与“共情”的重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极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师陀在其“芦焚”时期即20世纪30—40年代的小说创作,注目于现代中国城乡“生活样式”的社会生态分析,其观照乡土中国“生活样式”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反田园诗叙事”的倾向,其解剖现代都市“生活样式”的小说,则表现出一种“反摩登叙事”的倾向。如果说,前一类作品展现了师陀抒情与叙事的杰出才华,后一类作品则凝聚了师陀深入解析人性蜕变及其心理深度的过人造诣。这些独特的成就为师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以至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三毛形象意蕴探寻李红叶有谁来临这寂寞的路程这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倾诉如花开且纷纷落——笔者题记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攻“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  相似文献   

8.
朱天文的作品颇受大陆读者垂睐。她的写作实践独树一帜,赓延了张爱玲苍凉的人生况味,其作品有独特的笔触和感受,在华文文学界拥趸甚多。文章从一个叙事学角度探赜朱天文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包括陌生化的叙事视角、碎片式的叙事方式、以暗喻明的隐喻手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美学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美学风格主要有:刻意模糊线索的明晰性和淡化叙事的情节性,形成了“新写意风格”;追求“摄影机不撒谎”的发言模态,表达出一种新写实主义即“微观写实主义”;偏爱长镜头和追求画面的僵持意味,流露出一种中国式的新自然主义即“新本色主义”;作为“状态电影”或“大陆地下电影”的主体,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但亦被认为是伪个性。  相似文献   

10.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文学史及哈雷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黑人作家与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译介,但对于作品的研究稍显薄弱。休斯的作品多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但在短篇小说中,通过文学叙事手法,他刻画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章旨在分析短篇小说《早秋》的文学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1.
"跨掉的一代"这场运动及其文学作家和作品对于国内部分青年读者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恐怕还是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太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运动及作家和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以便让国内青年读者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厄普代克在中国(1975-1985)”的梳理来观察外国文学领域的接受特点与方式,并由此发现译介者和研究者有很强的批判意识,主要表现在竭力让读者通过作品认识到美国社会的弊端,以及美国甚至西方社会制度的黑暗。这种批判意识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并与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国雏提出的"隔"与"不隔"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最初层次上的问题,属于直觉审美的范畴.在欣赏之初,作品能否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是隔与不隔的关键所在.而要迅速唤起欣赏主体的审美快感,就须使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快速产生对应交流,故语言易晓、意境空灵、韵律明快流畅的作品能获得这一效果,而艰深晦涩的作品就难有这样的效果.据此,检讨少游美成词风格的差异,正是在此点上见出了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4.
张洁自开始创作以来,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亿万读者,20多年的创作生涯,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历史,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意识的交融。文学实际就是古代的神话原型在各个时代的“置换变形”,从“斯芬克斯之谜”、“美狄亚”两个原型意识出发,可以体会到文学的神话主题在张洁作品中的复苏。  相似文献   

15.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虽然已是当今中国女作家的领衔人物,但目前文艺界对她的作品的评价仍不够充分。她不仅能跻身于百年中国女性写作的最佳阵容,而且其整体创作业绩也已接近张爱玲的水准,是20世纪以降中国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以长篇《长恨歌》为代表的90年代以来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三言”僧尼形象的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的"三言"是晚明通俗小说史上的重要文本.其中的僧尼形象充满时代气息,具有与以往僧尼形象迥然有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这一群体形象进行分类解析,探讨其在审美取向上形成"避美趋丑"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华文文学教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因为内地学生对华文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缺乏了解。所以,对以下三个成为热点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十分必要:首先是华文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定;其次是金庸、琼瑶、三毛这三位台港作家走红大陆所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再次是被称为"龙卷风"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以其深刻的思考、批判的眼光,揭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晓初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引起了我们对现代文学史写作中"他者"问题的思考.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横向的共时轴上应该借鉴其他学科和其他文化这两个"他者"因素,在比较中完成对"文学性"和"民族性"的更好认识;在纵向的历时轴上,作为历史的"绝对的他者"的我们,应该在事实真实和逻辑真实的辩证关系中,完成对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