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和谐人才的教育是对人才的"灵魂"或"人格"进行的教育,我们必须寻找一种能够以培育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为目标,同时又将道德修养与知识熏陶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过程,这恰恰与中西古典教育的传统精神是一致的,即与博雅教育的精神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育学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们代表了欧洲和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路线。本文侧重对博雅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视角审视博雅教育。怀特海过程哲学主张,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网络,我们是这个网络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一现实存在物都在生成和消亡,生成是潜藏在所有事物之中的终极事实。怀特海还把这种终极事物看作创造性。创造性是标志这种终极事实的共相之共相,是新颖性的本原。宇宙因而是向新颖性迈进的创造性进展。新颖性还内在地与自由相联系。以过程视角审视博雅教育可以看到:博雅教育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博雅教育应当注重价值观教育;博雅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创新性教育、自由式教育和爱心教育,并应当十分重视美学教育,以培养和造就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在实施博雅教育活动中不应当把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也不应当把博雅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创新性和过程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联系的一面,又有相斥的一面。二者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并不存在本质冲突。现代大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向着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大背景和社会对高职生的能力需求决定了博雅视角适用于高职教育。博雅视角下,传统文化给高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厚重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精神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修身,崇尚道德的人格取向”是满足高职教育需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专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事.博雅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精品课程,对培养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华女子学院致力于构建具有女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践,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博雅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博雅教育与当代大学的素质教育一脉相通,都强调人的内外兼修以及全面、综合地发展。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推广博雅教育不仅创新了博雅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还能使受教育者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有效提升了教育效果,让教育内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这种依托地域文化推广博雅教育的方式还有效地传播了地域文化,促成了弘扬文化、发展文化的良性互动的社会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博雅教育重在培育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和道德力量,同时培养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以及在此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博雅教育的特质,注定了它与德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从博雅教育维度来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的德育实践,就会发现其存在着无根化、形式化的弊端,致使其往往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我国大学德育,应以促成大学生完善的道德品格和心智的全面成长为目标,以渗透了良善价值的校园共同体的日常熏陶作为德育方法,以阅读人文经典、接续人类文明、培植现代公民道德为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09,(15):F0004-F0004
全程博雅教育集团是一家集早期教育研究、新型教学具的开发及师资培训、领袖管理者打造、教育成果转化、推广和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10.
参考《吴宓自编年谱》及《吴宓日记》,以吴宓留学选修课程勾勒出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20世纪20年代的课程体系概貌,又以北大英文学系1924-1925年度开设的课程为例,分析了我国当时外文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通过与上述两个课程体系的比较,从而对吴宓拟定的清华早期外文系博雅外语教育的课程体系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实施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以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博雅修身9+1"学生成长计划为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博雅教育以为有闲阶级服务、培养绅士为最初目的。通识教育最初源于香港崇基学院,该院创办之初就模仿美国大学博雅教育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程。中文大学成立后,遂改为通识教育课程。自此,通识教育转而倡导人与自然、人文与科技的和谐发展,弥补和解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分离、对立,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一代新人。工业革命后,…  相似文献   

14.
比尔·瑞兰斯(BillRylance)他1982年加入博雅公司,先后在伦敦、中东、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工作,为当地的政府和众多的跨国公司提供战略性传播咨询服务。1989年,比尔·瑞兰斯自己建立了Merit公关公司,10年后,Merit成为韩国最大的公关公司。1999年,Merit公关公司被博雅收购,比尔成为博雅亚太区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应当接受不同领域的博雅教育,这一信念对于21世纪乃至后世的美国教育而言都至关重要.在这份报告中,通识教育委员会肯定了哈佛大学旨在提供一种广泛且多样化学习的通识教育理念,重申了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公民素质的自由教育的目标,而这一目标与主要为了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或者职业领域做好准备的学习理念恰好反其道而行.这份报告将给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带来一种更加深入的、也更具意义的教学思路,同时也能为学生遵从其自身的特定兴趣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当前西方国家的法学教育模式可以看出,这些模式是与西方法学教育的传统紧密相关的,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应当学习西方国家法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学教育新模式,把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博雅音》声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雅》原名《广雅》,隋避场帝扬广讳改名《博雅》。《博雅音》是曹宪为《广雅》作所的音释。曹宪,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关于《博雅音》的撰写年代,周日唐书·儒学传》卷一百八十九载:“……宪又训注张揖《博雅》,分为十卷。杨帝令藏于秘阁。”据此,知《博雅音》写成于隋大业年间,即公元前605年~公元617年之间,仅比陆法言于公元601年写成的《切韵》时代稍晚、这样,《博雅音》不仅是研究隋、唐时期语音的重要资料,而且是印证《切韵》音系的重要材料。关于《博雅音》音系,已有厦门大学黄典诚先生作过整理,但黄先生的主要兴趣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同质化办学已不能应对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阐述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分析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现状,研究徽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路径,以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建设,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助力。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公关》2012,(4):23-23
博雅公关7月19日宣布任命唐纳德·贝尔为全球首席执行官。贝尔先生在媒体、传播、新闻以及政治领域都拥有广泛的管理经验。他曾担任美国白宫新闻主任以及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首席演讲稿撰写人。贝尔先生4年前加入博雅公关,在高级管理团队担任全球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同时负责领导许多主要客户项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30年代的清华校园通识教育的风气正浓,清华的教师们立足于一个学科或一个系所,在有限的教育生涯融通着可贵的通识教育精神,为培养通识之才、博雅之士开创了一代学风,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通识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