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文化与人生》为例,多维解读贺麟的文化观,即: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化,重视文化现代化;强调文化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同时重视经济建设;反对学术与政治脱节,主张将学术作为政治的基础;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割断文化传统,提出“儒化西学”的新主张;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检视,通过“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学说包台着丰富的体育思想和养生之道,他重视体育,崇尚札射,以“仁”,“札”为准绳,反对非仁,非札的体育活动;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认识到了体育对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养生方面,他主张有动有静、旁逸结合的“中和”养生法则,重视主观努力,防治疾病,争取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3.
清代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其史著《十七史商榷》中,论及十九部正史的很多书法、义例上的问题。他提倡直笔,反对曲笔,对刻意仿效“春秋笔法”的做法极为反感。在史书编纂上,主张记述完整,事具首尾;前后有序,以类相从;义例划一,无需标异;详著一处,反对重出;贵得其实,不可泥古等。“足以载事实,明劝戒”是王鸣盛评说史书的“书法”、“义例”好坏的基本标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孟子)中涉及的仁政。其主张:第一,提倡以王道统一国家,以仁政治国反对战争;第二,主张人民应该具有维持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第三,主张薄赋轻税,减轻人民负担;第四,主张统治者遵守农时,给民众以生产时间;第五,主张兴教化,兴孝悌,老有所养;第六,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  相似文献   

5.
在武汉近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应邀于武汉各处演讲发表抗日主张,积极撰文宣传抗日;与《新华日报》的论争;发起“独树一帜”的政治活动等。因此,就其政治倾向和发表的言论来看,他是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是站在民族、人民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春雪亭诗话》是清人徐熊飞所编写的以“记人事”为主,兼有评诗的著作。该诗话有三个特色:以委婉平实的方法阐述其主张;以具体生动的诗作诗事来证明其观点;以对身边人事的记叙来编写。该诗话虽非一流,但自有特色,研究者寡。因此,该文为诗话研究作了补缺工作  相似文献   

7.
于慎行是晚明颇具影响的文学家、政治家,一代帝师,文学为一时之冠,被誉为海表人望。他为人诚实敦厚,笃于行谊,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读书好学,明习典制,学贯百家,识见淹洽,著述等身。可谓德望、才望、清望兼具。其文论带有强烈的宗经明圣倾向,极力强调学养的深厚和文体的纯正;高度重视文章经世致用的作用,主张文风朴实,有用于世;反对模仿剽窃、简单摹古,主张广收博取,融会众家,水到渠成。其诗音调谐畅,典雅和平,自饶清韵;其文博大雅正,平实朴粹,舂容宏富。受其文学观的影响,质朴方正有余,高华流美不足。  相似文献   

8.
以列宁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2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下述重要的特点:强调认清东方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从这个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目标;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主张大胆探索前进道路,并且在所有制结构、交换和流通、分配等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鉴于东方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经济落后,主张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反对“冒进”;在关于社会主义路线和方向的问题上,主张原则的坚定性,在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上,主张策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是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倡导者,他积极引进大机器生产,旨在“稍分洋商之利”;他醉心于“官督商办”,阻碍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发展。他虽然大力呼吁“变成法”,但却反对动摇君主专制制度。剖析李鸿章的思想主张,颇有助于理解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一、“取与守不同术”是西汉经济思想不同于先秦经济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史记》汇集和总结了这一思想。二、司马迁既反对贵人贱利,也反对不讲礼义之分;本末思想的特点是赞成汉初自由经营工商业,反对官府垄断工商业的与民争利政策,而不是什么“重商”;其思想影响非儒非道,而是在封建生产关系下如何发展封建经济的角度上兼采了儒、道。三、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通过“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的机制以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民。  相似文献   

11.
刘克庄以“吟咏情性”为诗歌本质,但受先秦儒家诗教观念和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观念存在着重性轻情的严重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世教说”为核心,把有益世教作为诗歌的基本职能;虽然不完全排斥诗歌抒写个人情怀,但主张加以儒家道德礼教的限制和约束;主张以诗歌颂美时政,反对讽刺现实和抒写个人的穷愁牢骚。这一切使得他的“情性说”没能突破传统思想的牢笼,给他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以极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和“女子智力低于男子”的谬论,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一样受教育,并论述了女子教育对于女子自立、下一代的教育及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国家的强盛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相夫教子”、“兴国智民”的女子教育宗旨;提倡兴办女学,并拟订了第一部较为详细的女子教育办学章程;提倡女子社会教育,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女子参政。  相似文献   

13.
清宣统年间,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地方督抚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互相呼应,迫使清廷作出了设立内阁和提前召集国会的决定。督抚奏请阁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改革以图存,维护封建统治;2.拉拢士绅立宪派,稳固自己在地方的统治;3.对抗清廷的集权。就整体而言,督抚对阁会的态度有三种:坚持君主专制,反对设立内阁和国会的“反对派”;主张先设内阁,待机再开国会的“渐进派”;主张阁会同时成立的“并举派”。与立宪派的态度不同,督抚最终趋同于“主先立责任内阁,国会则暂署缓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时代性、创新性及人类性价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性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反对个人第一;坚持“劳动优先”,反对私有产权崇拜;坚持“共同富裕”,反对市场崇拜;坚持“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反对形式平等崇拜;坚持“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对抽象个性崇拜。  相似文献   

15.
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对抗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祉群主义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主张“强国家”,反对“小政府”。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前途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前他提出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五四运动后,其民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对内主张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而卢梭关于社会观的理论起点主要是自然状态说与社会平等说。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包世臣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世臣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主张。反对“重本抑末”,提倡“本末皆富”,主张改革盐政和漕运,禁绝鸦片贸易。这些思想已超越地主阶级的范畴,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新的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谈兵的守旧官僚人数众多,现仅以目前所见的中央官员如刘锡鸿、李鸿藻、徐桐、刚毅、张佩纶和孙诒经等人的言论为例,总结其谈兵的主张,大体上可归纳如下两类:一是恪守传统的军备和战法,即反对用西法加强海防和操练中国军队,反对修筑铁路;二是对外盲目主张强硬,放言好战,提倡“以攻为守”等.这两类主张从根本上说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由于天朝上国观念、清廷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这些文臣各自的出身和社会阅历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的阐述,浩如瀚海,这里只就养生保健“三定律”作一介绍。“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醒人们认识到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年时,体力已经虚弱,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